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中的表达及其对HBV体外感染BMSCs的影响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中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sodium taurocholate cotransporting polypeptide, NTCP)的表达情况,探索体外培养的BMSCs能否自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及NTCP是否是HBV感染BMSCs的一个功能性受体。

方法

将HBV阳性血清以不同方法感染BMSCs,检测培养基上清及细胞中HBV DNA、培养基上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等感染指标。NTCP-siRNA转染BMSCs后,再次用HBV阳性血清感染BMSCs,检测各感染指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处理组BMSCs中NTCP的表达情况。

结果

HBV可自然感染体外贴壁培养的人BMSCs,但感染效率很低。当HBV感染悬浮状态下的BMSCs时,感染效率显著升高。BMSCs中存在NTCP的表达,且HBV可显著上调NTCP的表达量,特别是对悬浮状态下的BMSCs。当BMSCs中NTCP的表达被NTCP-siRNA沉默后,HBV对BMSCs的感染效率显著下降。

结论

体外培养的人BMSCs可被HBV自然感染,且其细胞内表达的NTCP是其感染HBV的一个功能性受体。人BMSCs可作为一种易感、稳定、无需分子修饰的细胞模型,用于研究HBV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以及抗病毒治疗研究。

其他文献
临床常用的视觉电生理检测方法包括闪光ERG、图形ERG、VEP和多焦ERG等,这些检查方法对疾病鉴别、视功能判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不了解视觉电生理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很多临床医生在检查方法选择上或检查结果的解读方面出现了较多的误区。深入了解视觉电生理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产生这些误区的原因,从而为正确地应用视觉电生理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DME主要治疗方法包括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糖皮质激素以及激光光凝等,但仍有部分患者对非手术治疗无反应或反应很差。临床和基础研究也都证实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异常在DME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可以解除黄斑牵拉,清除玻璃体腔VEGF及其他炎性细胞因子,增加玻璃体腔氧浓度,改善视网膜供氧,降低牵拉性和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眼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手术(联合手术)后屈光状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行联合手术的IMH患者51例5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7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66.79±4.33)岁。所有患眼均行BCVA、检影验光以及眼轴长度(AL)测量。根据SRK-T公式计算IOL度数,预测屈光度(预测值
目的对比观察视盘水肿(ODS)型和浆液性视网膜脱离(RD)型急性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3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眼科确诊为急性期VKH综合征的212例患者42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05例210只眼,女性107例214只眼;平均年龄(40.84±13.90)岁。患眼均行BCVA、FFA、OCT检查。采用标准对数
目的观察非糖尿病腹膜透析(PD)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及灌注密度变化,初步分析其与血压、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肌酐、尿素、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方法单中心、横断面、临床观察性研究。2018年1~ 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PD中心行PD治疗的非糖尿病患者63例63只眼(非糖尿病PD组)和正常健康者75名75只眼(健康对照组)纳入研究。均为单眼入组。非糖尿病PD组63例中,男性24例,女性39例;
目的观察分析视网膜内层结构紊乱(DRIL)与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视力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系统病例观察性研究。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接受PPV治疗的PDR患者52例5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4例29只眼,女性28例29只眼;年龄45~ 80岁,平均年龄(62.95±9.38)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BC
目的探讨新型光遗传学工具Channelrhodopsin-XXM2.0 (XXM2.0)、Channelrhodopsin-PsCatCh2.0 (PsCatCh2.0)的光敏感性及动力学特征,分析其是否可用于光遗传学视觉功能的恢复。方法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将XXM2.0和PsCatCh2.0的基因片段连接到包含抗氨苄青霉素筛选基因和报告基因的载体pCIG (c)-msFoxn3上,形成新质粒pCI
脉络膜血管指数(CVI)是血管腔面积与脉络膜总面积的比值,既可以反应出脉络膜内血管成分的改变,又可作为后续治疗效果的观察指标。CVI是一种新的生物测量工具,正在逐渐被应用于各种眼部疾病的脉络膜结构观测中。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疾病进程监测和疗效评估中具有巨大应用前景。了解CVI在各种眼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可为CVI
目的构建肝脏及淋巴结窦内皮细胞C型凝集素糖基识别结构域(LSECtin-CRD)双半胱氨酸(Cys)突变体原核表达载体,获得LSECtin-CRD突变体蛋白,并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基于LSECtin-CRD的三维结构模型选择突变位点;通过重叠延伸PCR(SOE-PCR)对LSECtin-CRD基因引入Cys点突变,构建pET28b-Tat-LSECtin-CRD突变体载体;IPTG诱导可溶性表达
目的探讨IL-1β在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uman placenta-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PMSCs)调节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活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向CD8+IL-10+T细胞亚群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应用CBA试剂盒检测RA患者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