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玩书”到读书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nfe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说起“早期阅读”,人们往往容易把它与识字联系在一起——不识字怎么阅读呀


  也许看过小昀的故事,您对早期阅读就会有一个新的认识了。
  小昀1岁半的时候,已经很爱看书,而且看得很好了。她是怎么开始阅读的呢
  她不到1岁时,大部分醒着的时间都被大人抱着,大人不时跟她谈话,她慢慢听出不同的声音代表不同的意思。
  抱着她的人有时一只手抱她,另一只手翻书,心不在焉地应付她,她也不甘寂寞地伸手摸书,甚至学着翻的动作。只是此时她的小肌肉和眼手协调的发展都不太好,所以动作粗鲁。
  大人不想让她“蹂躏”大人书,就买了几本专为婴幼儿设计的小人书给她,还告诉她“这是书”。于是,她就颠来倒去地看起来。
  大人把大人的书高置架上,她唾手可得的是小人书,偶尔翻翻,看看图片,大人也以微笑鼓励她,还陪着她看,并随着每页不同的画面,读出不同的声音,如骑车、洗脸、跑步、刷牙……
  1 岁半的她已可以自己专心翻书、看书,还会叫大人不要吵她。
  所以,一个孩子的“读书前途”绝对不是从上学才开始培养,他对读书的兴趣、态度、向往或成就,往往在大人还没有注意到时就悄悄地发展了。父母抱着他,为了哄他睡而哼些不成调的催眠曲,父母跟别人说话的嘴型、表情、姿态、动作甚至内容,都在他读的范围。
  由此看来,对小孩子来说,阅读真是不拘一格,不必朗朗上口,更不必正襟危坐。那么,
  
  什么是早期阅读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刘炎教授对早期阅读做过很深入的研究,她说:
  早期阅读的范围实际上是很宽泛的。婴幼儿凭借色彩、图像和成人的言语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为主的低幼儿童读物的所有活动都是早期阅读。在这个活动中,父母给孩子指认和命名物体,告诉孩子这是“灯”,那是“花”……在传递社会经验的同时,父母还在传递着爱的信息:搂、抱等身体接触以及微笑和谈话。从中孩子体验的更多的是父母的爱而不是认识了多少字,会背了多少诗。与小学生阅读不同的是,这种阅读的真正意义不在于“书”本身,而在于阅读的过程。
  那么,孩子究竟从多大开始阅读呢
  一般来说,5个月~6个月的婴儿对待书就像对待其他东西一样,会把书放在嘴里咬,用手去抓、拍、推、撕;
  9个月以后,婴儿对书的兴趣使他想去翻动书页,但往往是一把抓过好几页;他会看书,但可能把书颠倒着看,嘴里还会喃喃自语;
  1岁以后的孩子会说不少话了,这种认知能力的发展为早期阅读做了一定的准备;
  14个月的孩子能开始看图指物,大多数孩子学会看图指物的年龄是1岁零4个半月;
  说出图上的东西的年龄是1岁零7个月。
  根据有关研究和刘老师个人的经验,早期阅读的起始时间以9个月到1岁为宜。如果家庭教育的方法适当,孩子早期阅读能力就会较早出现。
  下面这张表格里列出孩子早期阅读行为的发展情况:
  早期阅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依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而有所不同。有的孩子进入某个阶段的年龄早些,有的则晚些。了解这个过程,父母就可以更好地掌握孩子阅读的进程,适时加以引导,而不去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
  要掌握孩子的阅读进程,并加以指导,就要做到   尽可能亲子共读
  
  孩子最初的阅读行为来自于家长阅读给孩子听,或孩子与家长一起阅读故事书等。也就是说,孩子的阅读从一开始就是来自于家长的交互作用。以前面表格中提到的简单命名式的阅读为例。处在这个水平的孩子在阅读时会把书本翻开,指着画面上的某一物体包括有生命的物体,然后叫出其名称,或者说说其外观。如果此时你不是和孩子一起看着书,而且对书中的故事也不了解,仅靠听孩子的阅读是无法把这些内容连贯成故事的。无论你如何专心地去听,你也保能听到类似于“这是熊”、“这是树”、“跑”、“蝴蝶”、“很大很大”、“圆”等断断续续毫无上下文关系的词或词组。如果不是看着孩子在翻书,只听孩子口中念念有词,还以为他在摆弄什么玩具呢。
  家长在孩子的早期阅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或者说,早期阅读实际上是一种亲子共读。
  看了这几张照片,家长可能会找到自己的影子,也知道了自己该怎样做。那么,我们该采取什么步骤,让孩子愉快地进入阅读的天地呢刘炎老师认为,根据孩子的年龄情况和实际发育水平,可以采取以下6个步骤。
  1识别——指认图中个别对象
  在刚开始教孩子看书时,不要急于给孩子讲故事,首先要教孩子认识图中的事物。可以这样来教 :成人一边用手指点着大象一边告诉孩子:“这是大象。”让孩子注意到大象的特征:“大象的鼻子长又长。”然后立即强化,要求孩子指认大象:“告诉妈妈,哪个是大象啊”


  2识别——指认图中情景
  在认识了个别对象以后,可以讲述图中的情景。可以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声音等来引起孩子的兴趣。比如,“别的小动物都欺负丑小鸭,丑小鸭难过地哭了”时,可以模仿小儿的哭声。或者讲到“下雨了,丑小鸭抱着脑袋在雨里跑呀跑”,可以作出相应的动作,让孩子也学一学抱着脑袋跑的样子。同时问问孩子:“哪一幅画是丑小鸭在哭啊它怎么哭的啊”


  3.说出图中个别物体
  孩子自己说出图中物体要比指认困难一些。一般规律是先会认,后会说。成人可以一边指点着物体,一边问孩子:“这是什么”在孩子说出正确答案时给予鼓励,一边拍拍手一边说:“真棒”


  4说出图中情景
  让1岁左右的孩子说一句长而完整的句子当然是不太可能的,但我们可以边问边说。例如《盖新房》一书中,第一幅是小兔子的房子倒塌了。可以问孩子:“小兔子的房子怎么啦”孩子会回答:“倒了。”第二幅画是大象、长颈鹿、猴子来帮助小兔子盖新房。可以这样问:“谁来帮助小兔子盖新房呀”一边问一边用手挨个指点着小动物,让孩子说出他们的名称。2岁以后要注意让孩子自己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说出图中的情景。
  5在孩子比较熟悉了小画书的内容后,可以脱离开小画书给他讲书中的故事,逐渐唤起他头脑中的表象,逐渐培养思维的能力。讲着讲着,孩子就会开始要书,对书发生兴趣。但是这一年龄的孩子思维的特点是直觉行动性,也就是说,他们的思维往往不能脱离眼前的具体事物。所以,不要急于脱离开画书给孩子讲故事,但也要逐渐培养。


  6让孩子独立讲述。
  1岁半以后,孩子的语言开始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飞跃阶段,到2岁时已经会说许多话,并基本上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从2岁半开始,就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讲述能力。通过独立讲述,孩子思维的连贯性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得到发展,同时获得独立性和坚持性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但让孩子独立讲述,不等于说家长可以脱离孩子或者不管孩子,而是可以一边做事一边听孩子讲述。注意看他是否一页一页地翻书。听他是否基本上把故事内容讲述清楚了。如果孩子不知如何开始或讲到中间忘了,可以提醒他,要允许孩子以动作代替语言或只是只言片语地对话,即使有很大的跳跃也没关系,只要孩子自己讲述时不卡壳就行。在孩子漏掉或缩减了故事情节时,不要急于纠正或打断孩子的讲述活动。
  从前面的讲述中,我们讨论了什么是早期阅读,要尽可能亲子共读以及如何让孩子愉快进入阅读天地。现在,还有一个最实际的问题,那就是。   孩子读什么书合适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想和家长朋友取得一个共识,也是早期阅读的一个原则,那就是,让孩子逐渐对书感兴趣,让孩子看他愿意看的书。那么孩子对什么书感兴趣呢是不是我们大人感兴趣的书孩子就会感兴趣,我们觉得漂亮的、画面多的、喜欢的书、孩子就觉得是好书呢
  我们常常会在书店里见到这样的情形:有的家长开始似乎很民主地让孩子选书,等到孩子真的选中了自己喜欢的书,家长就会按照自己头脑中的固定模式,用各种理由否定孩子的选择。比如,内容太简单啦,没有智力开发或教育意义啦等等。最后弄得大人孩子都不愉快。其实,孩子喜欢什么样的书,自有他的道理,或者是喜欢里面的形象,或者是喜欢里面的故事。大人和孩子的眼光有时候差异是很大的,这时不妨认真听听孩子的意见,同时我们还向大家介绍一位专家的意见。目前任教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家政教育研究所的黄乃毓老师向家长朋友提供了一些给孩子选书的建议:
  1选与孩子熟悉的生活经验有关的书。
  如表现自己周围的人、物体、环境、生活里的各种活动的书。孩子在书里能看见,在生活中能有所体验的事,容易获得更深刻的印象。


  2选插图线条清晰的书,避免背景的干扰。
  因为孩子看书主要读插图,如果图中有不必要的点缀,反而会混淆孩子的视听。复杂不等于丰富,单纯也不等于简陋。用适当的图,表达适当的意念,就是好插图。
  3坚固耐看
  幼儿图书最好是经得起翻阅的。因为孩子动作粗鲁多半不是故意的,是受了肌肉发育的限制,所以装订质量也要十分注意。精装书不一定坚固,平装书也不一定就不经看。家庭用书以平装书更适宜,价钱也较便宜。
  4使用清楚而自然的说话方法
  不要以为孩子喜欢大人学他们说话。他们自己说:“宝宝怕怕”,是受了语言和思维发展的限制,并不表示他们不喜欢你说“宝宝心里很害怕”。
  5故事中有趣味
  对孩子来说,阅读是一种游戏,游戏中固然有学习,也必然充满趣味。问题在于我们在选书时注意找那种有趣的书。
  6·提供参与和互动的机会。
  书是被人看的,它影响看书的人想法,所以书和人是互动的。有些书里的内容要求读书的人要参与进去,回答问题,和书里的对话,孩子读这样的书兴致一定高涨。
  具体到1~2岁的婴儿来说,给他们的书画成不宜太多,太杂,每个故事以4~5介画面为宜,每个画面以一个故事情节为好。内容最初以拟人化的小动物的生活活动为主,逐渐加入人物的活动内容,如吃饭不乱走等等。动物和人物形象要生动可爱,夸张变形要适当。
  有些家长还十分关心是否严格按照年龄给孩子买书的问题。黄老师是这样看的,她说:既然孩子是解释书的主角,那么就有一条基本的原则:书是不能强迫加以分龄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或者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这两句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个孩子可以在几年里一直看他喜欢的一本书,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同一本书,不同年龄的孩子都可能读得津津有味。
  电话簿孩子可不可以看他假装看得懂,而且翻来覆去,煞有介事,甚至口中念念有词,实际是,这也是一种看。他可能会问妈妈:“怎么这里都是我的名字”因为他看到好多个“李”字出现。这就是一种阅读。
  儿童书的分龄,只是提供了父母、老师挑书时的参考指南,但这参考指南不能反过来限制了儿童书所可能呈现出来的多面性,也限制了孩子主动探索的机会。
  书籍是人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而早期阅读可以帮助儿童早一些打开这个窗口,为他们今后的文字阅读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一些研究已经表明,缺乏良好的早期阅读经验的儿童入学后会有学习适应上的困难。比如不会用食指和拇指一页一页地从前往后翻书,而是用手去抓书,缺乏阅读兴趣,阅读理解能力差等等。因此,我们做家长的要早一些想到适时地养成婴幼儿对书籍和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使书籍逐渐成为他们的好朋友,成为孩子一生取之不尽的财富。
  其实,对幼儿来说,书也是一种玩窟。从小多接触书,慢慢由“玩书”发展到翻书,而至看书。在经过父母老师的指导,逐渐知道书的内容,而能欣赏,产生喜欢的情绪,而后能主动地找书、念书。这时,孩子就像有了一把钥匙,可以自己去打开探索的大门,满足求知与想像的欲望。这种欲望将给孩子带来快乐和成功。最后,我们还想提醒家长朋友们的是,在给孩子抱回一大堆好书的时候,千万别把自己排除在外。家长自己有爱看书的习惯,孩子大半也会爱看书;再说,亲子共读本身就是你们可以共享的美好时光。
  读完这组文章,您可以来稿谈谈对早期阅读的想法和做法,也可以来信说说您的问题和困惑。让我们进一步交流。■
其他文献
新生儿病的特征  新生儿病具有与其他儿童不同的特征。分娩所致障碍:经过狭窄的产道所致的疾病。分娩麻痹或头盖内出血是最常见的。易出血病:新生儿会有短期缺乏维生素K而导致不易凝血。所以,会出现以吐血、便血为主要症状的新生儿出血症。黄疸伴随症:生后2~3天即出现黄疸,1周内一般会自动消失。但也有反应强烈或拖的时间长一些的情况,有些新生儿会出现先天性胆道闭塞等症状。细菌或病毒感染症:因为对细菌或病毒感染的
期刊
我10岁的女儿小丫,活泼、大胆,就是太爱出风头,同事和邻居常这样对我说:“你看你家小丫,那么爱出风头,长大了,还了得!”言词中带着明显的否定。请问,孩子这种表现是好,还是不好?    外向的孩子在生活中往往喜欢抓住一切机会表现自己,并且有抢占其他孩子表现机会的倾向。这种个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积极方面:  1在同一个学习或娱乐的环境中,机会是有限的。善于表现自己的孩子会主动地获取
期刊
我女儿玲玲,今年8岁,很聪明,就是胆小,内向。在人多热闹的环境中,别的孩子敢说敢笑敢唱敢跳,而她总是躲在后面,推都推不出去,我心里非常着急。  胆小退缩的孩子,的确更让父母放心不下:怕她们受欺负,怕她们得不到平等的机会,怕她们不适应社会……其实,这种个性同样有它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积极方面:  1胆小内向的孩子生活空间相对较小,这使他们的精力相对集中,观察事物仔细认真,做事情相对有耐心,
期刊
我和儿子是一对“冤家”。  儿子大约从五六岁开始,就很不把我这做父亲的放在眼里了。他生性执拗,加上又有点儿小聪明,常常是胡搅蛮缠,满嘴“歪理”。因而我们父子之间常常发生“战争”。  儿子最有名的口头禅是“错点怕什么,我又不是不会”。就说写字吧,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在他笔下常常会分解成两个甚至三个字。语文老师、数学老师甚至是英语老师都经常批评他的书写太马虎。  老师反映得多了,于是我决心让他过好写字关
期刊
这几天,我越来越感觉到女儿不是原来那个女儿了,她在变。她每天都能给妈妈变出许许多多个“为什么”,那阵势锐不可挡。  镜头一:  “船,船,宇宙大飞船……”赞赞在听录音。这盒磁带老掉牙了,我敢肯定,里面的儿歌,女儿每一首都会背。但这回,小赞好像突然有什么急事似的跑过去,用手摁住暂停键:“妈妈,船都是在水里开的。他怎么说飞船啊?船怎么会在天上飞?”  好家伙,真动脑筋了。能这样问妈妈,说明赞赞一定是经
期刊
5岁的南南本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小家伙,玩翘翘板、荡秋千都不在话下。前不久,南南在滑滑梯时不小心摔了一下,把额头磕出了一个包。妈妈以为只不过是一次小小的意外,并没有太在意。谁知南南却从此变得胆小起来。无论妈妈怎么鼓励,他再也不敢滑滑梯,就是把他领到滑梯上,他也会一边说:“怕,怕!”一边顺着原路退回来。甚至对其他的户外活动也兴趣不高了。请问如果你是南南的妈妈,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不妨淡然处之  
期刊
都说“知子莫如父”,然而在这位做事认真,又要求严格的父亲面前,这句话不灵了。他的儿子偏偏是“生性执拗”,学习上又常有“歪理”,父子间为了学习问题,“战争”不断。父讲父的大道理,儿有儿的“口头禅”,最后,父亲不得不动用“父威”,但也没有使儿子“心服口软”。看来,孩子的“口头禅”还真有点琢磨头。  孩子们的“口头禅”往往反映了他们在某一阶段上发展的特点。在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尽管学习任务已成为孩子们活
期刊
在日本工作的叔叔答应送给小男孩一条来自日本的鱼作为生日礼物,小男孩告诉了全班同学,于是大家便一起热切地期待着。小男孩甚至备好了鱼缸。  礼物来了,却是一条鱼形灯笼。小男孩收起灯笼,一连几天沉默地望着鱼缸,最后告诉大家,他收到了一条透明的鱼。他把鱼缸抱到学校,同学们看啊看啊,终于发出了一声声欢呼:“看到了,它的嘴巴在一张一合……”“它的眼睛是圆圆的……”“看它的鳞多亮!”……  老师让孩子们画出这条
期刊
上海高中生四成从不做家务    上海有关部门最近选取不同类型学校的高中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有近六成的学生起床后不自己叠被子,五成不倒垃圾、不扫地,七成不洗碗也不洗自己的衣服,九成不洗菜做饭。更让人惊讶的是,有3%的高中生什么家务也不做,连整理书包都要家长代劳。  出人意料的是,82%的高中生表示愿意做家务,36%的人甚至认为做家务是一种乐趣。那么,为什么实际做得很少呢?调查中有近40%的高中
期刊
不叫妈妈    1994年11月4日(12个月27天)  小通通现在开始喜欢探索事物的因果关系了。他对吸铁石很感兴趣,前两天就拿着一块吸铁石到处试,如果发现什么东西能被吸住,就很兴奋。  今天他在学步车里玩,我用脚踩住学步车,他就四下里找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车子不能移动,后来他发现了我的脚,就踢我的脚要我让开。我让开后不久,他的学步车又被门槛挡住了,他来回试了几次,发现了原因,就把学步车拎起来,跨了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