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长寿区农村信用联社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己任,通过创新服务方式,强化业务管理,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为“三农”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贡献。
1 深化信用工程建设。“信用工程”建设是农村信用社搞好工作的基础,是促进信用社开拓创新、稳健发展的“百年大计”。按照重庆市联社支农会议精神,长寿区联社制订了支农服务工作意见,提出了支农工作的总体思路、措施和目标要求,要求各基层信用社必须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转变工作作风,扎实做好农户建档、评级、授信、发证、年审等基础性工作,提高“信用工程”建设质量。到2007年底。全区农户数为205539户,共建档197130户,建档面96%,评级164450户,评级面90%,发证142791本,发证面78%。年审中,共评出信用升级户2193户,贷款33650户,贷款面18%,余额为10388万元,共创建信用街镇2个,信用村61个。
2 重新选好客户经理。农户客户经理的选用,较好地解决了农村信用社服务半径大、支农工作难到位等现实问题。区联社认真总结农户客户经理管理经验,评出年度先进客户经理,并对先进农户客户经理颁发了《证书》并进行表彰。在征求多方面意见的基础上,重新下发了《农户客户经理管理办法》。新办法中取消了基础佣金,提高了绩效计付佣金的比例,充分体现按劳分配原则。通过调整选用,真正将一批有责任心、事业心,能吃苦。会办事的农村基层干部纳入农户客户经理人选,进一步增强了农户客户经理服务“三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了人熟、地熟、情况熟的绝对优势,切实担负起联系信用社与农民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将服务“三农”工作落实到位,农户客户经理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3 抓好农贷投入。为了把服务“三农”工作抓好抓实,长寿区信用联社领导把全区18个街镇跑了一遍,了解农民和农业在生产发展中的所急所需,提出“立足三农求发展,服务三农增效益”的发展观念,要求各基层信用社在农业贷款上挖潜力、下功夫。一年来,各基层信用社摸准情况,围绕地方政府农村产业规划,提出了强化支农、搞好信贷管理的工作意见。在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发放支农贷款,支持农户发展生产。海棠信用社贷款16万元支持古林村夏杰、夏子全等10户农户发展制绳业,每户年制绳量2吨左右,利润2万元,全村制绳量约20吨,年纯收入为20万元,在信用社的帮助下,如今。制绳业已经成为古林村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渡舟信用社通过发放小额信用贷款支持了“小河源”、“巴乡谷”、“小桥人家”等品牌农家乐建设,每逢周末假日,来此休闲度假的人群络绎不绝,将城市资金流向了农村,既解决了当地富余农民就业,增加了农民务工收入,又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笔可观的财富。农户小额贷款灵活、快捷的办理方式,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又一助推器。
4 搞好新农村建设。一是各信用社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深入示范村、推进村开展调查研究,主动参与发展规划、项目选择,围绕当地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二是对白庙、葛兰、河石井3个示范村实行柜面放贷,农户凭《贷款证》直接在信用社营业柜台获取相应授信额度的信用贷款,无需担保抵押,简化了办贷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提出创建规划,优先将示范村、推进村纳入等级信用村进行创建。四是加大对信用村支持力度。积极打造培育健康的信用环境,对信用村农户实行贷款优先,并对一级信用户实行优惠利率,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五是开展与白庙示范村对接活动。对该村外出学习取经、发展生产、增添办公设施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以实际行动支持新农村建设。
重庆市农村信用联社提供本栏目稿件
1 深化信用工程建设。“信用工程”建设是农村信用社搞好工作的基础,是促进信用社开拓创新、稳健发展的“百年大计”。按照重庆市联社支农会议精神,长寿区联社制订了支农服务工作意见,提出了支农工作的总体思路、措施和目标要求,要求各基层信用社必须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转变工作作风,扎实做好农户建档、评级、授信、发证、年审等基础性工作,提高“信用工程”建设质量。到2007年底。全区农户数为205539户,共建档197130户,建档面96%,评级164450户,评级面90%,发证142791本,发证面78%。年审中,共评出信用升级户2193户,贷款33650户,贷款面18%,余额为10388万元,共创建信用街镇2个,信用村61个。
2 重新选好客户经理。农户客户经理的选用,较好地解决了农村信用社服务半径大、支农工作难到位等现实问题。区联社认真总结农户客户经理管理经验,评出年度先进客户经理,并对先进农户客户经理颁发了《证书》并进行表彰。在征求多方面意见的基础上,重新下发了《农户客户经理管理办法》。新办法中取消了基础佣金,提高了绩效计付佣金的比例,充分体现按劳分配原则。通过调整选用,真正将一批有责任心、事业心,能吃苦。会办事的农村基层干部纳入农户客户经理人选,进一步增强了农户客户经理服务“三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了人熟、地熟、情况熟的绝对优势,切实担负起联系信用社与农民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将服务“三农”工作落实到位,农户客户经理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3 抓好农贷投入。为了把服务“三农”工作抓好抓实,长寿区信用联社领导把全区18个街镇跑了一遍,了解农民和农业在生产发展中的所急所需,提出“立足三农求发展,服务三农增效益”的发展观念,要求各基层信用社在农业贷款上挖潜力、下功夫。一年来,各基层信用社摸准情况,围绕地方政府农村产业规划,提出了强化支农、搞好信贷管理的工作意见。在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发放支农贷款,支持农户发展生产。海棠信用社贷款16万元支持古林村夏杰、夏子全等10户农户发展制绳业,每户年制绳量2吨左右,利润2万元,全村制绳量约20吨,年纯收入为20万元,在信用社的帮助下,如今。制绳业已经成为古林村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渡舟信用社通过发放小额信用贷款支持了“小河源”、“巴乡谷”、“小桥人家”等品牌农家乐建设,每逢周末假日,来此休闲度假的人群络绎不绝,将城市资金流向了农村,既解决了当地富余农民就业,增加了农民务工收入,又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笔可观的财富。农户小额贷款灵活、快捷的办理方式,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又一助推器。
4 搞好新农村建设。一是各信用社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深入示范村、推进村开展调查研究,主动参与发展规划、项目选择,围绕当地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二是对白庙、葛兰、河石井3个示范村实行柜面放贷,农户凭《贷款证》直接在信用社营业柜台获取相应授信额度的信用贷款,无需担保抵押,简化了办贷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提出创建规划,优先将示范村、推进村纳入等级信用村进行创建。四是加大对信用村支持力度。积极打造培育健康的信用环境,对信用村农户实行贷款优先,并对一级信用户实行优惠利率,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五是开展与白庙示范村对接活动。对该村外出学习取经、发展生产、增添办公设施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以实际行动支持新农村建设。
重庆市农村信用联社提供本栏目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