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在城乡规划建设中的应用初探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zslj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来,全国多地大力推进城乡规划建设,解决城乡环境、治安问题,试图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在规划建设中,环境问题仍然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这就需要在建设过程中采用绿色建筑来进行辅助。本文主要通过介绍绿色建筑的定义、现状、意义,来分析讨论绿色建筑在规划建设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绿色建筑,城乡规划建筑,应用分析
  绿色环保问题一直拥有着相当高的民众关注度,近几年来,由于对能源的开采、对地球的利用加大,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环,水资源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也愈来愈严重。在城市建设规划中,我们应当摒弃掉部分能源消耗大、对环境有害的建筑施工方法,而去大量引进现代新能源和学习无污染的施工技术,并运用到实际建设中去。熟练地运用绿色建筑不僅表现出施工团队的专业性,也能为民众带去最大的利益,更能体现出我国建筑业的非凡实力。
  一、认识绿色建筑
  (一)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
  从字面上看,其建筑特点是具有“绿色”元素,绿色元素有着让人身心得到缓解的作用。但除此之外,绿色建筑还强调环保性:在建筑物可使用的年限内,尽可能地去节省建筑时所需的材料,以及日后使用时的水资源、电力资源、能源等,在降低污染的同时也供给各民众安全健康、温馨舒适的生活及工作空间。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应当更多地运用到现代建筑工程中,营造出一个低碳环保却也高效运转的建筑空间。此外,绿色建筑所服务的对象是人类,应该处处本着以人为主的核心,再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达到 “三者共一”的境界。绿色建筑在现代建筑中不可缺少,对于我国未来建筑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及意义。
  (二)绿色建筑现状分析
  1、发展现状
  我国引进绿色建筑这一概念只有短短不到三十年,它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虽已有一定的优秀成绩,但与国外的绿色建筑相比,仍有一段不可忽略的差距。十多年前,国家委任专业研究员对此进行讨论探究,初步建立了绿色建筑理论体系。为了举办2008年奥运会,专员们建立了一套针对奥运会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又相继推出建筑标准,技术指导等参考资料。我国的绿色建筑行业逐渐形成了一套更加完善的理论和评判体系。如今,全国各地根据自身地理位置、条件等,研制出符合当地情况的绿色建筑体系,并大力进行实践运用活动,已经建设出了多个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物。
  2、存在的问题
  2.1认识欠缺
  由于绿色建筑正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的大多建筑师和民众仍然对此不熟悉,建筑师依旧持原有的建筑观念来进行建设,民众则认为绿色建筑非常的高档,不是一般平民百姓所能负担的。另外大家对此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认为绿色建筑就是用绿色的元素、用昂贵的材料来进行建设,没有全面的认识绿色建筑的性质。
  2.2行业刚刚起步,技术暂时达不到标准,对于材料的研究使用也不够深入。一方面要提升自己的能力,一方面又要跟上社会的发展去不断地学习、吸取经验,这就使得建筑企业心有余而力不足,两边很难同时兼顾,技术问题始终无法突破。
  3、绿色建筑的意义
  在资源短缺、环境遭到破坏的今天,绿色建筑的出现及运用将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现在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建筑业若想长寿,则须按照绿色环保的标准来施工,坚决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促使我国建筑业长久的发展,绿色建筑这一概念为现代建筑提供新思维,为施工技术提供新的参考,企业将综合绿色建筑来研发出更加高效、便捷、节能的施工技术,对于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在节能环保的要求下,建筑工程会节省一部分成本及原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建筑成本,带动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绿色建筑在城乡规划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为了更好地分析绿色建筑的应用,先对城乡规划建设做一个简单的了解:
  城乡规划建设是当地有关部门根据现实情况来进行规划建设,包括城市道路、房屋规划建设及乡村道路交通、住所、绿化带规划建设等。
  (一)应用理念
  1、节能环保理念
  城乡规划建设的成果直接关系到人们生活出行,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时刻谨记绿色建筑的核心:以人为本。并落实绿色建筑理念,在建设时合理选购材料,降低浪费,并使用无污染的建筑方式。
  2、贴近自然的理念
  在城乡建设中,不能脱离自然环境独树一帜,尤其是在乡村建设中,乡村原本去亲近自然,有着原生的乡土气息,建设过程中不能一味地标新立异,试图让乡村变得现代化,而要根据其自身特点来进行规划,如建设具有乡村气息但同时具备现代科技的房屋和娱乐设施等。而在城市建设中,也要融入城市所具有的环境特征,如在高楼耸立的城市中心可以建设一些绿化带,让人们在繁忙的城市生活节奏中能得到一些宽慰。
  (二)应用现状
  1、存在的问题
  1.1认知偏差,过于强调“表面”而缺乏“内在”
  绿色建筑在运用过程中很容易被理解为颜色是绿色的、高档的建筑,部分企业则过分注重建筑表面的华丽,例如在城市中的一些主题公园,看上去公园非常美丽甚至豪华,符合人们心中“绿色建筑”的定义,但实际上,公园彻夜亮起的高瓦数电灯、视觉看上去非常华丽却有害的漆料等,都完全不符合真正的绿色建筑标准。在乡村规划建设中,例如道路建设,看似平坦坚实的大道,却是一些劣质的沥青做成。这些都表现出绿色建筑应用得不够规范、不够准确。
  1.2建设偏离当地实际情况,盲目跟风
  不少当地政府在城乡建设上期望做的有特色,能吸人眼球。但实际建造出来的建筑却不符合当地的文化风俗。企业应当明白一个建筑应是以当地人文作为背景参照,以风俗习惯作为风格参照来进行建设的。一个建筑再完美,若是与当地环境格格不入,那也不能称作为一个优秀的建筑。在城乡建设中,尤其在乡村建设中,建筑师会不经意地模仿城镇建筑的特点来进行乡村建设,而忽略了城市与乡村虽然密不可分,但却无法完全趋同的特性,导致一些乡村建设不协调,风格另类。在城市建设中,一些建筑师喜欢引入国外的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建筑中加上一些“英伦风”、“欧美风”等等,向国外先进的理念学习,但建筑师应当能够学会分辨出,哪些风格才是适合我国现有环境的。例如在某些城乡结合部,周围随意的菜场、混乱的街道还没加以修整,路旁却有一栋欧式建筑,无论怎么看都给人一种不协调的感觉。
  2、针对现状的解决方案
  2.1明确规划的主题
  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乡村建设,前期都需要建筑师们对当地的人文风俗进行充分的了解,对周边环境加以细致的观察,最终确立出规划建设的主题。
  2.1充分认识了解绿色建筑
  对于绿色建筑正确的认知将能更好地引领建筑师走向正确的建设规划道路。避免出现“华而不实”的建筑,要全心全意为人民考虑,从服务大众的基本核心观念出发去进行施工建筑,切实地做到环保、节能。
  三、结语
  绿色建筑虽然被引进我国时间尚短,但要充分肯定它的价值、为人类做出的贡献。建筑企业应当担负起这个重任,认真学习绿色建筑理论和标准与实际情况相联系,为城乡规划建设做出努力,克服技术困难解决现有问题。为全国人民的幸福生活着想,让我国在建筑领域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白莹. 绿色建筑设计在城乡规划实践中的应用[J]. 门窗, 2017(12):134-134.
  [2] 彭巧雷. 绿色建筑技术在城镇建设中的应用及发展研究[J]. 建材与装饰, 2018, No.539(30):127.
  [3] 李爱卫. 城镇建设中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研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7(27):85.
  [4] 何璘. 绿色建筑技术在城镇建设中的应用及发展研究[J]. 建筑技术, 2017, 48(5):458-460.
其他文献
亲爱的中盐吉兰泰:rn请允许一个暂时不能回家的孩子表达我对您的思念.rn透过《公司志》我读懂了您的心路历程,67年的风雨无阻,您为了地方经济的繁荣昌盛,为了企业的持续发展
期刊
目的:  通过给予家兔服用不同时间的氯吡格雷,观察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分析血小板聚集率与创伤性出血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手术前是否应该停止服用氯吡格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较之前相比逐渐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房地产的经济建设,这不仅有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还能推动我国城市的经济建设。我国的投资市场的发展,是顺应世界经济市场的发展而出现的,用于适应国际经竞争的需要。当前如果房地产的价格以及城市经济发展协调性关系置之不理,任其发展,则可能会引发社会矛盾,阻碍城市现代化发展。对此下文展开对房地产投资与城市经济发
摘要:城中村一直都是火灾比较容易发生的地区,为了更好地预防城中村的火灾,本文对城中村易发生火灾风险,进行了防火因素分析,从城中村火灾风险的各个方面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然后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与对策,为提高城中村的火灾预防能力提供了一些理论帮助。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城中村火灾,火灾风险评估,火灾风险防控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的人口和面积都在不断地增涨,一些农村因为城市的不断扩张被纳入到城市
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城市快速的进步,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城市规划在社会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政策出台和法律法规的完善,我国的城市化以及土地规划已经实现了制度化以及标准化的运行,现如今我国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相关部门继续解决。  关键词: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统筹发展,分析  目前在经济持续进行发展的同时,促进了
摘要: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智慧社会的出现。智慧社会的崛起,为当前正在开展的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提供了新环境,也提出了新要求。实际上,近十年来,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对空间规划的编制、城市运行与动态监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智慧的规划研究与辅助决策过程。本文从信息化赋能到综合赋能,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思路展开探讨。  关键词:智慧社会,信息化,综合赋能,智慧国土空间规划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