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美育是加强学生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使学生体验和践行生命教育的良好渠道。教师要找准体现“两纲”教育的切入口,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加以渗透。在美育的实施中让学生感悟生命的珍贵与伟大,体会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使生命教育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扎根。那么,美术课堂上,怎样实现生命教育呢?
一、美术作品的生命与生命价值
“内容大于形式、还是形式大于内容”,对美术作品来说都不是最好评价。艺术的生命犹如人的生命一样,对于一件艺术品来说如果没有了生命,再好的形式和技巧也是苍白的,如果能够让学生理解这层涵义,就能将人的生命和艺术作品的生命有机地联系起来,正是站在这个切入点上才能够实现生命教育在美术课堂中的价值。
例如:画家齐白石老人笔下那些虫鸟鱼虾总是流露出生命的律动,特别是在他的河虾及螃蟹作品中,我们能感觉到他那不屈服于黑暗社会的压迫,在不屈不挠中体现了一种竞技拼搏的精神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也是他画笔下艺术品的价值同他人格价值一致的表现。看过毕加索《格尔尼卡》的人都会对他的这幅奇怪的作品留下深深的烙印,在给学生欣赏这幅作品的时候,我要告诉他们这幅作品为什么能够如此让人难忘,那是因为这幅作品是毕加索所有作品中最能体现生命价值观的一幅作品。作品中强烈扭曲肢解的形象、变态狰狞的面孔、伤感黯然的表情及肤色、躁动不安的情绪、黑白分明的节奏,分明是生命价值的真实再现。课堂上在讲述梵高艺术作品的时候,我会和他们说这样的一句话,看过梵高作品的人必定会被征服,但是征服观众的并不是画面本身,而是梵高画面中表现出的生命的力量及做人的执著与真诚。梵高摆脱了印象派对他的大部分束缚,并将个人的所有情感力量倾注在了他热爱的绘画作品中。学生们不是梵高,但是我们可以教育学生像梵高一样把他们的热情倾注在他们喜欢的事业上面,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他们的生命价值。类似的例子实在太多,只要教师能够架起艺术品的生命价值和人的生命价值之间的桥梁,就能够实现美术学科中生命教育的理念。
二、艺术人生与生命价值
谈到生命价值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有这样的感受,生命的价值并不是单纯的实践和单纯的追求,它还需要爱、和谐、健康,需要不断地学习,在艺术教育中通过对艺术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道德品质。
如果你热爱艺术,你一定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如果你是一个会生活的人,你一定爱艺术。贝多芬这样说过,罗丹这样说过,很多伟人都这么说过,他们也都这样去做了。美术课堂上谈到达芬奇、梵高等艺术家的时候,我会和学生们谈他们都是热爱生命的人,他们热爱大自然中的一切,把小虫、花朵、小鸟等带回家来研究,它们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理,正是这些积极的生活态度才推动了艺术的向前发展。在讲中国古代文人画的时候,我更加强调了人、生命价值、画三者的关系,何为文人画?即画中有文人的性格、文人对生命理解的价值观。中国古代文人画之所以能够代表民族绘画的最高水准,是因为文人画家的精神追求,尤其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这正是我们生命教育的良好范例。
综上所述,在美术课堂中,有许多途径能渗透生命教育的教学内容。学校中的青少年正是生命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美术课中点点滴滴的教育是实现生命教育目标的良好途径。
事实上,生命教育是美术课堂上最容易被忽视的,但随着“两纲”教育在美术课堂上的实践,越来越证明了美术教育可以在生命教育中最敏感最永恒之处点化人的灵魂。
一、美术作品的生命与生命价值
“内容大于形式、还是形式大于内容”,对美术作品来说都不是最好评价。艺术的生命犹如人的生命一样,对于一件艺术品来说如果没有了生命,再好的形式和技巧也是苍白的,如果能够让学生理解这层涵义,就能将人的生命和艺术作品的生命有机地联系起来,正是站在这个切入点上才能够实现生命教育在美术课堂中的价值。
例如:画家齐白石老人笔下那些虫鸟鱼虾总是流露出生命的律动,特别是在他的河虾及螃蟹作品中,我们能感觉到他那不屈服于黑暗社会的压迫,在不屈不挠中体现了一种竞技拼搏的精神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也是他画笔下艺术品的价值同他人格价值一致的表现。看过毕加索《格尔尼卡》的人都会对他的这幅奇怪的作品留下深深的烙印,在给学生欣赏这幅作品的时候,我要告诉他们这幅作品为什么能够如此让人难忘,那是因为这幅作品是毕加索所有作品中最能体现生命价值观的一幅作品。作品中强烈扭曲肢解的形象、变态狰狞的面孔、伤感黯然的表情及肤色、躁动不安的情绪、黑白分明的节奏,分明是生命价值的真实再现。课堂上在讲述梵高艺术作品的时候,我会和他们说这样的一句话,看过梵高作品的人必定会被征服,但是征服观众的并不是画面本身,而是梵高画面中表现出的生命的力量及做人的执著与真诚。梵高摆脱了印象派对他的大部分束缚,并将个人的所有情感力量倾注在了他热爱的绘画作品中。学生们不是梵高,但是我们可以教育学生像梵高一样把他们的热情倾注在他们喜欢的事业上面,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他们的生命价值。类似的例子实在太多,只要教师能够架起艺术品的生命价值和人的生命价值之间的桥梁,就能够实现美术学科中生命教育的理念。
二、艺术人生与生命价值
谈到生命价值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有这样的感受,生命的价值并不是单纯的实践和单纯的追求,它还需要爱、和谐、健康,需要不断地学习,在艺术教育中通过对艺术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道德品质。
如果你热爱艺术,你一定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如果你是一个会生活的人,你一定爱艺术。贝多芬这样说过,罗丹这样说过,很多伟人都这么说过,他们也都这样去做了。美术课堂上谈到达芬奇、梵高等艺术家的时候,我会和学生们谈他们都是热爱生命的人,他们热爱大自然中的一切,把小虫、花朵、小鸟等带回家来研究,它们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理,正是这些积极的生活态度才推动了艺术的向前发展。在讲中国古代文人画的时候,我更加强调了人、生命价值、画三者的关系,何为文人画?即画中有文人的性格、文人对生命理解的价值观。中国古代文人画之所以能够代表民族绘画的最高水准,是因为文人画家的精神追求,尤其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这正是我们生命教育的良好范例。
综上所述,在美术课堂中,有许多途径能渗透生命教育的教学内容。学校中的青少年正是生命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美术课中点点滴滴的教育是实现生命教育目标的良好途径。
事实上,生命教育是美术课堂上最容易被忽视的,但随着“两纲”教育在美术课堂上的实践,越来越证明了美术教育可以在生命教育中最敏感最永恒之处点化人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