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选取长沙市第一医院2011年6月-2012年7月所接收治疗的7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手段,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1.4%,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1.4%,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发病频率,改善患者的头晕现象,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关键词】 慢性脑供血不足 头晕患者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7-0210-01
这些年来,慢性脑供血不足发病的人群越来越多。慢性脑供血不足又叫做短暂性脑缺血,此病短期内非常难以治疗,对于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构成严重的威胁。短暂性脑缺血发展到很大的程度后,患者就会出现头晕和头痛现象,患者就会产生紧张、抑郁、焦虑情绪。权威资料显示,针对此疾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长沙市第一医院于2011年6月-2012年7月所接收治疗的7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进行研究治疗,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长沙市第一医院2011年6月-2012年7月所接收治疗的7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本次实验研究已经经过长沙市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和患者家属都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不同的治疗手段,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5例。其中,对照组女性患者18例,男性患者17例,患者的年龄为50岁-72岁,平均年龄为64.2±5.5岁,病程为5年-17年,平均病程为9.47±1.27年。观察组女性患者12例,男性患者23例,患者的年龄为51岁-73岁,平均年龄为64.2±5.4岁,病程为4年-15年,平均病程为8.47±1.27天。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一般性临床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经过诊断后,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脑血管循环产生障碍,患者出现头晕和头痛现象。所有患者没有发现脑部病灶体征。患者眼底动脉产生硬化病变。脑部流动脉有杂音。
1.3 排除标准
排除其他系统疾病患者,排除心脏、肝脏、肾脏疾病患者,排除免疫功能异常患者,排除过敏体质,排除无法配合接受治疗患者,排除精神疾病患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的针对性护理有,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由于长期忍受痛苦,患者存在抑郁和焦虑情绪。护理人员要积极的和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指导患者正视自己的疾病,从而建立起抵抗病魔的自信心,可以积极的配合医生治疗。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禁止吃过咸、过辣食物,禁止吸烟、喝酒。还要进行水疗,患者每天浸泡氡泉,水温控制在37℃-38℃,浸泡时间为15分钟-20分钟,每天浸泡2次-3次。患者要进行适度的运动,在户外进行运动,运动要适当,以免过度疲劳。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回访【1】。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资料采用SPSS12.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其中计量数据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记录方式采用( ),计数数据资料采用卡方进行检验。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1.4%,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1.4%,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n,%)
3 讨论
患者出现脑供血不足会引起头晕头痛,还会出现间歇性发作,如果没有及时的治疗,病情就会反复发作,严重的就会出现感觉系统障碍和瘫痪。脑供血不足患者一般都是长期饱受病痛折磨,怀有悲观情绪,没有办法配合治疗【2】。
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治疗的同时,和患者进行沟通,帮助患者树立起自信心,引导患者正视自己的疾病,养成良好的习惯,还要和患者的家属进行交流和沟通,家属的支持可以为患者提供心灵上的帮助,孤独感较强的患者,要告知家属多抽出时间陪伴患者。护理人员在患者面前进行护理治疗的时候,不可以有暗示性的言谈和交头接耳的动作,要用谨慎、冷静的态度对患者进行讲解和治疗,不要让患者感觉受到歧视【3】。
本次研究,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1.4%,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1.4%,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发病频率,改善患者的头晕现象,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冯玉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护理干预与健康指导[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3):138—139.
[2]陶林敏.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护理干预[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6):707-709.
[3]吴浩.银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头晕和头痛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1):2325-2326.
作者简介:姓名:张佳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3年 职称:护师 工作单位: 长沙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室
【关键词】 慢性脑供血不足 头晕患者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7-0210-01
这些年来,慢性脑供血不足发病的人群越来越多。慢性脑供血不足又叫做短暂性脑缺血,此病短期内非常难以治疗,对于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构成严重的威胁。短暂性脑缺血发展到很大的程度后,患者就会出现头晕和头痛现象,患者就会产生紧张、抑郁、焦虑情绪。权威资料显示,针对此疾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长沙市第一医院于2011年6月-2012年7月所接收治疗的7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进行研究治疗,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长沙市第一医院2011年6月-2012年7月所接收治疗的7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本次实验研究已经经过长沙市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和患者家属都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不同的治疗手段,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5例。其中,对照组女性患者18例,男性患者17例,患者的年龄为50岁-72岁,平均年龄为64.2±5.5岁,病程为5年-17年,平均病程为9.47±1.27年。观察组女性患者12例,男性患者23例,患者的年龄为51岁-73岁,平均年龄为64.2±5.4岁,病程为4年-15年,平均病程为8.47±1.27天。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一般性临床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经过诊断后,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脑血管循环产生障碍,患者出现头晕和头痛现象。所有患者没有发现脑部病灶体征。患者眼底动脉产生硬化病变。脑部流动脉有杂音。
1.3 排除标准
排除其他系统疾病患者,排除心脏、肝脏、肾脏疾病患者,排除免疫功能异常患者,排除过敏体质,排除无法配合接受治疗患者,排除精神疾病患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的针对性护理有,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由于长期忍受痛苦,患者存在抑郁和焦虑情绪。护理人员要积极的和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指导患者正视自己的疾病,从而建立起抵抗病魔的自信心,可以积极的配合医生治疗。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禁止吃过咸、过辣食物,禁止吸烟、喝酒。还要进行水疗,患者每天浸泡氡泉,水温控制在37℃-38℃,浸泡时间为15分钟-20分钟,每天浸泡2次-3次。患者要进行适度的运动,在户外进行运动,运动要适当,以免过度疲劳。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回访【1】。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资料采用SPSS12.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其中计量数据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记录方式采用( ),计数数据资料采用卡方进行检验。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1.4%,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1.4%,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n,%)
3 讨论
患者出现脑供血不足会引起头晕头痛,还会出现间歇性发作,如果没有及时的治疗,病情就会反复发作,严重的就会出现感觉系统障碍和瘫痪。脑供血不足患者一般都是长期饱受病痛折磨,怀有悲观情绪,没有办法配合治疗【2】。
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治疗的同时,和患者进行沟通,帮助患者树立起自信心,引导患者正视自己的疾病,养成良好的习惯,还要和患者的家属进行交流和沟通,家属的支持可以为患者提供心灵上的帮助,孤独感较强的患者,要告知家属多抽出时间陪伴患者。护理人员在患者面前进行护理治疗的时候,不可以有暗示性的言谈和交头接耳的动作,要用谨慎、冷静的态度对患者进行讲解和治疗,不要让患者感觉受到歧视【3】。
本次研究,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1.4%,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1.4%,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发病频率,改善患者的头晕现象,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冯玉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护理干预与健康指导[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3):138—139.
[2]陶林敏.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护理干预[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6):707-709.
[3]吴浩.银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头晕和头痛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1):2325-2326.
作者简介:姓名:张佳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3年 职称:护师 工作单位: 长沙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