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人们所见,隔水环伺于中国周边的国家,几乎每年都会与中国发生海权争执,而中国军队并未在争端中与挑衅国发生直接接触与碰撞。外交当先,军事殿后,软硬兼备,仍然是一贯的技术手段。简单地动用武力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因为具体到一岛一礁的争端,实际上已经超出地缘政治的边界。
现阶段,航母不是迫切实用工具
航母是所有渴望成为大国,渴望拥有一支大国海军的人们的共同梦想。但大多数人对于航母所能起的作用却并不是很了解。对于美国来说,航母是真正的实力,而对于中国或者俄罗斯,航母则主要还是一种象征。虽然这些国家的航母具备了一定的作战能力,甚至对于背后没有大国支持的小国也会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但只要它们背后站着美国,航母就只是一种国家军事实力的象征,而不是一个实用的工具。除非有一天中国航母确实发展到与世界上最强的航母集群可以抗衡,那时候就变成一种真正的实力了。
人们对航母如此崇拜,是因为对现代武器系统及其发展水平缺乏了解。比如美国现在提出建立全球快速打击系统,就是因为航母已经跟不上美国的获利方式及需求。美国当前的获利方式,是通过输出美元使之成为一种全球资本(基础货币),然后通过资本的全球流动再回流美国,从此过程中获利。此时什么在支持资本的快速流动?是计算机技术。由于有了网络技术系统的支持,全球资本的流动变成瞬间的事情,此时航母的速度已远远跟不上资本流动的速度。航母从横须贺港出发到达红海需要两周,这时候资本在那个地方可能早已经完成了一次投放和收益的过程。
所以说当你理解了武器与资本的关系,武器与经济利益的关系,你就会知道哪种武器对美国更重要。
但判断军队的发展滞不滞后,主要还是看能否满足国家利益的需求。比如在近海作战,中国现有的军事能力实际上基本够用,那就算不上滞后;但要到印度洋上去护航,那就有可能滞后。
中国今天的海上利益,主要是指航道的通畅,海外利益是指资源的获得和安全运输。对此,中国的经济发展才刚刚开始对军力有这种需求,就必须靠军队去护航才能把一部分资源安全拿回来,例如运油、运铁矿石等。类似需要军队去为国家经济利益提供安全保护的,都属于军事保障。应该说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比较迫切。
中国可发挥“以陆抗海”的优势
中国越来越变成一个资源和能源的进口大国,这是决定中国最后能否崛起的一个关键要素。在海洋权益上,现在我们才开始认真面对这个问题,而且才发现问题真的很严重,不光能力不逮,还有思考能力不逮。有几个能讲清楚我们为什么要走向大洋?海洋意味着什么?安全!海洋是屏障,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是说这个地方有多重要,而是说不能让这个地方成为蚁洞。美国200海里以内,包括相当于专属经济区范围内,没有一艘外国军舰敢游弋。
此外,海洋大国在今天其实更是对世界的影响力和控制力的问题。过去的海洋大国,获利的主要通道是海上贸易,今天的海洋大国早已不是海上贸易的问题,而是资本立国。美国对全球的控制,是为了让美元霸权充分发挥作用,他们就是要确保资本在全球的通畅,不能在哪个地方出现梗阻。
当你知道了这些,你就能明白美国人之所以把战略重心向东方移动来压制中国,是因为在美国人看来,你有成为一只老虎的潜质。这决不仅是地缘战略方面的考虑,还有币缘方面的考虑。
当你融入全球化,传统的生存方式就会被逼着改变。今天我们会被逼着走向海洋,产生海洋权益意识,就是因为资源越来越少,人口越来越多,我们对于海外的需求越来越强。中国既要增强自己的海洋意识,也要产生一个以陆抗海的设计。中国的大陆优势主要就是面对中亚,由中亚通向欧洲,这个方向是美国要完全围堵都很困难。以陆抗海或者以西进应对东侵,对中国来讲这肯定是一个可为的方向。
现阶段,航母不是迫切实用工具
航母是所有渴望成为大国,渴望拥有一支大国海军的人们的共同梦想。但大多数人对于航母所能起的作用却并不是很了解。对于美国来说,航母是真正的实力,而对于中国或者俄罗斯,航母则主要还是一种象征。虽然这些国家的航母具备了一定的作战能力,甚至对于背后没有大国支持的小国也会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但只要它们背后站着美国,航母就只是一种国家军事实力的象征,而不是一个实用的工具。除非有一天中国航母确实发展到与世界上最强的航母集群可以抗衡,那时候就变成一种真正的实力了。
人们对航母如此崇拜,是因为对现代武器系统及其发展水平缺乏了解。比如美国现在提出建立全球快速打击系统,就是因为航母已经跟不上美国的获利方式及需求。美国当前的获利方式,是通过输出美元使之成为一种全球资本(基础货币),然后通过资本的全球流动再回流美国,从此过程中获利。此时什么在支持资本的快速流动?是计算机技术。由于有了网络技术系统的支持,全球资本的流动变成瞬间的事情,此时航母的速度已远远跟不上资本流动的速度。航母从横须贺港出发到达红海需要两周,这时候资本在那个地方可能早已经完成了一次投放和收益的过程。
所以说当你理解了武器与资本的关系,武器与经济利益的关系,你就会知道哪种武器对美国更重要。
但判断军队的发展滞不滞后,主要还是看能否满足国家利益的需求。比如在近海作战,中国现有的军事能力实际上基本够用,那就算不上滞后;但要到印度洋上去护航,那就有可能滞后。
中国今天的海上利益,主要是指航道的通畅,海外利益是指资源的获得和安全运输。对此,中国的经济发展才刚刚开始对军力有这种需求,就必须靠军队去护航才能把一部分资源安全拿回来,例如运油、运铁矿石等。类似需要军队去为国家经济利益提供安全保护的,都属于军事保障。应该说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比较迫切。
中国可发挥“以陆抗海”的优势
中国越来越变成一个资源和能源的进口大国,这是决定中国最后能否崛起的一个关键要素。在海洋权益上,现在我们才开始认真面对这个问题,而且才发现问题真的很严重,不光能力不逮,还有思考能力不逮。有几个能讲清楚我们为什么要走向大洋?海洋意味着什么?安全!海洋是屏障,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是说这个地方有多重要,而是说不能让这个地方成为蚁洞。美国200海里以内,包括相当于专属经济区范围内,没有一艘外国军舰敢游弋。
此外,海洋大国在今天其实更是对世界的影响力和控制力的问题。过去的海洋大国,获利的主要通道是海上贸易,今天的海洋大国早已不是海上贸易的问题,而是资本立国。美国对全球的控制,是为了让美元霸权充分发挥作用,他们就是要确保资本在全球的通畅,不能在哪个地方出现梗阻。
当你知道了这些,你就能明白美国人之所以把战略重心向东方移动来压制中国,是因为在美国人看来,你有成为一只老虎的潜质。这决不仅是地缘战略方面的考虑,还有币缘方面的考虑。
当你融入全球化,传统的生存方式就会被逼着改变。今天我们会被逼着走向海洋,产生海洋权益意识,就是因为资源越来越少,人口越来越多,我们对于海外的需求越来越强。中国既要增强自己的海洋意识,也要产生一个以陆抗海的设计。中国的大陆优势主要就是面对中亚,由中亚通向欧洲,这个方向是美国要完全围堵都很困难。以陆抗海或者以西进应对东侵,对中国来讲这肯定是一个可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