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邻家儿子正上初中。他在学校十分调皮。一点儿都不热爱学习。每次考试下来,成绩都特别差。尤其是语文,从来没有及格过。
尽管这样,他还时常对人自我吹嘘:“虽然我的语文每次考得不好,但要说起在理解或表达能力的实际运用上。全班就无人能及。没有谁能超越我。”
我听了一笑而过。不以为然。可是,一个偶然机会,我看到他的一张语文试卷后,才真正见识了他所言的能力确实了得。
这张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前半部分是——高山对大海说:“你是如此的宽广,如此的浩瀚,如此的激情,如此的澎湃!”該句使用拟人和排比的手法,借高山之言,对大海进行了极其形象的赞美。
然后,本题的后半部分便是填空_大海对高山说:(
)。一般人看到此题,都明自这是让其发挥想象力,在空格里填上形容高山的词汇,并与上面的表达方式相对应。
结果,邻家儿子在空格里填写的,竟然是一个极其礼貌的词语:“谢谢夸奖!、”
微表情
李 惠
侄子小康大学毕业,一直没找到工作。那天,他兴冲冲地给我打来电话,说有一家公司看了他的资料后,要他去面试。那敢情好啊,我叮嘱小康,好好准备,轻松上阵,一定会成功的!一个星期之后,我去小康家做客,他无奈地告诉我,上次应聘失败了,现在又找到了一家公司,明天就让他去面试。
我还没顾上说几句安慰的话,他却先向我倒起了苦水:“我这几年的大学算是白上了,上次就我们5个人前去面试,结果其他4个都应聘上了,单单落下了我!”“是面试的时候紧张了吗?”我不解地问。“哎,不是,”小康更加郁闷了,“面试后我才知道,人家四个人在面试之前,对人的‘微表情’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这才是他们取胜的法宝!”
见我一副疑惑的样子,小康跟我解释道:“这‘微表情’啊,就是对方在听你说话的时候,下意识地表现出来的动作。比如,不赞成你的言论,对方就容易做出上嘴唇上抬、眉毛下垂、眯眼等动作;再比如,对方若抬高右边的眉毛,则表示他有疑问……”
“我这是好不容易才从他们那里求来的真经,”小康说,“明天就要面试了,我一定要好好观察考官的一举一动,适时对答辩进行调整。”
出于关心,我亲自送小康前去面试。一个小时之后,他出来了,我迫不及待地问他结果如何。小康面无表情地说:“还不知道,主考官让我回家等通知,看样子,戏不大。对了,其中一个考官好像是你的同学,姓宋,他可能认出了我,还给我暗示了呢!”“咋暗示?”我问。“我答辩的时候,他摇了几下头,这还用说,肯定是不赞成我的观点啊,我赶紧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没想到他还是摇头……”
我越听越糊涂,这时从公司院子里走出来一个人,我仔细一看,正是老宋。一阵寒暄之后,老宋说:“我是临时被他们请过来当考官的,也压根不认识你这个侄子,哪有给他什么暗示啊?”“那你一个劲地摇头干嘛?”侄子忍不住问道。老宋听后,一拍脑门儿:“哈哈,我老婆知道我今天当考官,非让我穿件新衬衣,可那领口太小了,真不舒服……”说着,老宋又晃了晃脑袋。
看着老宋远去的背影,小康长叹一声,说自己现在终于明白了,面试时的细节固然重要,但如果把心思全都用在了这些方面,实在有些偏颇。专业的问题、自身的能力以及是否是这个岗位最有力的竞争者,才是招聘方最关注的。
尽管这样,他还时常对人自我吹嘘:“虽然我的语文每次考得不好,但要说起在理解或表达能力的实际运用上。全班就无人能及。没有谁能超越我。”
我听了一笑而过。不以为然。可是,一个偶然机会,我看到他的一张语文试卷后,才真正见识了他所言的能力确实了得。
这张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前半部分是——高山对大海说:“你是如此的宽广,如此的浩瀚,如此的激情,如此的澎湃!”該句使用拟人和排比的手法,借高山之言,对大海进行了极其形象的赞美。
然后,本题的后半部分便是填空_大海对高山说:(
)。一般人看到此题,都明自这是让其发挥想象力,在空格里填上形容高山的词汇,并与上面的表达方式相对应。
结果,邻家儿子在空格里填写的,竟然是一个极其礼貌的词语:“谢谢夸奖!、”
微表情
李 惠
侄子小康大学毕业,一直没找到工作。那天,他兴冲冲地给我打来电话,说有一家公司看了他的资料后,要他去面试。那敢情好啊,我叮嘱小康,好好准备,轻松上阵,一定会成功的!一个星期之后,我去小康家做客,他无奈地告诉我,上次应聘失败了,现在又找到了一家公司,明天就让他去面试。
我还没顾上说几句安慰的话,他却先向我倒起了苦水:“我这几年的大学算是白上了,上次就我们5个人前去面试,结果其他4个都应聘上了,单单落下了我!”“是面试的时候紧张了吗?”我不解地问。“哎,不是,”小康更加郁闷了,“面试后我才知道,人家四个人在面试之前,对人的‘微表情’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这才是他们取胜的法宝!”
见我一副疑惑的样子,小康跟我解释道:“这‘微表情’啊,就是对方在听你说话的时候,下意识地表现出来的动作。比如,不赞成你的言论,对方就容易做出上嘴唇上抬、眉毛下垂、眯眼等动作;再比如,对方若抬高右边的眉毛,则表示他有疑问……”
“我这是好不容易才从他们那里求来的真经,”小康说,“明天就要面试了,我一定要好好观察考官的一举一动,适时对答辩进行调整。”
出于关心,我亲自送小康前去面试。一个小时之后,他出来了,我迫不及待地问他结果如何。小康面无表情地说:“还不知道,主考官让我回家等通知,看样子,戏不大。对了,其中一个考官好像是你的同学,姓宋,他可能认出了我,还给我暗示了呢!”“咋暗示?”我问。“我答辩的时候,他摇了几下头,这还用说,肯定是不赞成我的观点啊,我赶紧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没想到他还是摇头……”
我越听越糊涂,这时从公司院子里走出来一个人,我仔细一看,正是老宋。一阵寒暄之后,老宋说:“我是临时被他们请过来当考官的,也压根不认识你这个侄子,哪有给他什么暗示啊?”“那你一个劲地摇头干嘛?”侄子忍不住问道。老宋听后,一拍脑门儿:“哈哈,我老婆知道我今天当考官,非让我穿件新衬衣,可那领口太小了,真不舒服……”说着,老宋又晃了晃脑袋。
看着老宋远去的背影,小康长叹一声,说自己现在终于明白了,面试时的细节固然重要,但如果把心思全都用在了这些方面,实在有些偏颇。专业的问题、自身的能力以及是否是这个岗位最有力的竞争者,才是招聘方最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