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加强高职教育,推广高职人才,长期以来是国民经济发展生产的重要因素。现阶段,职业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英语大专教学尤其要紧密把专业知识,技能与语言结合起来,把学生塑造成既有一定语言特色,又具备相关专业实践技能,很好地投入到现时代的实践中去。
【关键词】 高职教育 高职教学 专业课 实践能力
高职教育是培养处于较高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的教育,其良好发展对从整体上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型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起着重要作用,是发展现代农业、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新形势下,随着新的生产工具的出现,自动化及半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加强高职教育,改革高职教学模式是教育者迫切的任务。
一、前言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已经历了30多年的征程,1999年,中央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要求,高职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新阶段。随后这十多年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猛,形势喜人。2015年5月10日,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在北京举行全国启动仪式,以后每年5月的第二个周都定为职业教育活动周,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以及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必须高度关注高职教育的发展,关心职业人才的成长,关注国家的生产发展。同时,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正在对人才结构提出新的要求,职业分工多样化和精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提供了发展空间。
二、现阶段高职教育的特点
高职教育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光鲜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对于现阶段高职教育存在的各个方面的问题,行业内外说法很多,建议意见也不少,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当前高职教育的现状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为院校的发展而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高等教育急剧需求,许多人无法跨入大学之门而进入了职业院校。可是,最近5年之内,适得其反—许多职业院校却为自己的生源发愁。有相当一部分职业院校,为了学院的发展而劝说学生及其家长报考自己的院校。这样,学生们就不可能选择理想的院校而助长了学院的发展,学院也为了自己的前途而招生。
2. 为当下的就业而发展。有些高职院校在面临抢生源的情况下,极力宣传本院校的就业状况,以就业吸引学生和家长。当然,就业是许多人选择相关院校和专业的重要依据。可是问题的关键是有些学生入学时所选的专业自己学起来根本就没有悟性,而且再加上学生本人不勤奋努力,所以最终的结果是高职院校只有生源,书难教,课难上,难管理,学生只是消极的等待毕业,拿到文凭,去干父母安排好的工作,或继承家族产业;对于那些只是依据自己能力的同学来说,如果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就可能到处游荡。
3. 为学生的上学而发展。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中有一部分是初高中毕业后,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父母也认为孩子不成熟,所以尽量去找一所学习压力小,“轻松”的院校成长。这样一来,学生就非常缺乏动力,自我约束能力差,判断力欠缺,对问题很难做出果断的明智的选择,但也无所谓,只要在学校就行,抱有这样的态度求学,怎么会有满意的结果呢?
面对高职教育的现状,其教学也就与之相配套。当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为求生存和更多的效益专业繁多而杂乱,教授科目也很难体现自身特点,虚而不实。定位尚且不准,特色又如何形成呢?高职应向何处去;高职应如何办学,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这既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个实践问题。
三、高职教学的深化
本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中心,而人才紧缺是不争的事实,培养人才靠教育,培养制造业应用型人才主要靠高职教育。高职教育必须切实狠抓起来。
1. 激发潜能,唤起悟性。笔直认为,高职生并不比其他人弱智,他们也同样能使人生精彩。学生们只所以缺乏生活的激情,缺乏灵性,关键是教育者没有听到他们内心的声音,没有唤起他们已形成的觉悟。认真做好现代职业教育,细心观察,发现学生的特点,适时引导,是发挥我国巨大人力优势的绝佳时期。
2.继续扎好根基,搞好基础教育。教育是否改变命运,现在似乎很难界定。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智慧可以改变人生”。基础教育跟上了,学生基本的知识具备了,基本的素养有了,就会对常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一步一步向前走。所以高职教学必须设置一定的常规基础课程,如汉语,数学,哲学,历史,电子等。
3.深入专业课的教学。专业教学为学习者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没有专业学习,哪来的专业能力呢?高职生选择了相应的专业后就一定要刻苦深入学习,具备专业休养。如英语专业高职生就必须培养自己的“听说读写译”五大能力。能听懂本族者所说的话,并能与他们正常交流。读懂日常的英语国家的文章,写出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各种信函,译出日常的英文说明。语言学习者除了一定的基础语言知识外,还有语言基础上的专业课程。如英语专业的学生有商务英语,文秘英语,会展英语,外贸英语,外贸函电,商务谈判等。
4.加强实践锻炼。语言是一门不断实践的课程,随着新现象新法的出现。讲出语言、交流使学习者的发音越来越到位,越来越准确,越来越能赶上时代的发展。 教师也要不断给自己充电,使自己成为“双师型”人才,既是语言大师,又是设计者,谈判者,公关人员,感染学生。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5.加强语言基础与实践相结合。只有基本的语言功而没有专业特色实践的学习使语言学习者与其他人并无二样,而只有实践而没有语言特长使语言学习者又缺乏自己的特色。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熟练“五大语言能力”,亲临专业现场参观,实践,感悟,与在岗者一起体验,会使语言学习者有更多的感受,发现自己的爱好、兴趣、灵感所在,掌握技能,驾驭语言,为专业服务。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有的仿效本科模式增大了难度,教学既困难又效果欠佳;有的又在中学毕业的基础上过度添加,定位很不合理。高职教育要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实现新跨越。
四、结语
“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就是抓民生”。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大局,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服务能力,培养规模宏大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是高职教育迫切而艰巨的任务。要进一步把职业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综合改革更加突出的位置,要进一步形成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标准体系,要进一步把工作重点和资源配置聚焦到以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建设上来,要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一句话:高职教育发展必须处理好规模、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关系,从外延型发展转为内涵型发展,这对改变高职当前的不利局面很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郑瑜,《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鸭绿江〔J〕,2014,(7)
2. 刘琼,《发挥汉语语言环境优势,激发英语教学效能》,新西部〔J〕,2012,(4)
作者简介:吴利(1977—),女,汉族,陕西咸阳人。现任教于西安外国语大学高职部,本科,助教,主要研究英美文学。
【关键词】 高职教育 高职教学 专业课 实践能力
高职教育是培养处于较高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的教育,其良好发展对从整体上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型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起着重要作用,是发展现代农业、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新形势下,随着新的生产工具的出现,自动化及半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加强高职教育,改革高职教学模式是教育者迫切的任务。
一、前言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已经历了30多年的征程,1999年,中央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要求,高职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新阶段。随后这十多年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猛,形势喜人。2015年5月10日,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在北京举行全国启动仪式,以后每年5月的第二个周都定为职业教育活动周,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以及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必须高度关注高职教育的发展,关心职业人才的成长,关注国家的生产发展。同时,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正在对人才结构提出新的要求,职业分工多样化和精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提供了发展空间。
二、现阶段高职教育的特点
高职教育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光鲜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对于现阶段高职教育存在的各个方面的问题,行业内外说法很多,建议意见也不少,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当前高职教育的现状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为院校的发展而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高等教育急剧需求,许多人无法跨入大学之门而进入了职业院校。可是,最近5年之内,适得其反—许多职业院校却为自己的生源发愁。有相当一部分职业院校,为了学院的发展而劝说学生及其家长报考自己的院校。这样,学生们就不可能选择理想的院校而助长了学院的发展,学院也为了自己的前途而招生。
2. 为当下的就业而发展。有些高职院校在面临抢生源的情况下,极力宣传本院校的就业状况,以就业吸引学生和家长。当然,就业是许多人选择相关院校和专业的重要依据。可是问题的关键是有些学生入学时所选的专业自己学起来根本就没有悟性,而且再加上学生本人不勤奋努力,所以最终的结果是高职院校只有生源,书难教,课难上,难管理,学生只是消极的等待毕业,拿到文凭,去干父母安排好的工作,或继承家族产业;对于那些只是依据自己能力的同学来说,如果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就可能到处游荡。
3. 为学生的上学而发展。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中有一部分是初高中毕业后,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父母也认为孩子不成熟,所以尽量去找一所学习压力小,“轻松”的院校成长。这样一来,学生就非常缺乏动力,自我约束能力差,判断力欠缺,对问题很难做出果断的明智的选择,但也无所谓,只要在学校就行,抱有这样的态度求学,怎么会有满意的结果呢?
面对高职教育的现状,其教学也就与之相配套。当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为求生存和更多的效益专业繁多而杂乱,教授科目也很难体现自身特点,虚而不实。定位尚且不准,特色又如何形成呢?高职应向何处去;高职应如何办学,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这既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个实践问题。
三、高职教学的深化
本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中心,而人才紧缺是不争的事实,培养人才靠教育,培养制造业应用型人才主要靠高职教育。高职教育必须切实狠抓起来。
1. 激发潜能,唤起悟性。笔直认为,高职生并不比其他人弱智,他们也同样能使人生精彩。学生们只所以缺乏生活的激情,缺乏灵性,关键是教育者没有听到他们内心的声音,没有唤起他们已形成的觉悟。认真做好现代职业教育,细心观察,发现学生的特点,适时引导,是发挥我国巨大人力优势的绝佳时期。
2.继续扎好根基,搞好基础教育。教育是否改变命运,现在似乎很难界定。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智慧可以改变人生”。基础教育跟上了,学生基本的知识具备了,基本的素养有了,就会对常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一步一步向前走。所以高职教学必须设置一定的常规基础课程,如汉语,数学,哲学,历史,电子等。
3.深入专业课的教学。专业教学为学习者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没有专业学习,哪来的专业能力呢?高职生选择了相应的专业后就一定要刻苦深入学习,具备专业休养。如英语专业高职生就必须培养自己的“听说读写译”五大能力。能听懂本族者所说的话,并能与他们正常交流。读懂日常的英语国家的文章,写出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各种信函,译出日常的英文说明。语言学习者除了一定的基础语言知识外,还有语言基础上的专业课程。如英语专业的学生有商务英语,文秘英语,会展英语,外贸英语,外贸函电,商务谈判等。
4.加强实践锻炼。语言是一门不断实践的课程,随着新现象新法的出现。讲出语言、交流使学习者的发音越来越到位,越来越准确,越来越能赶上时代的发展。 教师也要不断给自己充电,使自己成为“双师型”人才,既是语言大师,又是设计者,谈判者,公关人员,感染学生。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5.加强语言基础与实践相结合。只有基本的语言功而没有专业特色实践的学习使语言学习者与其他人并无二样,而只有实践而没有语言特长使语言学习者又缺乏自己的特色。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熟练“五大语言能力”,亲临专业现场参观,实践,感悟,与在岗者一起体验,会使语言学习者有更多的感受,发现自己的爱好、兴趣、灵感所在,掌握技能,驾驭语言,为专业服务。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有的仿效本科模式增大了难度,教学既困难又效果欠佳;有的又在中学毕业的基础上过度添加,定位很不合理。高职教育要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实现新跨越。
四、结语
“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就是抓民生”。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大局,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服务能力,培养规模宏大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是高职教育迫切而艰巨的任务。要进一步把职业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综合改革更加突出的位置,要进一步形成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标准体系,要进一步把工作重点和资源配置聚焦到以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建设上来,要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一句话:高职教育发展必须处理好规模、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关系,从外延型发展转为内涵型发展,这对改变高职当前的不利局面很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郑瑜,《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鸭绿江〔J〕,2014,(7)
2. 刘琼,《发挥汉语语言环境优势,激发英语教学效能》,新西部〔J〕,2012,(4)
作者简介:吴利(1977—),女,汉族,陕西咸阳人。现任教于西安外国语大学高职部,本科,助教,主要研究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