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思考与策略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中职学校所有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它的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能力。本文分析计算机应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教学;策略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中职学校所有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它的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能力。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素质与能动性存在问题
  由于中职学校的生源与普通学校有着较大差距,因此学生素质差异性较大。加上学生自身的计算机素质就相差较多,因此在基础掌握上有着不同层次。然而计算机是一门需要系统性教学的课程,教师需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调整教学方式。另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差,由于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同,导致学生掌握计算机能力的层面不同。有的学生有着计算机基础,但是理论基础较差,有的学生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一旦接触到机子就会很茫然,因此一直学习理论基础,对于实践能力较差,这样的情况都造成了学生们的实践与理论相脱节的状况。
  2.教学模式陈旧,学生个性无法发挥
  最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课堂黑板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在传统课程的讲授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可遗憾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像计算机这样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应用技术课程,学生没兴趣,说明现行的教学模式已经极大地阻滞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缺乏考核机制,学生迷恋游戏和聊天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教学应在电化教室里进行。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和较为健全的考核制度,对于计算机的重视不够,往往使每次课成了学生的“参与课”。而且对教学缺乏科学、严格的管理,学生在频繁地接触网络中,被千姿百态的信息所吸引,无心学习课堂内容,把时间浪费在网络游戏和聊天上。甚至有的学生上课时连教材也不带,在机房随意走动,交头接耳,把计算机课当成了“放松课”,严重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
  二、优化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的策略
  1.分层教学,差别对待
  根据学生学习的起点不同,可采取分组、分级教学。每学期前以教学内容进行模拟考试,根据学生的学分分为提高组和正常组。对于进入提高组的学生,缩短理论学习时间,提供更多的上机、上网环境,学生主要通过自己学习和网络学习方式,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本门课程。对于正常组的学生,加大学习内容的辅导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尽可能根据现有教学资源,针对不同起点的学生因材施教。学生只要通过了相应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和能力测试,则可以进入到第二层次的计算机基础学习。
  2.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教师要设法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教师要在课前提前到达教室,可以讲一些课外笑话,用幽默而充满哲理的语言烘托出教学的氛围,让学生们都能喜爱计算机教师,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维互动营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缩短心灵距离;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让学生从教师身上看到自身人格的魅力,增加学生对自己课程的认同与满意度,提高学生对教师讲课的共鸣与学生听课的热情度,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突出实践环节,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与创新意识
  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逐渐深入,我们将中职学校培养人才定位在应用型技能人才,因此在培养目标上应当注重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加强教学中的实践操作环节,减少理论部分的学习。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所有的理论基础都是为实践操作做准备的,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是一种反馈,并且能够培养学生在实际中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坚持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融合,保证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合理比例。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提高效率利用好每一堂实践课,明确每次课程的目的与安排,在下课后让学生自己记录学习状况,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有着针对性的操作训练,避免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进而保证了教学质量。
  4.借鉴游戏,任务驱动
  为何网络游戏能让人废寝忘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运用了“目标驱动”的原理,目标设计有层次、阶梯式,能不断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征服欲望。我们也可以借鉴游戏规则,激发学生不断学习的动力,从而在任务完成时,教学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教师可将每次课的主要内容设计成小实验,并将知识点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先让学生练习,然后再做小结。比如学生学习Word时,学到“文字的格式化”,教师事先给出排版效果,让学生模仿排版,在遇到不会的知识时,学生会主动翻书或问老师,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他们好奇、好动、喜欢动手操作的最主要的特点。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不断完成任务过程中获取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习的内驱力,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并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理论联系实际,贴切生活
  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学生如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在讲授Word应用知识的时候,内容中用到的实例要尽量跟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相关操作。如在讲文字和段落的格式化时,我让学生写一封家书,并进行排版,然后再打印出来;讲到表格时,让学生制作一份本班的通讯录;讲到插入图形时,让学生制作一张教师节贺卡或中秋节贺卡等……因为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生都是刚进校的新生,这些内容跟他们息息相关,他们既熟悉,又学以致用,学习起来就会更有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社会对计算机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大力转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主动性与兴趣,让学生能够在短时期内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与技能,并且与自身专业相挂钩,挖掘学生的创新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适应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艳霞.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内江科技,2009(6)
  [2]赵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12)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数学是数学体系的基础知识,对以后学好数学具有重要意义。经实践证明,生活情境适当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效率,引导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本文主要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运用,如何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情境;运用  小学生正处于玩心重、认知力低下的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
摘 要: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新课标强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教师争论。只有这样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冶金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工业过程,设备庞大,工艺程序多,且危险因素较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无法观察设备全貌,也难以理解内部过程。本文归纳出冶金工艺中“生成相”与“相分离”两大根本任务,围绕这两大根本任务提出了冶金工艺专业课教学新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冶金工艺;教学改革;新模式  冶金学科可分为冶金基础类学科与冶金技术类学科两大类。冶金物理化学、冶金传输原理、金属学等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