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陶瓷艺术作品大多倾注了陶瓷艺术家的情感因素和人文情怀,陶瓷艺术和绘画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无论是从艺术本质、特征,还是从表现手段来看,都有共通之处。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两者的共同点,有助于艺术家保持一种兼容的艺术心态,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陶瓷绘画的发展史,创造出全新的陶瓷绘画作品。
关键词:陶瓷艺术 绘画 艺术本质 艺术特征 表现手法
引言
“陶瓷艺术和绘画作为某种意识形态造型的一种表达方式,在空间的形式语言和表现特征上有共同点,在文化内涵上也保持千丝万缕的联系。”从理论上探讨陶瓷艺术与绘画的共同之处有助于艺术家运用不同的媒介来表达其赋予作品的思想与感情,不拘泥于传统的审美和创作模式。如果我们只在乎陶瓷的实用性,而忽略它的艺术性,特别是绘画性,就会形成片面的看法,从而低估了陶瓷的艺术价值。如果我们将绘画与陶瓷艺术独立开来,就会局限我们的思维,使绘画艺术的表现方式变得狭隘。古代的文人士子在陶瓷发展史所形成的漏洞是我们要吸取的经验。只有将陶瓷艺术与绘画艺术相结合,才能促使陶瓷艺术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 陶瓷艺术与绘画概述
1 陶瓷艺术的发展
陶瓷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商代和西周时期,人们在古人的遗址中发现了“青釉器”,这是最早具有瓷器特征的物品,但是由于它们与瓷器并不完全相同,所以被称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原始瓷不断发展,不断成熟。形成了东汉时期的青瓷,这是陶瓷发展的第二阶段,标志着中国瓷器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后来,隋唐时期出现了白釉瓷器,它制作精美,体现了古人高超的制瓷技术,是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宋代以来出现了五大民窑,即汝、官、哥、钧、定。这些民窑各有特色,每一个地方都能生产许多精美的陶瓷品。这使得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趋于完美。明代白釉的成功烧制和清代料彩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最高成就,它奠定了中国这一陶瓷大国的地位。
2 陶瓷艺术的绘画性
陶瓷艺术由三部分组成,即绘画、器型、窑变。绘画是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人们比较注重陶瓷的实用性,因而忽略了绘画在陶瓷艺术中的应用,陶瓷艺术与绘画长久不被结合在一起,势必会影响到陶瓷艺术整体的审美与艺术性。艺术家关蕴科认为,“中国传统的陶瓷艺术长期经历着皇权左右的特殊历史阶段,皇帝喜好的图绘,由宫廷画师画好,再带到窑厂交由工匠仿制。因为传统陶瓷上的绘画并不是一次性创作完成的,在工匠们复制的过程中,原作的气韵必然流失不少。这也就造成了传统陶瓷一直以来不被归为艺术品,而被归于工艺品的事实。”他的理解让我们看到,陶瓷绘画之所以不能被大家重视,就是因为它缺少创造的独立性,它只是复制的,缺少创新性。从美学的角度上看,绘画是一门单独的艺术形式。它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式。作为陶瓷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重视它与陶瓷艺术的联系,不应该将他们孤立起来。我们可以设想,如果陶瓷艺术品上的绘画能够单独由现代艺术家完成,从而形成真正的陶瓷绘画作品,那将是陶瓷艺术的一大进步。而这种设想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二 陶瓷艺术与绘画的一体性
从本质上讲陶瓷艺术与绘画具有一体性。陶瓷艺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常常被冠以“实用”、“美观”、“经济”、“大方”等头衔。它是工艺家为了美化我们的日常生活而进行的艺术创作。陶瓷作品上的一些图案、色彩、釉都是艺术家模仿人民的日常生活行为,运用一些绘画技巧烧制而成的。陶瓷艺术的最终目的还是愉悦人们、美化生活。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的最初形成也是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模仿,从中国的山水画到国外的油彩画无一例外。古代的绘画作品也要求能够反映出人民的生活状态和风俗习惯。中国的绘画一直倾向于一种概括性、直观性和感性,是人民通过自己的头脑,运用绘画工具进行对现实生活的描述和升华。好的绘画作品不仅要求能够表达作者当时的心态,还要求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特征。所以说,从本质上讲陶瓷艺术和绘画具有共通性。不少文人艺术家都将陶瓷艺术与绘画进行有机结合,例如出自景德镇的艺术品“珠山八友”就是最好的例子,“珠山八友”是陶瓷艺术与绘画有机结合的代表性作品,同时也代表中国早期陶瓷绘画艺术的开端,“珠山八友”以胎为纸,以瓷入画,加入文人们亲身参与陶瓷的创作,因而诞生了缤纷亮丽的新粉彩。这种新形式的陶瓷艺术品不仅汲取了中国画的营养,能够汇出栩栩如生、光彩动人的形象,还体现了陶瓷的玲珑剔透,是具有现代特征的陶瓷艺术品。
三 陶瓷艺术与绘画在艺术特征上的相似性
在艺术特征上,陶瓷艺术与绘画也有着惊人的相似。绘画艺术讲究艺术作品的神似行离,主要传达一种内在的精神状态,画家们往往希望通过自己的绘画作品表达出他们对某一景点、人文的喜爱,以及这种喜爱背后所蕴含的内在精神。绘画艺术在表象上具有鲜明的具体化特征,这就强调艺术家要深入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创作营养,并反映生活。绘画艺术所要求的这一切,陶瓷艺术无一例外都要遵循。除此之外,与绘画相同,陶瓷艺术通常表现事件或动作的瞬间,对于表现连续性富有情节的事件缺乏合理性,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短暂性、瞬间性的艺术形象所带来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绘画艺术和陶瓷艺术都要求能够从某一具体的事物体现出深刻的内涵。考古学家们往往能够从古代的陶瓷作品中考究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绘画艺术也具有相同的功效。由于日常生活的丰富性,我们要想尽力的表现它们,就只能用一种抽象的艺术手法将它们进行升华。黑格尔曾经指出:绘画“只能抓住某一顷刻”,将过去的或即将发生的事情定格。陶瓷艺术与绘画都着力表现一种立体的美,往往要做到形象生动。著名的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就是尽全力地表现出当时京城的繁华景象,作者的描绘十分细致,小到一个人,一根扁担,一片叶子的风向。陶瓷艺术也有类似的手法,现代我们常常能够看到古代的一些陶瓷作品,描绘原始人的生活场景和舞蹈动作,这些图案具体形象、绘画精美,我们可以通过他们看出当时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思想状况。 四 陶瓷艺术与绘画在表现手法上的共通性
陶瓷艺术与绘画的表现手法也有共通性。陶瓷艺术内涵丰富,风格多变,能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内涵和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陶瓷艺术作为民族艺术的一种形式,反映了人们生活的多元化和丰富性,也体现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提高和对艺术的追求及热爱。在陶瓷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大致有以下几种表现手法。首先,是粉彩的运用。粉彩又叫软彩,因为它能够给人一种柔和的画面感,粉彩利用自身的特点,清晰地展现出了陶瓷上面绘画作品的线条感和曲线美,因而人们将其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其次,是古彩的出现。古彩颜色分明,画面感强,具有一种硬汉的味道,而且古彩在画面上谨慎细微、形象具有概括性和夸张性,作者的笔画往往苍劲有力,色彩对比强烈明快,能够显示强烈的民族气息。青花,又称白地青花瓷,是釉下彩的一种,是历来备受人们喜爱的一种表现手法,这种中国传统瓷器在现代非常流行。青花的画面非常华丽,就像一位贵夫人一样,鲜花簇拥、表现艳丽,与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情趣中的含蓄之美恰恰相反,实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另外,近年来国外传进了一种新的表现手法,即洋彩,出现于清末。洋彩由于来自国外,而且与中国以前的上瓷颜色大相径庭,所以被冠以“洋”的称号。洋彩像清新的小碎花裙子,不仅颜色清新雅致、欢快活泼,而且广泛适用于各个阶层的人们,因此新彩被广泛使用在日用陶瓷中。陶瓷艺术最重要的表现手法便是颜色釉了。作为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的颜色釉,具备绚丽的色彩和耀眼的图纹,具有极强的装饰性,受到人们的喜爱,同时颜色釉的实用性也是不容忽视的,不吸水、防污染是它的一种特质。但是由于颜色釉的艺术感太过强烈,因而不太适用于日常生活,我们只能在一些优秀的陶瓷艺术品上看到他们的足迹。艺术的这些表现手法都充分运用了现代绘画的表现技术,无论是从色彩运用、颜色搭配,还是从造型设计上面来看绘画艺术在陶瓷作品中的运用都是十分广泛的,他们具有强烈的共通性。
五 瓷板画——现代陶瓷艺术与绘画的新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陶瓷艺术应该走向世界的舞台。中国古代的水墨画意蕴深远,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外友人几乎很难理解。陶瓷艺术就应该利用自身独特的性质,将中国的艺术文化引向全世界。所以,现代陶瓷艺术创新的一大要求就是使中国的陶瓷艺术具有国际语言。如今,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关注到瓷板画这种全新的艺术表达形式。“一大批学院派陶瓷艺术家都开始拿出相当一部分精力进行陶瓷艺术的创新,尤其是年轻的艺术家。他们有着相当好的文化理论背景,很多就是学西方绘画理论出身的。”瓷板画不同于一般的绘画作品,它的色彩鲜艳、意蕴丰富,既有中国古代水墨画的意蕴,又有西方油画的亮丽欢快,而且不同的艺术家根据自己的喜好可以创作出风格各异的作品。例如,姜宝林以白描、大写意为长;刘正则擅以抽象的线条表现肢体和季节的变化;赵梦歌的油画抽象人物则展现了青花大写意的艺术生命力等。今年来在中国陶瓷艺术展览会上展现了一部分优秀的瓷板画代表作品,这不仅在国内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国外特别是日本、美国也引起了一定的轰动。在中国瓷板画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的意义。瓷板画有机地结合了现代陶瓷艺术与绘画的共同性,是艺术家们不断创新的结果。中国瓷板画的发展不仅让世界人们看到了中国意蕴深厚的文化传统,也体现了中国艺术家不断进取、勇跟时代步伐的决心,这也说明陶瓷艺术和绘画有着天然的联系,艺术家如果将他们很好地结合起来,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优秀的艺术品。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的艺术家们一直在探讨陶瓷艺术与绘画的共通性,并希望能够让二者结合起来,但是这里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意识到古今陶瓷艺术在材料上发生的变化。过去的陶瓷绘画创作的空间较为狭窄,大概只有几厘米,画家难以展开手脚进行创作。如今大体型的陶瓷作品不断问世,人们已经能够自由地在陶瓷上进行绘画。而且古今绘画颜色的调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绘画颜料种类繁多、颜色鲜艳,十分有利于陶瓷绘画创作。中国是陶瓷艺术的大国,在中国的文化艺术历史上出现了很多优秀的陶瓷艺术品,有一些作品甚至是现在的人们都无法创作。在面对时代的要求,我们不仅仅要继承先人的优秀经验,更加要注重创新,艺术家们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艺术创造水平,造就一批具有适合当代人的、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陈雨前:《陶瓷艺术文化审美》,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
[2] 黑格尔:《美学》,商务出版社,1979年版。
[3] 漆竞舟、戴勇红:《论陶瓷艺术与绘画创作的共同点》,《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刘锚锚,景德镇陶瓷学院讲师)
关键词:陶瓷艺术 绘画 艺术本质 艺术特征 表现手法
引言
“陶瓷艺术和绘画作为某种意识形态造型的一种表达方式,在空间的形式语言和表现特征上有共同点,在文化内涵上也保持千丝万缕的联系。”从理论上探讨陶瓷艺术与绘画的共同之处有助于艺术家运用不同的媒介来表达其赋予作品的思想与感情,不拘泥于传统的审美和创作模式。如果我们只在乎陶瓷的实用性,而忽略它的艺术性,特别是绘画性,就会形成片面的看法,从而低估了陶瓷的艺术价值。如果我们将绘画与陶瓷艺术独立开来,就会局限我们的思维,使绘画艺术的表现方式变得狭隘。古代的文人士子在陶瓷发展史所形成的漏洞是我们要吸取的经验。只有将陶瓷艺术与绘画艺术相结合,才能促使陶瓷艺术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 陶瓷艺术与绘画概述
1 陶瓷艺术的发展
陶瓷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商代和西周时期,人们在古人的遗址中发现了“青釉器”,这是最早具有瓷器特征的物品,但是由于它们与瓷器并不完全相同,所以被称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原始瓷不断发展,不断成熟。形成了东汉时期的青瓷,这是陶瓷发展的第二阶段,标志着中国瓷器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后来,隋唐时期出现了白釉瓷器,它制作精美,体现了古人高超的制瓷技术,是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宋代以来出现了五大民窑,即汝、官、哥、钧、定。这些民窑各有特色,每一个地方都能生产许多精美的陶瓷品。这使得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趋于完美。明代白釉的成功烧制和清代料彩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最高成就,它奠定了中国这一陶瓷大国的地位。
2 陶瓷艺术的绘画性
陶瓷艺术由三部分组成,即绘画、器型、窑变。绘画是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人们比较注重陶瓷的实用性,因而忽略了绘画在陶瓷艺术中的应用,陶瓷艺术与绘画长久不被结合在一起,势必会影响到陶瓷艺术整体的审美与艺术性。艺术家关蕴科认为,“中国传统的陶瓷艺术长期经历着皇权左右的特殊历史阶段,皇帝喜好的图绘,由宫廷画师画好,再带到窑厂交由工匠仿制。因为传统陶瓷上的绘画并不是一次性创作完成的,在工匠们复制的过程中,原作的气韵必然流失不少。这也就造成了传统陶瓷一直以来不被归为艺术品,而被归于工艺品的事实。”他的理解让我们看到,陶瓷绘画之所以不能被大家重视,就是因为它缺少创造的独立性,它只是复制的,缺少创新性。从美学的角度上看,绘画是一门单独的艺术形式。它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式。作为陶瓷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重视它与陶瓷艺术的联系,不应该将他们孤立起来。我们可以设想,如果陶瓷艺术品上的绘画能够单独由现代艺术家完成,从而形成真正的陶瓷绘画作品,那将是陶瓷艺术的一大进步。而这种设想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二 陶瓷艺术与绘画的一体性
从本质上讲陶瓷艺术与绘画具有一体性。陶瓷艺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常常被冠以“实用”、“美观”、“经济”、“大方”等头衔。它是工艺家为了美化我们的日常生活而进行的艺术创作。陶瓷作品上的一些图案、色彩、釉都是艺术家模仿人民的日常生活行为,运用一些绘画技巧烧制而成的。陶瓷艺术的最终目的还是愉悦人们、美化生活。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的最初形成也是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模仿,从中国的山水画到国外的油彩画无一例外。古代的绘画作品也要求能够反映出人民的生活状态和风俗习惯。中国的绘画一直倾向于一种概括性、直观性和感性,是人民通过自己的头脑,运用绘画工具进行对现实生活的描述和升华。好的绘画作品不仅要求能够表达作者当时的心态,还要求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特征。所以说,从本质上讲陶瓷艺术和绘画具有共通性。不少文人艺术家都将陶瓷艺术与绘画进行有机结合,例如出自景德镇的艺术品“珠山八友”就是最好的例子,“珠山八友”是陶瓷艺术与绘画有机结合的代表性作品,同时也代表中国早期陶瓷绘画艺术的开端,“珠山八友”以胎为纸,以瓷入画,加入文人们亲身参与陶瓷的创作,因而诞生了缤纷亮丽的新粉彩。这种新形式的陶瓷艺术品不仅汲取了中国画的营养,能够汇出栩栩如生、光彩动人的形象,还体现了陶瓷的玲珑剔透,是具有现代特征的陶瓷艺术品。
三 陶瓷艺术与绘画在艺术特征上的相似性
在艺术特征上,陶瓷艺术与绘画也有着惊人的相似。绘画艺术讲究艺术作品的神似行离,主要传达一种内在的精神状态,画家们往往希望通过自己的绘画作品表达出他们对某一景点、人文的喜爱,以及这种喜爱背后所蕴含的内在精神。绘画艺术在表象上具有鲜明的具体化特征,这就强调艺术家要深入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创作营养,并反映生活。绘画艺术所要求的这一切,陶瓷艺术无一例外都要遵循。除此之外,与绘画相同,陶瓷艺术通常表现事件或动作的瞬间,对于表现连续性富有情节的事件缺乏合理性,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短暂性、瞬间性的艺术形象所带来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绘画艺术和陶瓷艺术都要求能够从某一具体的事物体现出深刻的内涵。考古学家们往往能够从古代的陶瓷作品中考究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绘画艺术也具有相同的功效。由于日常生活的丰富性,我们要想尽力的表现它们,就只能用一种抽象的艺术手法将它们进行升华。黑格尔曾经指出:绘画“只能抓住某一顷刻”,将过去的或即将发生的事情定格。陶瓷艺术与绘画都着力表现一种立体的美,往往要做到形象生动。著名的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就是尽全力地表现出当时京城的繁华景象,作者的描绘十分细致,小到一个人,一根扁担,一片叶子的风向。陶瓷艺术也有类似的手法,现代我们常常能够看到古代的一些陶瓷作品,描绘原始人的生活场景和舞蹈动作,这些图案具体形象、绘画精美,我们可以通过他们看出当时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思想状况。 四 陶瓷艺术与绘画在表现手法上的共通性
陶瓷艺术与绘画的表现手法也有共通性。陶瓷艺术内涵丰富,风格多变,能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内涵和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陶瓷艺术作为民族艺术的一种形式,反映了人们生活的多元化和丰富性,也体现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提高和对艺术的追求及热爱。在陶瓷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大致有以下几种表现手法。首先,是粉彩的运用。粉彩又叫软彩,因为它能够给人一种柔和的画面感,粉彩利用自身的特点,清晰地展现出了陶瓷上面绘画作品的线条感和曲线美,因而人们将其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其次,是古彩的出现。古彩颜色分明,画面感强,具有一种硬汉的味道,而且古彩在画面上谨慎细微、形象具有概括性和夸张性,作者的笔画往往苍劲有力,色彩对比强烈明快,能够显示强烈的民族气息。青花,又称白地青花瓷,是釉下彩的一种,是历来备受人们喜爱的一种表现手法,这种中国传统瓷器在现代非常流行。青花的画面非常华丽,就像一位贵夫人一样,鲜花簇拥、表现艳丽,与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情趣中的含蓄之美恰恰相反,实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另外,近年来国外传进了一种新的表现手法,即洋彩,出现于清末。洋彩由于来自国外,而且与中国以前的上瓷颜色大相径庭,所以被冠以“洋”的称号。洋彩像清新的小碎花裙子,不仅颜色清新雅致、欢快活泼,而且广泛适用于各个阶层的人们,因此新彩被广泛使用在日用陶瓷中。陶瓷艺术最重要的表现手法便是颜色釉了。作为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的颜色釉,具备绚丽的色彩和耀眼的图纹,具有极强的装饰性,受到人们的喜爱,同时颜色釉的实用性也是不容忽视的,不吸水、防污染是它的一种特质。但是由于颜色釉的艺术感太过强烈,因而不太适用于日常生活,我们只能在一些优秀的陶瓷艺术品上看到他们的足迹。艺术的这些表现手法都充分运用了现代绘画的表现技术,无论是从色彩运用、颜色搭配,还是从造型设计上面来看绘画艺术在陶瓷作品中的运用都是十分广泛的,他们具有强烈的共通性。
五 瓷板画——现代陶瓷艺术与绘画的新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陶瓷艺术应该走向世界的舞台。中国古代的水墨画意蕴深远,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外友人几乎很难理解。陶瓷艺术就应该利用自身独特的性质,将中国的艺术文化引向全世界。所以,现代陶瓷艺术创新的一大要求就是使中国的陶瓷艺术具有国际语言。如今,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关注到瓷板画这种全新的艺术表达形式。“一大批学院派陶瓷艺术家都开始拿出相当一部分精力进行陶瓷艺术的创新,尤其是年轻的艺术家。他们有着相当好的文化理论背景,很多就是学西方绘画理论出身的。”瓷板画不同于一般的绘画作品,它的色彩鲜艳、意蕴丰富,既有中国古代水墨画的意蕴,又有西方油画的亮丽欢快,而且不同的艺术家根据自己的喜好可以创作出风格各异的作品。例如,姜宝林以白描、大写意为长;刘正则擅以抽象的线条表现肢体和季节的变化;赵梦歌的油画抽象人物则展现了青花大写意的艺术生命力等。今年来在中国陶瓷艺术展览会上展现了一部分优秀的瓷板画代表作品,这不仅在国内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国外特别是日本、美国也引起了一定的轰动。在中国瓷板画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的意义。瓷板画有机地结合了现代陶瓷艺术与绘画的共同性,是艺术家们不断创新的结果。中国瓷板画的发展不仅让世界人们看到了中国意蕴深厚的文化传统,也体现了中国艺术家不断进取、勇跟时代步伐的决心,这也说明陶瓷艺术和绘画有着天然的联系,艺术家如果将他们很好地结合起来,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优秀的艺术品。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的艺术家们一直在探讨陶瓷艺术与绘画的共通性,并希望能够让二者结合起来,但是这里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意识到古今陶瓷艺术在材料上发生的变化。过去的陶瓷绘画创作的空间较为狭窄,大概只有几厘米,画家难以展开手脚进行创作。如今大体型的陶瓷作品不断问世,人们已经能够自由地在陶瓷上进行绘画。而且古今绘画颜色的调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绘画颜料种类繁多、颜色鲜艳,十分有利于陶瓷绘画创作。中国是陶瓷艺术的大国,在中国的文化艺术历史上出现了很多优秀的陶瓷艺术品,有一些作品甚至是现在的人们都无法创作。在面对时代的要求,我们不仅仅要继承先人的优秀经验,更加要注重创新,艺术家们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艺术创造水平,造就一批具有适合当代人的、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陈雨前:《陶瓷艺术文化审美》,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
[2] 黑格尔:《美学》,商务出版社,1979年版。
[3] 漆竞舟、戴勇红:《论陶瓷艺术与绘画创作的共同点》,《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刘锚锚,景德镇陶瓷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