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间氯苯基卟啉-5-氟尿嘧啶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来源 :应用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mhk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5-[3-(3-溴丙氧基)苯基]-10,15,20-三(3-氯苯基)卟啉或5-[3-(4-溴丁氧基)苯基]-10,15,20-三(3-氯苯基)卟啉与5-氟尿嘧啶反应。合成了1,3-二[5-(3-丙氧基苯基)-10,15,20-三(3-氯苯基)卟啉]_5-氟尿嘧啶(A1)、1-[5-(3-丙氧基苯基)-10,15,20-三(3-氯苯基)卟啉]-5-氟尿嘧啶(B1)、1,3-二[5-(3-丁氧基苯基)-10,15,20-三(3-氯苯基)卟啉]-5-氟尿嘧啶(A2)、1-[5-(3-丁氧基苯基)-10,15,
其他文献
通过对多壁碳纳米管(MWNTS)/高密度聚乙烯(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HDPE)复合材料的电阻-温度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MWNTs填充质量分数为1%~2%时,复合体系呈现渗流行为,表现出优异的导
分别采用热和紫外光辐射引发合成胆固醇的非共价型MIPs,评价了不同MIPs的吸附特性,以合成的2种MIPs为免疫吸附剂,优化吸附和洗脱条件,对血液、蛋黄、牛奶等生物样品进行免疫
由1,4-二氯酞嗪与多种取代苯酚在DMF中缩合,合成了一系列1-芳氧基4-氯酞嗪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均经^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部分化合物经IR确证。初步的生物活性研究表明,该类化
利用原位聚合法通过热聚合在玻璃微管道内制备出阴离子交换型固相萃取(SPE)微柱,分别考察了原位聚合反应中功能单体、引发剂、交联剂、致孔剂、非功能单体等的量对SPE微柱的影响
采用机械搅拌和超声处理方式,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凹凸棒粘土进行了有机改性,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及电镜观察等测试技术比较了改性前后凹凸棒粘土的变化情况。结果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