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安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素有“湘南门户”之称。东安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我国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春秋战国时为楚南境,汉属零陵郡,置东安驿。西晋惠帝永熙元年(公元209年)正式置应阳县,雍熙元年(公元984年)改称东安县,沿用至今。东安曾孕育过南宋礼部尚书邓三凤、太平天国将领朱洪音、近代机械工业“火车头”宾步程、著名爱国将领唐生智等杰出人才;发生过张献忠激战明三王、石达开四进四战东安等重要兵家战事。历史名家寇准、周敦颐、王颧等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足迹和墨宝。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天然佳境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和人间仙境舜皇岩;有南宋礼部尚书邓三凤墓等名人古迹和文化遗产。
入镜二:广利桥
位于东安县塘夫乡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经200多年风雨的清代古桥,名日“广利桥”,以其独特的“金鸡脚、豆腐腰”风雨桥造型,充分发挥了实用和审美多重功能,展示了中国传统筑桥技术的高超和神奇,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古村落上界头主要景观有青石板高山古道、乐子冲吊脚楼、青龙寺古刹、观音圣水井、将军棋杜鹃花海等,已被列为中国工笔画写生基地、东安县作协文学创作基地、东安县摄影协会摄影基地。
入镜四:吴公塔
清乾隆十四年(1749)冬,时任东安知县吴德润主持,在县城边建造这座塔。起初取名叫“回隆塔”,不料塔还没建好,这位为官清廉、善断讼事的人民好县令吴公就调走了,建塔工程停了下来。续任县令剂道乾是个为政为人都很正直的厚道人,接着建这转风水、得民心的塔。历时三年,于乾隆十七年(1752)竣工。荆道乾并未贪天功为己有,为纪念前任县长的功绩,把这塔命名为“吴公塔”。吴公塔为七层楼阁式砖石结构建筑,塔形奇特,建造严谨,通高28米,底座直径11米。外观八面七级,内实五层,每层有八,塔内有石级可旋而上,直至塔顶。底层上方均刻“吴公塔”。

入镜二:广利桥
位于东安县塘夫乡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经200多年风雨的清代古桥,名日“广利桥”,以其独特的“金鸡脚、豆腐腰”风雨桥造型,充分发挥了实用和审美多重功能,展示了中国传统筑桥技术的高超和神奇,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古村落上界头主要景观有青石板高山古道、乐子冲吊脚楼、青龙寺古刹、观音圣水井、将军棋杜鹃花海等,已被列为中国工笔画写生基地、东安县作协文学创作基地、东安县摄影协会摄影基地。

入镜四:吴公塔
清乾隆十四年(1749)冬,时任东安知县吴德润主持,在县城边建造这座塔。起初取名叫“回隆塔”,不料塔还没建好,这位为官清廉、善断讼事的人民好县令吴公就调走了,建塔工程停了下来。续任县令剂道乾是个为政为人都很正直的厚道人,接着建这转风水、得民心的塔。历时三年,于乾隆十七年(1752)竣工。荆道乾并未贪天功为己有,为纪念前任县长的功绩,把这塔命名为“吴公塔”。吴公塔为七层楼阁式砖石结构建筑,塔形奇特,建造严谨,通高28米,底座直径11米。外观八面七级,内实五层,每层有八,塔内有石级可旋而上,直至塔顶。底层上方均刻“吴公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