合并转移或复发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治疗效果分析

来源 :中华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p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合并转移或复发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的治疗方法、预后及其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24例合并复发或转移的SPN患者资料,男性2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36±16)岁,其中SPN切除术后复发或转移14例,术后复发或转移平均时间(44±29)个月。10例既往无SPN手术史,为初次就诊时发现胰腺占位合并转移。19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肿瘤完整切除11例,化疗9例。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

结果

2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死亡9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47个月,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7%、65.1%、49.6%。年龄(χ2=6.858,P=0.009)、原发肿瘤最大径(χ2=4.322,P=0.038)、是否存在肝外转移(χ2=5.279,P=0.022)、是否完整切除复发灶及转移灶(χ2=4.666,P=0.031)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结论

对于合并转移或复发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如能完整性切除,患者仍可获得较好的预后。年龄、肿瘤大小、是否肝外转移和完整切除肿瘤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破裂性腹主动脉瘤行腔内修复术(EVAR)与开放手术围手术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接受手术治疗的66例破裂性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EVAR组(40例)和开放手术组(26例)。EVAR组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71±7)岁。开放手术组男性21例,女性5例;年龄45~87岁,平均年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微创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开腹术后残余感染灶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6月至2014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采用经皮肾镜微创坏死组织清除术治疗15例SAP开腹治疗术后残余感染患者的资料。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22~71岁,平均42岁。患者发病至开腹手术时间:1~7 d 12例,15~21 d 1例,22~28 d 1例,127 d 1例。本组患者均采用先行CT引导
急性胰腺炎的诊治历程复杂,诊治理念曾有争议。胰腺炎的诊治涉及重症监护、液体复苏、器官功能支持、感染防治、内镜介入和外科手术等诸多领域,目前已形成多学科团队密切协作的诊治模式。遵循循证医学证据,发挥团队的优势,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将使胰腺炎患者获得最大收益。
随着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理生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涌现,强调微创化、损伤控制的创伤递升式分阶段治疗SAP理念已获得大多数指南性文件的肯定与推崇。对于确诊或疑似感染性胰腺坏死患者,先行影像学引导下的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或内镜下内引流;若有必要,则进一步行内镜下腹膜后入路小切口坏死组织清除术、视频辅助下腹膜后入路坏死组织清除术或内镜下经胃或十二指肠的坏死组织清除术,甚至开放性坏
期刊
目的探讨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治疗策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9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2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4±9)岁。根据肿瘤累及的下腔静脉水平,分为肝上段5例,肾上段7例。8例患者接受手术切除(手术组),4例仅接受剖腹探查肿瘤活检(保守组)。结果手术组中,根治切除6例,姑息切除2例;下腔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