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生活,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真正有用的人才。职业教育立足于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以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为出发点。认真做好校企合作工作,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其一,可以促进学以致用,解决学生就业难题。
学与用的脱节,这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一个弊端;这弊端发生在职业教育上,便直接成为制约学生就业的严重瓶颈;而推动校企合作,可以使这个弊端得到很好解决;
1、推动校企合作,可以使学生的在校技能教育具有针对性
企业对一个经历几年专业学习的职业学校毕业生进行重新职业技能培训的现象,如今比比皆是,对于企业来说,这笔再培训的费用支出本来是完全可以节省下来的,只要学校的技能教育是立足于企业的现实需求;而实际上,学校花了几年工夫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培养的学生却并不具备企业所真正需要的工作技能,这实质上就属于教育资源的浪费了。
推进校企合作工作,目的就是将企业用工需求提前介入到高职校的教学工作中去,使学生的学习真正是和企业所需要的工作技能实现无缝对接,对企业而言,可以节约再培训费用,对学校而言,培养的学生能直接为企业所用,其带来的声誉,以及由此带来的就业问题的解决,都是非常宝贵的办学优势的。
2、推动校企合作,可以使学生就业问题得以提前解决,从而稳定学生心理预期
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往往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校企合作的形式,可以很好的满足学生的就业预期,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利于学校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同样的,一旦学生能在入学之初就对自己的就业去向有清楚的确定,其往后的学习生活便具有针对性,能自然而然的结合目标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来不断加强自己的学习,提升自己的技能,培养自己的自觉性;而企业一旦确定校企合作,对于自己未来要使用的员工,必然也是会不断加强考察,同时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不断对高职校的学生培养工作提出中肯的符合社会发展的建议的;企业这种做法,可以有效纠正职业教育工作注重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病,使职业教育真正培养出适合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来。
校企合作对于开展职业教育的院校而言,其能带来的最大益处,则在于其确定性的就业带来的社会影响;比照当前社会众多高校毕业生风尘仆仆的求职生涯,这种稳定的就业前瞻所具有的吸引力,必然可以有效提升职业教育院校自身的社会影响,从而有助于其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二,可以真正使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有机结合,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润滑油。
科研能力不足,是我国企业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对于企业而言,建立一支有一定能力的科研队伍,乃至建立一个具有一定实力的科研机构,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一个是人才难得,一般的企业要对科研人才形成足够的吸引力,那一般是属于不可能的事情,这不但受制于企业自身的财力问题,还有现行的国家体制问题,如对科研人员的待遇,包括社保福利编制等等诸多因素,要一个科研人才放弃稳定的职业教育院校的工作去投身于对未来并不能提供充足保证的企业中去,在当前还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情;另一个方面的困难,是财力以及企业本身对利益的追求这个特点所决定的;企业的财力原则上都是有限的,把大把的财力投入于科研中去,便必然造成对生产投入的不足,科研创造的生产力关乎企业的未来发展,而在有销售市场的前提下,一旦现实生产投入不足,却足以使企业立马关门大吉;科研能力的不足,对于企业而言,便直接制约着企业的创新能力;而另一方面,我国大量的科研人才,却沉淀在包括职业教育院校在内的各级学校中,围着三尺讲台,或者是一个简陋的实验室,满腹韬略,却只能沉浸于夸夸其谈,毫无战场用兵的机会,搞一个科研成果出来,也就是发发论文然后束之高阁了事。
3、推动校企合作,对于校企双方解决科研难题是个有效的途径
校企研发相互渗透,对于企业而言,借助职业教育院校现成的研发能力来开展企业研发工作,可以有效节省单独建立研发机构的大笔费用,可谓是现成的拿来主义;而对于学校而言,以自身强大的研发能力直接切入到企业的生产中去,不但可以使科研方向具有非常现实的实用性,使科研项目具备立即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可能性,从而实现科研项目服务实际经济工作的目的,还可以借助企业对科研项目效果的有效转化,换取学校进一步开展深入研发所需要的经费。
而对于学校的的科研人员而言,一边是可以使自己的科研项目有效开展,让自己的研发成果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又不存在由于编制等问题带来的困惑和不安,相对稳定的工作状况,又将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的研发热情。
为广泛促进校企合作,必须注重几个问题:
第一,基于就业目的校企合作,必须加强对企业合法用工的考察和监督,保证企业履行就业合同,从而保证学生合法的就业权益;
第二,基于就业目的的校企合作,必须加强校企沟通,使学校培养学生的工作真正符合企业的用工需求,切实保证企业的用工权益,保证提供给企业的学生是真正具备企业所需要的工作技能;
第三,基于科研创新目的校企合作,必须充分重视企业的利益,在项目立项上,要充分征求企业的意见,使科研项目真正具备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因素,从而使企业的投入真正具备价值;
第四,基于科研创新项目的校企合作,必须切实改变高职校科研人员的观念,使之树立服务企业的正确思想,杜绝高级知识分子高人一等的思想,真正和企业打成一片,在编制不变身份不变的基础上,增加科研人员下企业进行现场研发的机会,从而提高科研人员帮助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基于科研创新项目的校企合作,应该给于更多的关注目光在中小企业身上,这些企业的独自研发能力相对薄弱,更需要借助创新来换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职业教育各级院校本身就是立足于培养各种职业技能人才,在开展校企合作上,相对于其他类型的高校而言,更具有实用意义;广泛推动校企合作,不但有助于企业的发展,更有助于职业教育的各级院校办学产生真正有益于社会的效果,从而形成正面的社会效应。基于这个意义,推进校企合作,必然是促进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其一,可以促进学以致用,解决学生就业难题。
学与用的脱节,这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一个弊端;这弊端发生在职业教育上,便直接成为制约学生就业的严重瓶颈;而推动校企合作,可以使这个弊端得到很好解决;
1、推动校企合作,可以使学生的在校技能教育具有针对性
企业对一个经历几年专业学习的职业学校毕业生进行重新职业技能培训的现象,如今比比皆是,对于企业来说,这笔再培训的费用支出本来是完全可以节省下来的,只要学校的技能教育是立足于企业的现实需求;而实际上,学校花了几年工夫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培养的学生却并不具备企业所真正需要的工作技能,这实质上就属于教育资源的浪费了。
推进校企合作工作,目的就是将企业用工需求提前介入到高职校的教学工作中去,使学生的学习真正是和企业所需要的工作技能实现无缝对接,对企业而言,可以节约再培训费用,对学校而言,培养的学生能直接为企业所用,其带来的声誉,以及由此带来的就业问题的解决,都是非常宝贵的办学优势的。
2、推动校企合作,可以使学生就业问题得以提前解决,从而稳定学生心理预期
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往往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校企合作的形式,可以很好的满足学生的就业预期,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利于学校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同样的,一旦学生能在入学之初就对自己的就业去向有清楚的确定,其往后的学习生活便具有针对性,能自然而然的结合目标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来不断加强自己的学习,提升自己的技能,培养自己的自觉性;而企业一旦确定校企合作,对于自己未来要使用的员工,必然也是会不断加强考察,同时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不断对高职校的学生培养工作提出中肯的符合社会发展的建议的;企业这种做法,可以有效纠正职业教育工作注重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病,使职业教育真正培养出适合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来。
校企合作对于开展职业教育的院校而言,其能带来的最大益处,则在于其确定性的就业带来的社会影响;比照当前社会众多高校毕业生风尘仆仆的求职生涯,这种稳定的就业前瞻所具有的吸引力,必然可以有效提升职业教育院校自身的社会影响,从而有助于其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二,可以真正使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有机结合,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润滑油。
科研能力不足,是我国企业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对于企业而言,建立一支有一定能力的科研队伍,乃至建立一个具有一定实力的科研机构,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一个是人才难得,一般的企业要对科研人才形成足够的吸引力,那一般是属于不可能的事情,这不但受制于企业自身的财力问题,还有现行的国家体制问题,如对科研人员的待遇,包括社保福利编制等等诸多因素,要一个科研人才放弃稳定的职业教育院校的工作去投身于对未来并不能提供充足保证的企业中去,在当前还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情;另一个方面的困难,是财力以及企业本身对利益的追求这个特点所决定的;企业的财力原则上都是有限的,把大把的财力投入于科研中去,便必然造成对生产投入的不足,科研创造的生产力关乎企业的未来发展,而在有销售市场的前提下,一旦现实生产投入不足,却足以使企业立马关门大吉;科研能力的不足,对于企业而言,便直接制约着企业的创新能力;而另一方面,我国大量的科研人才,却沉淀在包括职业教育院校在内的各级学校中,围着三尺讲台,或者是一个简陋的实验室,满腹韬略,却只能沉浸于夸夸其谈,毫无战场用兵的机会,搞一个科研成果出来,也就是发发论文然后束之高阁了事。
3、推动校企合作,对于校企双方解决科研难题是个有效的途径
校企研发相互渗透,对于企业而言,借助职业教育院校现成的研发能力来开展企业研发工作,可以有效节省单独建立研发机构的大笔费用,可谓是现成的拿来主义;而对于学校而言,以自身强大的研发能力直接切入到企业的生产中去,不但可以使科研方向具有非常现实的实用性,使科研项目具备立即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可能性,从而实现科研项目服务实际经济工作的目的,还可以借助企业对科研项目效果的有效转化,换取学校进一步开展深入研发所需要的经费。
而对于学校的的科研人员而言,一边是可以使自己的科研项目有效开展,让自己的研发成果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又不存在由于编制等问题带来的困惑和不安,相对稳定的工作状况,又将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的研发热情。
为广泛促进校企合作,必须注重几个问题:
第一,基于就业目的校企合作,必须加强对企业合法用工的考察和监督,保证企业履行就业合同,从而保证学生合法的就业权益;
第二,基于就业目的的校企合作,必须加强校企沟通,使学校培养学生的工作真正符合企业的用工需求,切实保证企业的用工权益,保证提供给企业的学生是真正具备企业所需要的工作技能;
第三,基于科研创新目的校企合作,必须充分重视企业的利益,在项目立项上,要充分征求企业的意见,使科研项目真正具备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因素,从而使企业的投入真正具备价值;
第四,基于科研创新项目的校企合作,必须切实改变高职校科研人员的观念,使之树立服务企业的正确思想,杜绝高级知识分子高人一等的思想,真正和企业打成一片,在编制不变身份不变的基础上,增加科研人员下企业进行现场研发的机会,从而提高科研人员帮助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基于科研创新项目的校企合作,应该给于更多的关注目光在中小企业身上,这些企业的独自研发能力相对薄弱,更需要借助创新来换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职业教育各级院校本身就是立足于培养各种职业技能人才,在开展校企合作上,相对于其他类型的高校而言,更具有实用意义;广泛推动校企合作,不但有助于企业的发展,更有助于职业教育的各级院校办学产生真正有益于社会的效果,从而形成正面的社会效应。基于这个意义,推进校企合作,必然是促进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