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积极的、良好的情感能激励感知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切实去想办法调动学生的情感,利用情感教学。
[关键词]情感教学;兴趣;热爱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地上”。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对知识感知、联想、理解、运用等披文入情的过程,它无时不伴随着情感的活动。从心理学角度探究可知,情感有积极的增力作用和消极的减力作用,其两极性表现在:积极的、良好的情感能激励感知的积极性,提高认识的效果和保持的牢固性,加强想象与思维的生动性和创造性;而消极的、不良的情感会影响认识的积极性,降低记忆和思维水平,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切实去想办法调动学生的情感。这首先要求热爱学生,这既是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又是培养学生良好情绪情感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力量。高尔基曾说过:“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实践表明,教师只有爱学生才会受到学生的爱戴与信任,学生才会向你敞开心扉。正是我能够以平和、愉快、友好和鼓励的方式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喜爱、信任、关注和赞扬,并使学生在这种满足中自我发展,激发出上进的力量和信心。
一、提高兴趣,找准学生深层情感的“切入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职业院校的学生活泼好奇,善模仿,好交际,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中以所使用的教材为“切入点”,挖掘教材潜在的快乐因素,做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德育导行。不管是何种教材,无不渗透着道德品质的教育,我们所做的就是使学生在学好本课程的同时,思想上必须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礼貌待人、助人为乐、团结友爱、勤奋好学等优良品质,使他们增强对美的感受、理解和追求,使他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高尚,使他们能够憧憬着美好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以朝气蓬勃、精神旺盛的姿态投入到各科的学习之中去。
有人说成功的教师要善于掀动人心灵深处最美好的、积极向上的、真诚善良的激流。即使有很多缺点的人,也会不由自主地被感染,不由自主地萌生出否定自己错误,否定自己不良行为的愿望。教育需要的是教师把握工作艺术,巧抓教育契机,找到开启学生心扉的金钥匙即找准学生深层情感的“切入点”。
二、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深层情感的“兴奋点”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课程的直接感受。有兴趣时就爱学,没兴趣时就厌学,完全失去兴趣时就会弃而不学。因此,教学要想不断引起学生的探究意向和探究活动,并使之在此基础上产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望,以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心理上的满足,必然离不开借助多种手段,诱发出他们学习的深层情感,消除他们学习的乏味沉闷感。职业院校的学生仅凭课本很难满足他们的阅读需要,然而市场上的讀物汗牛充栋、鱼龙混杂,呈现良莠不齐、无序竞争状态,因此教师以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好务作为其理念,以辅导知识为基础,以传播文化为条链,以训练技能为内容,以提高能力为重点,以培养素质为目标的报刊杂志才是学生最需要!因此,要鼓励学生订阅报刊,多读有益的书籍。
在教学中用微笑、目光、表情、手势、动作作为辅助口语表情达意。因为在态势语言中包含着对学生真挚的爱和暗含的期待,不仅诱发出了他们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影响到了他们的智力、情感和个性的成长。在态势语言的运用中,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融洽的情感氛围。
同时要合理利用电教手段。电教手段的确可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动觉器官参与学习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课程的需要,穿插使用各种电教设备,来诱导学生在学习中的深层情感。通过电化教学手段的利用,一方面让学生习惯并模仿实际场合下正常语言,学以致用;另一方面让学生充分体会我们国家文化与生活的形形色色,透过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休闲、交往,使学生加深对不同人群生活的了解,并辨证地吸收其中的精华,剔除糟粕。
这些切实可行的凭借手段,我感到对学生深层情感的调动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三、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的结合,创造学生深层情感的“增长点”
根据心理学,“渴望得到夸奖和认可”是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需要,而学习上的夸奖和认可主要来自教师,教师就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发动机。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增长,就操在了教师的手中。拿奖励来说,奖励不是根本目的,只是一种调动学生学习深层情感的目标激励手段,运用这种激励手段时一定要把握其艺术。精神鼓励往往比物质奖励更能激发他们的自尊心、成功感和责任感,更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我们教师劳动的手段不是镰刀,锄头,而是我们的知识、技能、智慧和思想品德,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青少年一代,他们的眼睛是敏锐的,观察是精细的,我们的一言一行,甚至内心世界的细微变化,他们都会觉察出来,因此我们对教学工作的态度自然就成为影响他们的重要因素,俗话说”学生是教师的影子“,我们必须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毕竟学生的可塑性强,模仿力强,因此,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内心体会,较容易地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感到亲切与善意而乐于接受教育。另一方面,我们要用自己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乐观精神去感染学生,这种感染有时比教学内容本身更重要,正是这种作用,使学生产生了兴趣、激情和毅力,使他们增强了处理冲突和挫折的勇气,摆脱由挫折造成的消极情感。因此说热爱学生是教育艺术的基础和前提。教育艺术之树只有植根于爱的土壤里,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周彬.叩问课堂[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李钺,刘先捍.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3] 谭仁杰.做研究型教师[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王晓春.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顾维勇.高师英语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凸显[J].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4).
[关键词]情感教学;兴趣;热爱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地上”。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对知识感知、联想、理解、运用等披文入情的过程,它无时不伴随着情感的活动。从心理学角度探究可知,情感有积极的增力作用和消极的减力作用,其两极性表现在:积极的、良好的情感能激励感知的积极性,提高认识的效果和保持的牢固性,加强想象与思维的生动性和创造性;而消极的、不良的情感会影响认识的积极性,降低记忆和思维水平,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切实去想办法调动学生的情感。这首先要求热爱学生,这既是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又是培养学生良好情绪情感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力量。高尔基曾说过:“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实践表明,教师只有爱学生才会受到学生的爱戴与信任,学生才会向你敞开心扉。正是我能够以平和、愉快、友好和鼓励的方式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喜爱、信任、关注和赞扬,并使学生在这种满足中自我发展,激发出上进的力量和信心。
一、提高兴趣,找准学生深层情感的“切入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职业院校的学生活泼好奇,善模仿,好交际,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中以所使用的教材为“切入点”,挖掘教材潜在的快乐因素,做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德育导行。不管是何种教材,无不渗透着道德品质的教育,我们所做的就是使学生在学好本课程的同时,思想上必须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礼貌待人、助人为乐、团结友爱、勤奋好学等优良品质,使他们增强对美的感受、理解和追求,使他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高尚,使他们能够憧憬着美好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以朝气蓬勃、精神旺盛的姿态投入到各科的学习之中去。
有人说成功的教师要善于掀动人心灵深处最美好的、积极向上的、真诚善良的激流。即使有很多缺点的人,也会不由自主地被感染,不由自主地萌生出否定自己错误,否定自己不良行为的愿望。教育需要的是教师把握工作艺术,巧抓教育契机,找到开启学生心扉的金钥匙即找准学生深层情感的“切入点”。
二、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深层情感的“兴奋点”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课程的直接感受。有兴趣时就爱学,没兴趣时就厌学,完全失去兴趣时就会弃而不学。因此,教学要想不断引起学生的探究意向和探究活动,并使之在此基础上产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望,以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心理上的满足,必然离不开借助多种手段,诱发出他们学习的深层情感,消除他们学习的乏味沉闷感。职业院校的学生仅凭课本很难满足他们的阅读需要,然而市场上的讀物汗牛充栋、鱼龙混杂,呈现良莠不齐、无序竞争状态,因此教师以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好务作为其理念,以辅导知识为基础,以传播文化为条链,以训练技能为内容,以提高能力为重点,以培养素质为目标的报刊杂志才是学生最需要!因此,要鼓励学生订阅报刊,多读有益的书籍。
在教学中用微笑、目光、表情、手势、动作作为辅助口语表情达意。因为在态势语言中包含着对学生真挚的爱和暗含的期待,不仅诱发出了他们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影响到了他们的智力、情感和个性的成长。在态势语言的运用中,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融洽的情感氛围。
同时要合理利用电教手段。电教手段的确可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动觉器官参与学习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课程的需要,穿插使用各种电教设备,来诱导学生在学习中的深层情感。通过电化教学手段的利用,一方面让学生习惯并模仿实际场合下正常语言,学以致用;另一方面让学生充分体会我们国家文化与生活的形形色色,透过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休闲、交往,使学生加深对不同人群生活的了解,并辨证地吸收其中的精华,剔除糟粕。
这些切实可行的凭借手段,我感到对学生深层情感的调动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三、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的结合,创造学生深层情感的“增长点”
根据心理学,“渴望得到夸奖和认可”是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需要,而学习上的夸奖和认可主要来自教师,教师就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发动机。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增长,就操在了教师的手中。拿奖励来说,奖励不是根本目的,只是一种调动学生学习深层情感的目标激励手段,运用这种激励手段时一定要把握其艺术。精神鼓励往往比物质奖励更能激发他们的自尊心、成功感和责任感,更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我们教师劳动的手段不是镰刀,锄头,而是我们的知识、技能、智慧和思想品德,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青少年一代,他们的眼睛是敏锐的,观察是精细的,我们的一言一行,甚至内心世界的细微变化,他们都会觉察出来,因此我们对教学工作的态度自然就成为影响他们的重要因素,俗话说”学生是教师的影子“,我们必须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毕竟学生的可塑性强,模仿力强,因此,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内心体会,较容易地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感到亲切与善意而乐于接受教育。另一方面,我们要用自己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乐观精神去感染学生,这种感染有时比教学内容本身更重要,正是这种作用,使学生产生了兴趣、激情和毅力,使他们增强了处理冲突和挫折的勇气,摆脱由挫折造成的消极情感。因此说热爱学生是教育艺术的基础和前提。教育艺术之树只有植根于爱的土壤里,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周彬.叩问课堂[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李钺,刘先捍.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3] 谭仁杰.做研究型教师[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王晓春.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顾维勇.高师英语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凸显[J].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