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山农4143抗黑胚病遗传分析及抗性遗传位点检测

来源 :植物病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y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胚病是小麦生产的重要籽粒病害,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是黑胚病的主要致病菌.为分析小麦抗黑胚病遗传规律并检测抗性位点,本研究以抗黑胚病小麦品系山农4143与感病品系宛原白1号的F7代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于2018~2019年在3个试验点种植,采用“孢子液喷洒、套袋保湿”的方法进行接菌鉴定,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进行遗传分析,并挑选极端抗、感自交系构建混池、结合小麦660K SNP芯片进行混合分组分析(BSA).研究结果显示小麦品系山农4143对黑胚病抗性符合“4对主基因加性-上位性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力为0.88 ~ 0.95;通过BSA检测到黑胚病抗性位点36个,分别位于1A、2B(6)、2D(2)、3A、3B(2)、3D、4A(6)、4D、5A(4)、5B(6)、5D(3)、7A、7B和7D共14条染色体上,A、B、D染色组上分别为13、15和8个,36个位点中有18个为抗黑胚病新鉴定位点.本研究结果为小麦抗黑胚病位点的精细定位和抗性育种中分子标记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为明确花椒窄吉丁Agrilus zanthoxylumi气味结合蛋白AzanOBP3与其寄主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主要气味挥发物的结合模式及结合能力,利用Signal P 5.0和ProParam Tool-ExPA
调查发现河北省安国市丹参生产区发生一种丹参新病害.为有效防治该病害,开展了丹参新病害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致病力测定.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丹参病株中分离并单孢纯化获得15
为明确新型除草剂喹草酮应用于小麦田的除草效果及对小麦的安全性,在温室内采用共毒系数法对喹草酮与辛酰溴苯腈联合作用进行测定,并验证喹草酮与辛酰溴苯腈两者混用以及与双
由西瓜嗜酸菌(Acidovoraxcitrulli)引起的瓜类果斑病,是危害西瓜和甜瓜等葫芦科作物的一种典型的种传细菌性病害.已有文章报道西瓜嗜酸菌在铜离子诱导下可进入“有活力但不可
为探明北方一季作区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对氟吡菌胺抗性发生动态,2012~2016年自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区采集分离到马铃薯晚疫病菌520个菌
枯草芽胞杆菌NCD-2菌株在棉花品种'冀棉11'根际的定殖能力与其根系分泌物中的L-脯氨酸相关.本研究通过外源添加L-脯氨酸评价其对NCD-2菌株生长量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由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Rc)引起的纹枯病是黄海麦区的重要病害[1].对病菌分离主要采用组织分离法[2].该法费时、费力、操作要求严格,且无法对土壤中的病菌数量进
期刊
油菜黑胫病和油菜茎基溃疡病分别由子囊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和L.maculans引起.我国油菜产区仅发现L.biglobosa,未发现L.maculans.因而,L.maculans是我国的对外检疫性对
由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引起的南瓜疫病是黑龙江省籽用南瓜生产中的首要病害,造成严重的死瓜烂秧现象,籽用南瓜在黑龙江省的种植面积逐年减小.本研究在
葡萄浆果内坏死病毒(grapevine berry inner necrosis virus,GINV)侵染葡萄可引起葡萄叶片表现明显的褪绿斑驳症状,其致病的分子机制,特别是病毒与寄主互作蛋白的研究尚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