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新风俗”木版年画视觉建构探析

来源 :装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in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初期,受“西画东渐”影响,在沿海一带民间出现了把本土风俗与时事相结合的“新风俗”木版年画.在画面中既有中国传统多视点观察角度,又结合了西方焦点透视、空间、造型等视觉表现手段.在题材上把火车、汽车、洋枪等新事物和政治时事讯息作为表现对象,体现出时代的现实趣味性.本文从视觉建构入手,以图像学研究方法分析新风格形成的内因与外因,进而阐释出“新风俗”木版年画所蕴含的社会学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选取服装实践课程中天然皮革的制作工艺为典型案例,从教学设计的方法以及内容着手,重点阐述了从理论构思到教学实践的组织实施方法,强调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分步解析皮革特性,深入选料、排版以及缝制整理等细节,解决皮革制作中的难点问题.
为了充分利用各地丰富的红色资源,更好地进行红色文化传播和红色基因传承,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图谱的视觉传达认知模型,针对红色文化的精神、主题、叙事和器物四类基因图谱,探讨了大数据可视化的表征设计和交互设计,并给出了相关实例.
色彩是高比林壁毯最直接的艺术表现语言之一,本文以高比林壁毯编织中色彩的渐变与混色技法为研究对象,结合笔者在鲁迅美术学院教学中的实践,探讨研究高比林壁毯中色彩渐变与混色技法的设计呈现、表现形式、核心要素与课堂实践中的应用与拓展,使高比林壁毯这门古老的手工艺以崭新的色彩语言展现出独特的视觉魅力.
本文以情境故事分析法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过程与方式为论述要点,通过体验和情境模拟的设计方法,以“角色”为本,把设计师自己带入失能老年人的世界,对不同的故事人物、故事场景进行分析和提炼,进而对失能老人在使用自护理系统的生活场景及时间片段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整合研究,最终指引设计者寻找到设计介入点、评价产品的易用性和合理性,找到“失能老人自护理系统”这一产品的设计创新点.
学位
寒地城市是指具有冬季低温气候特征的城市,气候特点鲜明,住区景观效果季节性差异显著,尤其是冬季景观营造面临诸多难题.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寒地城市居民对提升住区环境品质、接轨现代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针对我国北方寒地城市位区景观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并以吉林省松原市“领秀江南”住宅小区景观深化设计为例,将气候因素作为重要前提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住区景观宜居设计,以达成住区景观环境与寒冷地域气候相契合的目的.
本文重点阐述通过网印工艺创作漆艺作品的可能性,结合笔者创作的具体案例,从制版工艺、印制过程及色彩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在设计、材料、工艺等方向寻找新的表现契机,以拓展当代漆艺的发展空间,体现跨界研究的艺术价值与社会意义.
学位
伴随着后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人们对“环境”的概念有了新的诠释,互联网为人们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空间环境,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新平台,于是公共艺术的创作空间由物理环境转向数字化环境.公共艺术在经由线上媒介的调解后,于数字化的公共空间中实现了全新的个人情绪释放与表达,并且在后数字化时代中扮演了双向沟通的角色.《杂音墙》就是此类代表作,本文通过对《杂音墙》的分析,发掘公共艺术在数字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总结后数字化时代公共艺术的特性,研究其由于环境变化导致角色转变后所发挥的作用,进而思考公共艺术未来发展的前景.
作为风格派空间装饰手法践行的突出代表,施罗德住宅与奥比特咖啡馆都体现了风格派空间装饰的主张,并以两种不同的表达倾向演绎了风格派的“抽象”与“纯粹”.他们都是凭借几何化图形、平面化的空间要素、高饱和度的色彩来弱化体量并实现空间的塑造与装饰,最终完成空间与体量意象的营造,但是二者在具体塑造与装饰手段中对于形与色和线与面的理解和运用却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