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微更新”:老街区焕发新活力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指出,要抓住我省作为全国唯一的美丽宜居城市试点省的契机,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城市是一个生命体,城市更新则是实现新陈代谢、增强整体机能的调节机制。随着我国城镇化率超过60%,城市发展的重点已经从用地规模的拓展逐步转向功能品质的提升,城市更新正在成为城镇化下半场的主旋律。作为特大城市、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南京已进入增量存量并重、在存量空间中实现增量价值的发展阶段,城市更新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作为南京古都的文化原点,老城南地区承载了极其丰厚的历史遗产,蕴含着绵延不绝的文化基因,展示出独具特色的市井风貌,但也面临城市发展和民生改善等多重压力。“小西湖”街区是老城南规模较大的传统民居集中区之一,以其为试点实施新一轮小规模、渐进式的微更新,旨在更加突出风貌完整性和生活延续性,让人民群众在老街区、老房子共享全面小康成果,使老城保护、民生改善和街区复兴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也为传统街区更新改造探索新路径、打造新标杆。
  增强民生改善的“温度”:注重功能优先、形象提升的整体更新。
  “小西湖”地块约4.69公顷,现有居民约1173户2700人、工企单位25家。现状房屋年久失修、空间环境衰败,人均居住面积仅12平方米(含违章搭建),市政公用设施严重不足。区域内房屋产权分散,公房建筑面积占比25%、私房25.2%、代管房产1.6%、单位自管房产17.4%、其它房产30.8%。为在保留传统街区“烟火气”的同时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更新方案以不改变居住的主要功能为前提,着力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
  住有宜居是美好生活的基石。此次“小西湖”地块更新坚持柔性化治理、精细化服务,根据现存老旧房屋的不同产权,实施分类改造提升。一方面,鼓励私房自我更新或腾迁。私房产权人可自愿选择货币补偿或保障房安置,也可根据规划方案对自有房屋进行修缮加固、翻建、改扩建。另一方面,实施公房腾退。将街区内的部分公房改造为设施齐全的“平移安置房”,公房承租人既可选择货币补偿或保障房安置,也可选择在“平移安置房”就近安置,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针对公共设施“残、破、缺”问题,街区内部利用腾退的零散空间,适当增设社区服务、体育锻炼、街角绿地等便民配套,提升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水平。基于街巷空间保护的要求,创新采用“微型管廊”综合布线方式,将电力通讯、给排水、燃气、消防等市政管道集成入廊,既实现雨污分流、管线下地,又能化解积淹水、消防隐患等问题。
  增强文化彰显的“厚度”:注重传承历史、延续记忆的渐进更新
  “小西湖”地块位于大油坊巷历史风貌区,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街区更新始终坚持文化为魂,强化各类历史资源的挖掘和传承,着力打造古今交融、更具魅力的精品街区。
  按照“全面保护、应保尽保”的原则,加强对街区内2处文物保护单位、7处历史建筑、7条历史街巷的保护。善待街区中的老建筑,通过局部拆建、保留修缮、修旧如旧等方式,保护和延续街巷、院落、民居的空间肌理和建筑标识,注重建筑风格与整体风貌的融合协调,以工匠之心、绣花功夫,精心塑造传统街区保护修复的新样板。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通过历史信息展陈等方式,再现明清时期的市隐园、快园等私家园林艺术,展示地方民俗特色和街坊生活场景,凝炼街区独特的文化符号和精神标识,延续“老城南记忆”,讲好“小西湖故事”,让街区处处散发人文之光、文化之美。
  将文化作为街区复兴的灵魂,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依托老房子、老院落布局美育学堂等现代文创,融合新风尚、展现新气象,让人们在获得精神滋养的同时传承人文情愫。
  增强新兴业态的“热度”:注重空间再造、活力再生的有机更新
  老城更新不只是留下记忆,也要孕育未来、激发活力。“小西湖”地块在保留原居住功能和部分原住民的前提下,加强新功能适度植入和公共空间重构,提出共享共融共生的更新路径,打造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功能复合活力街区。
  传统街区是可进入、可体验的市民共享空间,“小西湖”更新改造就是要为人际交往、亲子互动、社区公益创造更多高品质公共场所。一方面,挖掘潜在空间,整合利用零散地块和拆违后腾退用地,多元组合、灵活改造为街边公园、小广场等公共活动场地。另一方面,敞开封闭空间,探索“共享院落”营建模式,在征得居民同意的前提下,将私家院落打造为对外开放的公共空间,为街坊、游客提供日常交流、休憩玩赏的“友好微空间”。
  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礎上,在街区更新过程中导入新产业、植入新消费、注入新经济,拟引进24小时书屋、网红店铺、主题民宿、共享办公等多元功能,并与原住民生活相互协调,推动老城区逐渐焕发新活力,让街区居民有更多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传统街区是承载人本精神的物质空间,“小西湖”街区更新充分体现人文情怀,针对腾退出的居住空间,以青年公寓、办公文创、体验式酒店或民宿等形式引入年轻白领和游客,与院落内的原住民在一片屋檐下为邻,同时订立院落公约,共同维护公共空间秩序环境。“后浪”与“前浪”的和谐共生,既推动了古都文化的传承传播,也为传统街区复兴增添了新动能。
  “小西湖”街区的改造实践,将城市有机更新同提升功能品质、加快创新发展、延续历史文脉、增进民生福祉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业态创新、文化复兴、民生改善协调并进的城市微更新之路。
  城市“微更新”要积极探索功能业态提档升级的路径。“小西湖”拥有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不可复制的烟火气息、无比优越的地理位置,此次微更新充分放大街区资源优势,以人居环境改善和功能品质提升为抓手,延续生活形态,融入新业态,活出新姿态,实现多元主体和体验场景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同时,通过老城南整体规划引导,加强“小西湖”与夫子庙、老门东、内秦淮河等区域联动,协同推进全域旅游建设,为老城复兴找到了保持活力、增强动力、激发潜力的新钥匙。
  城市“微更新”要不断探索保护与发展相得益彰的的路径。从“拆改留”到“留改拆”,老城更新改造在实践中不断调适。保护理念进一步明晰,从单体保护拓展到整体保护,从大拆大建回归到有机更新;更新政策进一步完善,从惯性的“就地平衡”到新城反哺老城,从资金成本政府托底到产权人、使用人、政府按比例协商分担;实施方式进一步优化,从政府大包大揽到专家、居民、市场共同参与,从自上而下的行政主导到自下而上的自我发展。这些转变有助于统筹化解民生改善、历史保护和地区发展的现实矛盾,为老城区的整体性保护、系统性传承、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城市“微更新”要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盘活存量资源。城市更新盘活了存量资源,挖掘出老街区、旧厂房等低效用地及建筑的潜在价值,在土地供应方式创新和“四新”行动等政策激励下,更多创新要素进入老街区、老建筑,现代科技、特色创意和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塑造出“有故事、有情怀、有传承、有创新”的城市空间,为推动美丽古都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打造了新样板。
  (作者张成系南京市委研究室城乡建设研究处处长,李建波系南京市规划资源局秦淮分局副局长)
  责任编辑:包咏菲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伴随着网络和全媒体的发展,广播媒体在新形势下遇到了很多的挑战和机遇。在全媒体时代下广播媒体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广播媒体要在全媒体时代下得到发展,就要不断的发挥自身优势,提升自身价值。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全媒体时代广播媒体价值提升的措施。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 广播媒体 价值提升  “全媒体”是在媒体形式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是对新形势下媒体的展现方式、展现内容和展现渠道
目的:研究X线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颈椎病患者,根据诊断方法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重视。工作温度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的耐久性、经济性、环境适应性等有较大影响,故而成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的一个
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85例糖尿病患者,在对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应用品管圈活动,观察其应用效果。结果品管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内科几种常见病的特殊观察及护理干预措施,以更好的改善内科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方法在我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内科患者中选择100例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目的:建立X射线衍射傅里叶(Fourier)指纹图谱鉴定西洋参与红参。方法:对28个西洋参样品,14个红参样品粉碎,建立指纹图并寻找指纹图共同的几何拓扑。结果:西洋参有34个(进口)
废旧物资分类回收的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随着现代化生产的日益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废弃物及生活垃圾由于分类回收能力的限制,大部分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不
目的:探讨医院管理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创建。方法采用文献查阅、分析法了解当前管理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现状,探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创建理念及结构框架,为指标体系的实际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3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