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突胶质细胞条件性敲除FGF9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鉴定及初步表型

来源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u_u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敲除成纤维生长因子9(FGF9)小鼠模型,进一步研究FGF9在神经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将Olig1-Cre转基因小鼠与FGF9转基因小鼠(FGF9flox/flox)杂交,选取雌性FGF9flox/wt/Olig1-Cre+与雄性FGF9flox/flox合笼交配,F3代获得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敲除FGF9基因小鼠(FGF9flox/flox/Olig1-Cre+<
其他文献
黄河宁蒙河段穿越腾格里沙漠、河东沙地、乌兰布和沙漠和库布齐沙漠,形成了沙漠包围河流的独特地貌景观。近50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河段水沙关系加剧恶化,河槽萎缩、加速形成"悬河",已引起国家高度重视和科技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风沙对河道的淤积、河道演变和高含沙洪水的影响3个方面阐述了风沙对黄河宁蒙河段的影响,以期为该河段的"悬河"防治和区域生态保护提供依据。
以黄河流域116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建构了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维度构成的"五位一体"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组合权重法、加权TOPSIS法对各细分维度和综合发展进行空间差异分析,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法对耦合协调性和空间集聚性给予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五位一体"综合发展在黄河流域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高等、中高等地市多分布于流域东部的山东、河南大部及四川东南部,而流域西北
近年来全球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呈现加快发展的趋势,不断获得多项重大油气发现,证实含油气盆地深层蕴含巨大的勘探潜力。新疆地区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丰富,是稳定中国油气战略坚实的能源保障,但限于深层领域多,油气富集规律复杂,其勘探潜力及方向不是十分明确,进一步厘清新疆地区深层—超深层重点领域区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新疆地区大地构造背景及演化分析,对比研究了新疆地区三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吐哈盆地)深层基础石油地质条件及油气成藏组合特征,系统梳理了三大盆地深层油气勘探领域,结合典型油气藏解剖,构建了新疆地区
丛枝菌根真菌是重要的微生物资源,能与绝大部分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其共生体系在生态环境建设和荒漠化防治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丛枝菌根真菌能够增加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的抗旱、耐盐碱、抗病以及重金属耐性,提高植物对胁迫环境的适应性。从丛枝菌根真菌的植物生理学作用、对荒漠化地区植物群落的影响、在荒漠化地区的实践应用等角度,探讨了丛枝菌根真菌在荒漠化地区的重要性及应用潜力,以期为荒
选取河西走廊荒漠绿洲过渡带典型一年生植物禾本科狗尾草(Setaria viridis)、虎尾草(Chloris virgata)和藜科雾冰藜(Bassia dasyphylla)、刺蓬(Salsola ruthenica)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拔节期/展叶期、开花期和果熟期模拟小降雨事件减少,分析单次小降雨对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拔节期/展叶期单次小降雨减少导致4种一年生草本
目的通过测定大鼠机械痛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s,PWTs)、足跖肿胀程度(paw thickness)、足跖部皮温(paw skin temperature)以及足跖部局部血流情况(paw blood flow),探索一种简便、可靠的大鼠慢性缺血性肢体疼痛模型的构建方法。方法将16只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假模型组(sham CILP组,n=8)和慢性缺血性肢体疼痛模型组(CILP组,n=8)。慢性缺血性肢体疼痛模型组采用O型圈下肢近膝关节处小压力值缓慢加压,加压强度为1.2-2
为探究干旱沙区人工固沙植被演替过程中结皮生物的种间关系变化规律,利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调查了宁夏沙坡头地区分别始建于1956、1964、1981、1987年人工固沙植被区(分别代表固沙植被建立后的64、56、39、33年4个演替阶段)中发育的6种典型结皮生物——蓝藻(Cyanobacteria)、球胶衣(Collema coccophorum)、石果衣(Endocarpon pusillum)、
在中国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对于甘肃省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09—2019年甘肃省黄河流域9个地级市州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测算两系统的评价指数值,然后运用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判别区域科技创新与产业的协同发展模式。结果表明:2009—2019年甘肃省黄河流域的科技创新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均不断
植被降水利用效率(PUE)是评价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对降水响应的重要指标。利用1982—2015年GIMMS NDVI3g NDVI数据及同期气象数据反演内蒙古荒漠草原的PUE,研究荒漠草原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地区PUE时空变化,并分析了PUE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1982—2015年间荒漠草原年均PUE为0.51 gC·m~(-2)·mm~(-1),PUE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异质
开展区域植被覆盖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选取浑善达克沙地为研究区,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定量研究了7个驱动因子对区域植被变化的单独影响及交互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8年,浑善达克沙地68.83%的区域植被覆盖在增加,其中显著增加的区域集中在研究区的中部和南部,即阿巴嘎旗、锡林浩特市、正蓝旗、正镶白旗和多伦县。(2)相对湿度和降水量是影响区域植被覆盖的主要自然因素,解释力分别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