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因此,只有幼儿园在做好幼儿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必须做好幼儿的家长工作,与家庭教育配合起来,形成教育一致、教育互补的格局,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幼儿的家长工作呢?以下是我在工作实践中的一些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要尊重家长。老师与家长能否顺利沟通,并能够使沟通取得良好的效果,取决于老师与家长是否处于平等地位,取决与老师是否尊重家长、尊重家长的观点或看法。在家园联系中,老师要学会尊重家长,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观点,耐心、虚心、诚心地听取家长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议,努力营造一个平等、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这样家园才能保持协同一致。
(2)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赏识每一个孩子。每一位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美,并从中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哪怕老师一句轻轻的赞美,家长都会感到无比的高兴,比自己得了大奖还要兴奋,而这种兴奋的心情会转移到对待孩子身上:亲亲孩子的小脸,把孩子抱起来,高高地举到头顶上,嘴里说着“好儿子,你真能干!”这种奖励性的行为和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孩子继续努力。
(3)举办亲子活动——发挥家长在家园共育中的主体作用。以前的亲子活动仅仅将教育对象理解为孩子,而忽视了家长的指导,家长只是旁观者,坐在旁边看孩子或协助自己的孩子,没有真正的参与到教育中去,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少,没有充分的发挥家长的教育功能。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转变,深知家长是幼儿教育的主体,所以在组织亲子活动中改变以往的旧模式,通过发放邀请函,让家长了解亲子活动的目标、活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如何引导,从而提高亲子活动中家长指导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发挥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4)孩子在园发生小问题时,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孩子 幼儿园,经常会与同伴发生一些小摩擦,有时老题不在意,就会影响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进而影响对孩子的教育。
在我班就曾发生过因沟通不及时而影响家园协调的事情。我班有一个叫文文的小男孩,父母在外地上班,文文只有奶奶一人带着。这位奶奶就是一位典型的“隔代疼”的老奶奶。由于老奶奶的“隔代疼”却疼出了小文文的“娇气和霸气”。经常时不时地有小朋友告他的状。当健健又告他的状的时候,我训斥了文文。也许是我的言辞历害了些,文文哭了……
放学的时候到了,奶奶接文文时发现了文文脸上的泪痕。这下奶奶可受不了了。她的宝贝孙子竟然哭过,一定是受了什么委屈。奶奶拉着文文来找我。因为当时是接孩子的时间,我要兼顾孩子,不能跟她解释太多,只跟她简单地解释了几句。老奶奶拉着小孙子走了,但我从老奶奶的脸上读出了一丝丝不满。我想,等明天再跟她解释一下吧,顺便也跟她谈谈文文的“霸气问题”。
第二天一忙,我就把这件事疏忽了。连续几天我也没有再记起这事。直到我明显地感觉到文文奶奶的变化,感觉到文文奶奶的脸上也似挂着一层薄霜时,我才悟出我的疏忽。
在一个合适的时机,我将文文的奶奶约到了办公室,进行了“沟通”。
我首先跟她谈了文文的聪明和文文的进步,并对奶奶给文文的关爱和教育进行了赞扬,也对她对班级工作的支持表示了感谢。接着我又婉转地指出了文文最近的不足和奶奶的“偏爱与溺爱”给文文的成长带来的不利等……
“沟通”很有效,“老奶奶”的笑脸终于又灿烂起来。看来,做好家长工作不仅要寻求最佳的方式和方法,还要做到有效和“及时”。
(5)多通道开展家园联系。打造家园对话平台,完善家园沟通机制,建构家长资源与幼儿园教学的生态互动关系,有赖于家园之间的平等对话和有效沟通。教师一方面要倾听家长的声音,采纳家长的合理建议;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家长的引导,转变家长的错误观念, 提高家长的认识。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班级家园联系是必有的特色,使家长能了解幼儿,了解老师的工作。
(6)把家长会开“活”。家长会,是一个古老的课题,如何把家长会开活,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家长会是每个班开学必不可少的内容,可以开展家长沙龙等形式。期末家长会也是一个大课题,教师可以用汇报的形式,让家长从中找出不足,对症下药,也从中看出孩子的进步。家长开放日,是一个深受家长喜欢的活动,把工作全天向家长开放,家长可以了解孩子一天的活动,让家长看了放心。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海县幼儿园)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幼儿的家长工作呢?以下是我在工作实践中的一些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要尊重家长。老师与家长能否顺利沟通,并能够使沟通取得良好的效果,取决于老师与家长是否处于平等地位,取决与老师是否尊重家长、尊重家长的观点或看法。在家园联系中,老师要学会尊重家长,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观点,耐心、虚心、诚心地听取家长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议,努力营造一个平等、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这样家园才能保持协同一致。
(2)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赏识每一个孩子。每一位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美,并从中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哪怕老师一句轻轻的赞美,家长都会感到无比的高兴,比自己得了大奖还要兴奋,而这种兴奋的心情会转移到对待孩子身上:亲亲孩子的小脸,把孩子抱起来,高高地举到头顶上,嘴里说着“好儿子,你真能干!”这种奖励性的行为和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孩子继续努力。
(3)举办亲子活动——发挥家长在家园共育中的主体作用。以前的亲子活动仅仅将教育对象理解为孩子,而忽视了家长的指导,家长只是旁观者,坐在旁边看孩子或协助自己的孩子,没有真正的参与到教育中去,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少,没有充分的发挥家长的教育功能。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转变,深知家长是幼儿教育的主体,所以在组织亲子活动中改变以往的旧模式,通过发放邀请函,让家长了解亲子活动的目标、活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如何引导,从而提高亲子活动中家长指导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发挥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4)孩子在园发生小问题时,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孩子 幼儿园,经常会与同伴发生一些小摩擦,有时老题不在意,就会影响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进而影响对孩子的教育。
在我班就曾发生过因沟通不及时而影响家园协调的事情。我班有一个叫文文的小男孩,父母在外地上班,文文只有奶奶一人带着。这位奶奶就是一位典型的“隔代疼”的老奶奶。由于老奶奶的“隔代疼”却疼出了小文文的“娇气和霸气”。经常时不时地有小朋友告他的状。当健健又告他的状的时候,我训斥了文文。也许是我的言辞历害了些,文文哭了……
放学的时候到了,奶奶接文文时发现了文文脸上的泪痕。这下奶奶可受不了了。她的宝贝孙子竟然哭过,一定是受了什么委屈。奶奶拉着文文来找我。因为当时是接孩子的时间,我要兼顾孩子,不能跟她解释太多,只跟她简单地解释了几句。老奶奶拉着小孙子走了,但我从老奶奶的脸上读出了一丝丝不满。我想,等明天再跟她解释一下吧,顺便也跟她谈谈文文的“霸气问题”。
第二天一忙,我就把这件事疏忽了。连续几天我也没有再记起这事。直到我明显地感觉到文文奶奶的变化,感觉到文文奶奶的脸上也似挂着一层薄霜时,我才悟出我的疏忽。
在一个合适的时机,我将文文的奶奶约到了办公室,进行了“沟通”。
我首先跟她谈了文文的聪明和文文的进步,并对奶奶给文文的关爱和教育进行了赞扬,也对她对班级工作的支持表示了感谢。接着我又婉转地指出了文文最近的不足和奶奶的“偏爱与溺爱”给文文的成长带来的不利等……
“沟通”很有效,“老奶奶”的笑脸终于又灿烂起来。看来,做好家长工作不仅要寻求最佳的方式和方法,还要做到有效和“及时”。
(5)多通道开展家园联系。打造家园对话平台,完善家园沟通机制,建构家长资源与幼儿园教学的生态互动关系,有赖于家园之间的平等对话和有效沟通。教师一方面要倾听家长的声音,采纳家长的合理建议;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家长的引导,转变家长的错误观念, 提高家长的认识。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班级家园联系是必有的特色,使家长能了解幼儿,了解老师的工作。
(6)把家长会开“活”。家长会,是一个古老的课题,如何把家长会开活,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家长会是每个班开学必不可少的内容,可以开展家长沙龙等形式。期末家长会也是一个大课题,教师可以用汇报的形式,让家长从中找出不足,对症下药,也从中看出孩子的进步。家长开放日,是一个深受家长喜欢的活动,把工作全天向家长开放,家长可以了解孩子一天的活动,让家长看了放心。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海县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