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mdj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现行的初中教育教学,学生所学科目繁多,有些教师和家长忽视小学科,认为小学科只需在中考前“突击”就可以了,这就导致很多学生也对历史学习存有偏见。面对学生对历史课程学习兴趣不高的现状,教师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入历史故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一、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引入历史故事的原则
  要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效率,改变传统的、沉闷的、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历史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明白史实,掌握历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所授知识点选择历史故事,在设计教学时再根据知识本身的特征,在充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合理设计教学环节。那么,引入的历史故事是否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呢?我认为选取的历史故事要具备真实可靠性、有的放矢性和趣味性。
  1.真實可靠性。
  所谓真实可靠性,就是教师选取的历史故事要真实,教师不能为了教学需要编造或者杜撰故事。否则,不但失去了引入历史故事的真正意义,而且也破坏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2.有的放矢性。
  历史故事的有的放矢性是指教师引入的历史故事要与所授知识点有着较高吻合度,要宁缺毋滥。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时,教师可事先准备更具针对性的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的故事来精讲,做到有的放矢。为了使课堂上引入的历史故事更具针对性,教师引入的历史故事要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史学意识和关键能力为目标。
  3.趣味性。
  在历史课堂引入历史故事的目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到历史知识,而且经过长时间仍然记忆犹新。对于有些史实,历史书上只是寥寥几笔,此时就需要教师调整讲解方式或变化情节(但不能歪曲历史事实),充分展现个人才能和人格魅力,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运用历史故事建构生动、有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生本课堂
  1.导入阶段。
  一节课能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课堂的导入显得尤其重要。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导入设计新颖的课,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有种强烈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欲望。例如,在教学《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书籍、电视等了解有关女娲、盘古的传说,从而引出学生关心的原始人类生存的样子,导出《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通过这个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巧妙地引用故事化解重难点。
  不管讲授什么章节内容,都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样,才能高效达成教学目标。而对于概念性极强、课堂比较枯燥无味的历史学科而言,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就更需要我们教师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底。
  例如,在介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知识点时,教师不能一味地解释概念,要结合知识点讲一些反映社会状况的历史事例和小故事,进而使“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化解重难点。
  3.巧用故事,总结、归纳、提炼、升华。
  课堂的结尾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倘若在课堂总结阶段利用历史故事来总结归纳,势必会让学生耳目一新,意犹未尽。这种总结方式能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也为下一节历史课的到来充满期待。例如,讲述商鞅变法的故事:“商鞅被秦王追捕,逃到边关想要寄宿客栈,客栈老板因为商鞅制定的法令而拒绝接受他,后来商鞅被秦兵逮捕处以车裂之刑。”通过这则故事,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商鞅变法的成功和意义,升华主题。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合理地穿插有趣的、针对性较强的历史故事,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有效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对于历史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概述了风景园林专业美术基础类课程的教学改革,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系列文献学习,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景观透视课程为例,从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4个方面提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强调了教育的本质功能和真正价值,从国家层面更加深入系统地考虑“教育要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或者“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高中历史课标明确提出,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家国情怀是五大历史核心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人是历史学习的主体,关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个维度,分别是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高中地理教师要以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为着力点,充分整合四个方面的要素,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从而让学生在地理学科学习中形成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精神,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地理教学的两大支柱。教
教育部2014年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教育部将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细化,从而研究制定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此后,国内专家、学者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对高中课程资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出发,从高中政治教学内容、政治教学
期刊
由于旅游产业的综合性特征及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的不断提升,社会各界对旅游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根据地方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