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全球粮食告急!中国也正积极采取多种措施限制粮食出口。
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灾害以后,国家粮食局再次紧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粮食部门加强粮食应急工作和粮油市场的监测、监管工作,以确保各地粮油市场的稳定。
而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却于近日卖掉了一个大型粮油批发市场,又打算以1635万元卖掉一座占地约20亩的粮食储备库。
粮库“搬迁”
5月13日,记者在馆陶粮食局一位职工的带领下,找到了被卖掉的粮油批发市场,这里已经被拆除为一片残破的废墟。
5月14日下午3点左右,对于将卖的粮食储备库,馆陶县粮食局局长陈华东向记者解释:“西粮库是一个低洼粮库,县政府为了粮食企业的发展,决定对该库实施搬迁重建。”
西粮库是当地粮食局职工的习惯叫法,它是馆陶县粮食局位于县城内的唯一一座粮食直属库,占地约20亩,临街而建。2005年,馆陶县粮食局经过改制后,将该直属库命名为“金汇粮油购销有限公司”。
粮食局的一些职工认为,正是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占地规模才使得粮库的命运难保,它即将沦为地方政府和房产商的“口中肉”,“搬迁重建”只不过是政府部门掩盖其卖库获利目的的一个幌子。
陈华东说:“西粮库搬迁的事,早就在县政府的筹划中,只是最近才确定下来。”但他同时解释政府对新粮库的建设是“滞缓”开发。
改制纠葛
在当地粮食局职工看来,粮食局领导和政府领导声称的“搬迁重建”工作并不会顺利。
“卖出1635万元,县政府从中要拿走1000万元,剩余的635万元用于新粮库建设。而新库建设场地肯定不会再在县城,到农村又要占用大量的耕地,土地审批手续很难办。另外,635万元并不是交给粮食局,而是直接交给开发商。重新建设粮库占用土地,可能还要从635万元中拿出一部分上缴县政府,大部分开发商并不看好这桩生意,所以,到现在也没能找到合适的开发商。”粮食局内部一位知情干部透露的情况也印证了职工们的推断。
粮库的不少职工对所谓的“搬迁重建”持反对态度。
2005年,陈华东在馆陶县粮食局内部推行股份制改革。他先要求原来的粮库职工全部下岗,想上岗的交纳股金,普通职工一次性交2万元、副主任交3万元、主任交4万元,即可重新上岗。通过改革,原来的国有粮库就被改为一个个国有控股的独立分公司。
西粮库在这种背景下被改为金汇粮油购销有限公司。按照陈华东的说法,国有股份占51%,职工持股49%。
“涉及到粮库搬迁这么重大的事情,我们这些作为股东的职工却没有参加过一次股东大会,了解到的情况也是小道消息。万一把旧粮库卖了,建设新粮库的土地又批不下来,我们的利益由谁来保障?”
实际上,由陈华东推动的馆陶县粮食局系统的“股份制改革”,也是进展不顺。
2005年,粮食局重新上岗的职工交纳股金后,每人只收到一张盖着“馆陶县XX粮油有限公司”公章的收据,所有人没拿到股权证。按照重新签订的协议,股金不再退还职工,而是参加分红。
按照陈华东当时的承诺,3年后,要为入股职工分红100万。到记者采访时,该县所有的粮库职工非但没有得到利益分红,连基本的工资也难以得到保障。
房寨粮库的职工工资被拖欠达9个月之久,西粮库的职工工资也被拖欠近半年时间。
陈华东说:“对粮库进行股份制改革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西粮库是一个低洼库区,迟早要对它实施搬迁,所以,并没有把粮库所占的土地列入国有股份当中。”
他觉得职工开不了工资与自己没有关系。“改革后,这些企业都有独立法人,企业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发不发工资是企业自己的事,粮食局也管不了。”
按照陈华东的说法,企业既然属于国有控股公司,西粮库的土地没有占股份,职工交纳的股金又不知去向,库里现存的粮食归邯郸市黄粱梦粮食储备库所有,那么,金汇粮油购销有限公司岂不成了只有几个仓库的皮包公司?
有职工提出,身为馆陶县粮食局局长的陈华东还兼着该县富民粮食有限责任公司(金汇粮油购销有限公司隶属该公司)的董事长,对于粮食局职工工资无法发放,职工的股权利益得不到保障的问题,他又怎能没有任何责任?
实际上,《公司法》明确规定“党政干部不能兼任任何企业的领导职务”,陈华东如何将粮食局长和董事长集于一身,其背后隐情也很耐人寻味。
陈本人的解释是“自己在临时兼任”,而粮食局从改制至今已有3年之久。据熟悉馆陶县领导干部任职年龄限制的同志讲,陈华东当局长时的年龄已经超龄,但这并没有影响他3年来一直身兼两职。
粮食局有职工说粮油批发市场是粮食局卖的。陈华东说,粮油批发市场占用的也是国有土地,国有资源归政府,那也是县政府的事,和粮食局没有关系。
职工们却对此提出质疑:“即使政府对粮油批发市场所占的土地有处置权,原来的房子柜台总归粮食局吧?建设粮油批发市场的时候,每个粮站出了80万,现在卖了,卖了多少钱?钱到了哪里?我们却毫不知情。”
“原来建设粮油批发市场的时候,各粮站都还属于国有性质,出的钱也是国有资金。改制后,各粮站都成了独立的公司,卖粮油批发市场的钱是国有资金,企业的性质已经变了,所以钱也不应该返还粮站。”陈华东冠冕堂皇地解释道。显然忘记了这些“独立”的公司依然是国有控股的性质。
粮站出资建设粮油批发市场,职工出钱搞股份制改革,结果,卖了粮油批发市场,现在又要釜底抽薪变卖粮库。一系列“改革”“变卖”之后,既洗空了粮站,又洗空了职工。馆陶县粮食局将向何处去?馆陶县粮食储备库的命运又将如何?实在令人堪忧。
夏粮收购遇阻
所谓“低洼库”的理由并不能使馆陶县粮食局的职工认同。
“西粮库建成于1974年,从建成到现在,库里一直在储备粮食,也没听说被水淹的情况,即使真有被淹的隐患,也可以通过疏通排水渠道等其他手段解决,并没到了非拆不可的地步。说到底,还是政府想变卖土地挣钱。”粮食局职工的这种判断并非没有道理。
陈华东说:“粮食局对重新建设粮库作出的预算是635万元,另外,西粮库所占国有土地需要向政府缴纳950万元的国有土地储备金。此外,土地开发,再向政府缴纳50万元的土地转让金,这些加起来一共是1635万元。”
一转手,馆陶县政府即可从中净得1000万元。这还不包括后续开发中的其他收益。
小麦收购的季节即将来到,按照馆陶县政府的规划,西粮库显然已经不能发挥在夏粮收购中的储备调节作用了。馆陶县的其他粮库也将难以正常开展收购工作。
“这几年,我们粮食企业效益不好,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专门为粮食企业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主要针对民营粮食企业。作为国有控股企业,我们已经3年得不到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帮助。”陈华东说,改革后的粮食企业,每年只能通过帮助邯郸黄粱梦粮食储备库代收、代管、代销粮食,吃点国家补贴,企业运营很困难。
在粮食企业和职工面临如此困境时,馆陶县政府究竟是打着“粮库搬迁”的名义从土地开发中谋利,还是真正为了本县粮食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要变卖粮库,我们尚不得而知。但不管怎样,其出发点和实际的操作程序当需慎之又慎。
(为保护采访当事人,文中引用职工的话均未具名)
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灾害以后,国家粮食局再次紧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粮食部门加强粮食应急工作和粮油市场的监测、监管工作,以确保各地粮油市场的稳定。
而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却于近日卖掉了一个大型粮油批发市场,又打算以1635万元卖掉一座占地约20亩的粮食储备库。
粮库“搬迁”
5月13日,记者在馆陶粮食局一位职工的带领下,找到了被卖掉的粮油批发市场,这里已经被拆除为一片残破的废墟。
5月14日下午3点左右,对于将卖的粮食储备库,馆陶县粮食局局长陈华东向记者解释:“西粮库是一个低洼粮库,县政府为了粮食企业的发展,决定对该库实施搬迁重建。”
西粮库是当地粮食局职工的习惯叫法,它是馆陶县粮食局位于县城内的唯一一座粮食直属库,占地约20亩,临街而建。2005年,馆陶县粮食局经过改制后,将该直属库命名为“金汇粮油购销有限公司”。
粮食局的一些职工认为,正是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占地规模才使得粮库的命运难保,它即将沦为地方政府和房产商的“口中肉”,“搬迁重建”只不过是政府部门掩盖其卖库获利目的的一个幌子。
陈华东说:“西粮库搬迁的事,早就在县政府的筹划中,只是最近才确定下来。”但他同时解释政府对新粮库的建设是“滞缓”开发。
改制纠葛
在当地粮食局职工看来,粮食局领导和政府领导声称的“搬迁重建”工作并不会顺利。
“卖出1635万元,县政府从中要拿走1000万元,剩余的635万元用于新粮库建设。而新库建设场地肯定不会再在县城,到农村又要占用大量的耕地,土地审批手续很难办。另外,635万元并不是交给粮食局,而是直接交给开发商。重新建设粮库占用土地,可能还要从635万元中拿出一部分上缴县政府,大部分开发商并不看好这桩生意,所以,到现在也没能找到合适的开发商。”粮食局内部一位知情干部透露的情况也印证了职工们的推断。
粮库的不少职工对所谓的“搬迁重建”持反对态度。
2005年,陈华东在馆陶县粮食局内部推行股份制改革。他先要求原来的粮库职工全部下岗,想上岗的交纳股金,普通职工一次性交2万元、副主任交3万元、主任交4万元,即可重新上岗。通过改革,原来的国有粮库就被改为一个个国有控股的独立分公司。
西粮库在这种背景下被改为金汇粮油购销有限公司。按照陈华东的说法,国有股份占51%,职工持股49%。
“涉及到粮库搬迁这么重大的事情,我们这些作为股东的职工却没有参加过一次股东大会,了解到的情况也是小道消息。万一把旧粮库卖了,建设新粮库的土地又批不下来,我们的利益由谁来保障?”
实际上,由陈华东推动的馆陶县粮食局系统的“股份制改革”,也是进展不顺。
2005年,粮食局重新上岗的职工交纳股金后,每人只收到一张盖着“馆陶县XX粮油有限公司”公章的收据,所有人没拿到股权证。按照重新签订的协议,股金不再退还职工,而是参加分红。
按照陈华东当时的承诺,3年后,要为入股职工分红100万。到记者采访时,该县所有的粮库职工非但没有得到利益分红,连基本的工资也难以得到保障。
房寨粮库的职工工资被拖欠达9个月之久,西粮库的职工工资也被拖欠近半年时间。
陈华东说:“对粮库进行股份制改革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西粮库是一个低洼库区,迟早要对它实施搬迁,所以,并没有把粮库所占的土地列入国有股份当中。”
他觉得职工开不了工资与自己没有关系。“改革后,这些企业都有独立法人,企业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发不发工资是企业自己的事,粮食局也管不了。”
按照陈华东的说法,企业既然属于国有控股公司,西粮库的土地没有占股份,职工交纳的股金又不知去向,库里现存的粮食归邯郸市黄粱梦粮食储备库所有,那么,金汇粮油购销有限公司岂不成了只有几个仓库的皮包公司?
有职工提出,身为馆陶县粮食局局长的陈华东还兼着该县富民粮食有限责任公司(金汇粮油购销有限公司隶属该公司)的董事长,对于粮食局职工工资无法发放,职工的股权利益得不到保障的问题,他又怎能没有任何责任?
实际上,《公司法》明确规定“党政干部不能兼任任何企业的领导职务”,陈华东如何将粮食局长和董事长集于一身,其背后隐情也很耐人寻味。
陈本人的解释是“自己在临时兼任”,而粮食局从改制至今已有3年之久。据熟悉馆陶县领导干部任职年龄限制的同志讲,陈华东当局长时的年龄已经超龄,但这并没有影响他3年来一直身兼两职。
粮食局有职工说粮油批发市场是粮食局卖的。陈华东说,粮油批发市场占用的也是国有土地,国有资源归政府,那也是县政府的事,和粮食局没有关系。
职工们却对此提出质疑:“即使政府对粮油批发市场所占的土地有处置权,原来的房子柜台总归粮食局吧?建设粮油批发市场的时候,每个粮站出了80万,现在卖了,卖了多少钱?钱到了哪里?我们却毫不知情。”
“原来建设粮油批发市场的时候,各粮站都还属于国有性质,出的钱也是国有资金。改制后,各粮站都成了独立的公司,卖粮油批发市场的钱是国有资金,企业的性质已经变了,所以钱也不应该返还粮站。”陈华东冠冕堂皇地解释道。显然忘记了这些“独立”的公司依然是国有控股的性质。
粮站出资建设粮油批发市场,职工出钱搞股份制改革,结果,卖了粮油批发市场,现在又要釜底抽薪变卖粮库。一系列“改革”“变卖”之后,既洗空了粮站,又洗空了职工。馆陶县粮食局将向何处去?馆陶县粮食储备库的命运又将如何?实在令人堪忧。
夏粮收购遇阻
所谓“低洼库”的理由并不能使馆陶县粮食局的职工认同。
“西粮库建成于1974年,从建成到现在,库里一直在储备粮食,也没听说被水淹的情况,即使真有被淹的隐患,也可以通过疏通排水渠道等其他手段解决,并没到了非拆不可的地步。说到底,还是政府想变卖土地挣钱。”粮食局职工的这种判断并非没有道理。
陈华东说:“粮食局对重新建设粮库作出的预算是635万元,另外,西粮库所占国有土地需要向政府缴纳950万元的国有土地储备金。此外,土地开发,再向政府缴纳50万元的土地转让金,这些加起来一共是1635万元。”
一转手,馆陶县政府即可从中净得1000万元。这还不包括后续开发中的其他收益。
小麦收购的季节即将来到,按照馆陶县政府的规划,西粮库显然已经不能发挥在夏粮收购中的储备调节作用了。馆陶县的其他粮库也将难以正常开展收购工作。
“这几年,我们粮食企业效益不好,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专门为粮食企业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主要针对民营粮食企业。作为国有控股企业,我们已经3年得不到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帮助。”陈华东说,改革后的粮食企业,每年只能通过帮助邯郸黄粱梦粮食储备库代收、代管、代销粮食,吃点国家补贴,企业运营很困难。
在粮食企业和职工面临如此困境时,馆陶县政府究竟是打着“粮库搬迁”的名义从土地开发中谋利,还是真正为了本县粮食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要变卖粮库,我们尚不得而知。但不管怎样,其出发点和实际的操作程序当需慎之又慎。
(为保护采访当事人,文中引用职工的话均未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