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产后大出血的原因,出血量及临床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以2011年1月-2014年4月在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25例分娩后大出血产妇为对象,其中13例患者大出血时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记为观察组;另外12例患者大出血时给予缩宫素和传统子宫按摩等方法进行治疗,记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阴道出血时间为(12.13±2.98)min,对照组为(18.45±3.43)min,具有统计学意义(t=4.356,P<0.05)。观察组患者阴道平均出血量为(998.56±221.67)ml,对照组患者的阴道平均出血量达(1389.93±278.34)ml,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8.327,P<0.01)。观察组患者一次性有效止血12例(92.31%),对照组为7例(58.33%),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49,P=0.047<0.05)。观察组止血后无一例再次出血,对照组再次出血4例(33.33%),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59,P=0.023<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疗效现在,术后再出现风险低,值得临床借鉴运用。
关键词:产后大出血;子宫动脉栓塞;子宫按摩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6-0193-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11年1月-2014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5例产后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13例,7例产妇剖宫产后出现阴道大出血,6例自然分娩后阴道大出血。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10例,胎盘前置1例,子宫破裂1例,软产道损伤1例。对照组12例患者,年龄介于22-42岁之间,平均年龄(31.23±6.59)岁,7例为剖宫产后大出血,5例为自然分娩后大出血。出血原因:子宫收缩法力9例,胎盘因素1例, 软产道损伤2例。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出血量、出血原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研究意义。
1.2 方法:观察组:大出血时立即补液、抗休克、吸氧治疗,24h心电监护,出血量大患者可输血治疗。然后进行髂内动脉插管,并进行子宫动脉造影以确定出血部位。明确出血情况后以同轴导丝引导导管致子宫动脉预定栓塞部位,使用明胶海绵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栓塞后需要再次造影以确定情况。术后要求患者绝对平卧1d,同时给予抗炎,心电监护等常规术后处理。
对照组:大出血时给予患者缩宫素,为20U缩宫素加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快速静脉滴注。同时配合子宫按摩等传统治疗方法以促进子宫收缩而止血,可10U缩宫素宫颈内注射进行止血治疗。
1.3 观察指标:出血开始治疗后至止血时间(即阴道出血时间),阴道平均出血量,一次性有效止血例数以及治疗后24h内再次出血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将观察记录的数据录入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学的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以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产后大出血相关临床情况比较具体结果见表1。观察组患者的阴道出血时间为(12.13±2.98)min,对照组出血时间较观察组稍长,为(18.45±3.43)min,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56,P<0.05)。观察组患者阴道平均出血量为(998.56±221.67)ml,对照组患者的阴道平均出血量达(1389.93±278.34)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8.327,P<0.01)。观察组患者一次性有效止血12例(92.31%),另外1例(7.69%)患者二次子宫动脉栓塞后成功止血。对照组患者有效止血7例(58.33%),一次性有效止血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49,P=0.047<0.05)。观察组止血后无一例再次出血,对照组患者首次止血后48h内再次出血4例(33.33%),两组再次出血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59,P=0.023<0.05)。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产后大出血相关情况比较分析(X±S)
3 讨论
产后大出血是孕妇分娩后常见的急症之一,其发生率大约占分娩总数的2%-3%,产后大出血非常容易引起失血性休克、诱发产褥感染和席汉综合征等严重后期并发症[2],因此及时的止血治疗不仅能有效避免孕妇生命危险,也对预防产后各种并发症的关键。产后大出血的处理方法有传统按摩止血、药物止血、子宫切除、动脉结扎和栓塞等诸多方法。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子宫动脉栓塞在产后大出血方面的运用越来越多。动脉栓塞治疗具有创伤小、止血快、定位准、并发症少等诸多特点,是临床上治疗产后大出血的首选方法[3]。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后患者可能出现轻微的下腹部疼痛、发热等并发症,但症状均比较轻微,简单对症治疗后均可痊愈,对治疗疗效和产妇均不造成较大的影响[4]。本组分析结果也显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止血时间短,产妇出血量较少,一次性成功率高且再次出血情况很少等,可见其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5.
[2] 吴美英.产后大出血的临床分析及预防[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5):61.
[3] 王红芳.80 例产后大出血产妇的临床治疗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4):442.
[4] 杨亚琴.产后大出血临床治疗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8):45.
目的:观察分析产后大出血的原因,出血量及临床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以2011年1月-2014年4月在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25例分娩后大出血产妇为对象,其中13例患者大出血时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记为观察组;另外12例患者大出血时给予缩宫素和传统子宫按摩等方法进行治疗,记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阴道出血时间为(12.13±2.98)min,对照组为(18.45±3.43)min,具有统计学意义(t=4.356,P<0.05)。观察组患者阴道平均出血量为(998.56±221.67)ml,对照组患者的阴道平均出血量达(1389.93±278.34)ml,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8.327,P<0.01)。观察组患者一次性有效止血12例(92.31%),对照组为7例(58.33%),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49,P=0.047<0.05)。观察组止血后无一例再次出血,对照组再次出血4例(33.33%),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59,P=0.023<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疗效现在,术后再出现风险低,值得临床借鉴运用。
关键词:产后大出血;子宫动脉栓塞;子宫按摩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6-0193-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11年1月-2014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5例产后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13例,7例产妇剖宫产后出现阴道大出血,6例自然分娩后阴道大出血。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10例,胎盘前置1例,子宫破裂1例,软产道损伤1例。对照组12例患者,年龄介于22-42岁之间,平均年龄(31.23±6.59)岁,7例为剖宫产后大出血,5例为自然分娩后大出血。出血原因:子宫收缩法力9例,胎盘因素1例, 软产道损伤2例。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出血量、出血原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研究意义。
1.2 方法:观察组:大出血时立即补液、抗休克、吸氧治疗,24h心电监护,出血量大患者可输血治疗。然后进行髂内动脉插管,并进行子宫动脉造影以确定出血部位。明确出血情况后以同轴导丝引导导管致子宫动脉预定栓塞部位,使用明胶海绵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栓塞后需要再次造影以确定情况。术后要求患者绝对平卧1d,同时给予抗炎,心电监护等常规术后处理。
对照组:大出血时给予患者缩宫素,为20U缩宫素加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快速静脉滴注。同时配合子宫按摩等传统治疗方法以促进子宫收缩而止血,可10U缩宫素宫颈内注射进行止血治疗。
1.3 观察指标:出血开始治疗后至止血时间(即阴道出血时间),阴道平均出血量,一次性有效止血例数以及治疗后24h内再次出血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将观察记录的数据录入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学的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以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产后大出血相关临床情况比较具体结果见表1。观察组患者的阴道出血时间为(12.13±2.98)min,对照组出血时间较观察组稍长,为(18.45±3.43)min,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56,P<0.05)。观察组患者阴道平均出血量为(998.56±221.67)ml,对照组患者的阴道平均出血量达(1389.93±278.34)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8.327,P<0.01)。观察组患者一次性有效止血12例(92.31%),另外1例(7.69%)患者二次子宫动脉栓塞后成功止血。对照组患者有效止血7例(58.33%),一次性有效止血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49,P=0.047<0.05)。观察组止血后无一例再次出血,对照组患者首次止血后48h内再次出血4例(33.33%),两组再次出血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59,P=0.023<0.05)。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产后大出血相关情况比较分析(X±S)
3 讨论
产后大出血是孕妇分娩后常见的急症之一,其发生率大约占分娩总数的2%-3%,产后大出血非常容易引起失血性休克、诱发产褥感染和席汉综合征等严重后期并发症[2],因此及时的止血治疗不仅能有效避免孕妇生命危险,也对预防产后各种并发症的关键。产后大出血的处理方法有传统按摩止血、药物止血、子宫切除、动脉结扎和栓塞等诸多方法。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子宫动脉栓塞在产后大出血方面的运用越来越多。动脉栓塞治疗具有创伤小、止血快、定位准、并发症少等诸多特点,是临床上治疗产后大出血的首选方法[3]。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后患者可能出现轻微的下腹部疼痛、发热等并发症,但症状均比较轻微,简单对症治疗后均可痊愈,对治疗疗效和产妇均不造成较大的影响[4]。本组分析结果也显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止血时间短,产妇出血量较少,一次性成功率高且再次出血情况很少等,可见其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5.
[2] 吴美英.产后大出血的临床分析及预防[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5):61.
[3] 王红芳.80 例产后大出血产妇的临床治疗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4):442.
[4] 杨亚琴.产后大出血临床治疗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