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新任教师“双导师”制:现实价值与实施路径

来源 :中小学教师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b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新任教师是乡村教育发展的新生力量,是乡村教育未来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关注他们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当前,乡村新任教师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身份认同较低、生存压力较大、专业发展较难三方面的困境,影响着新任教师的留教意愿与教学成效.建立乡村新任教师“双导师”制,由乡村学校和城镇学校共建导师队伍、协同完成对新任教师的培养任务,有利于增强新任教师身份认同、减轻生存压力、促进专业发展.因而,推进“双导师”制建设需要出台系列制度作运行保障、构建多主体良性合作机制、借力数字赋能与政策优势、做好导师组建与规划引领.
其他文献
根据心理学对态度的研究成果,结合小学科学课程特点,解释科学态度的内涵.以此为基础,阐释了科学态度在注意力方面、意志力方面和情绪情感三方面的表现,提炼出激发学生科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学习动机和使学生获得科学学习成就感的小学生科学态度培养策略.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了英语学习活动观,理解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教师进行高中英语新教材语篇教学的基础.分析了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与特点,阐释了其推进路径,剖析了高中英语新教材语篇教学编排思路,并结合教学案例,阐述了在语篇教学中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不同层次学习活动的方法,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根落地.
职业核心素养是技术技能人才适应新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及促进自我终身发展、社会参与和提升职业竞争力的专业胜任力素养,但在其培养过程中面临着目标层面被经济发展目的窄化、过程层面缺乏真实化教育情境、结果层面难以展现具体培养情况等问题.高职院校可借助模块化课程平台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通过技艺传承、技能人才发展、创新创业三大中心组建一体化实践体系,同时校企双方借助线上线下方式对培养过程和结果进行全方位评价,从而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
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是“双减”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不意味着学生作业的消失,更为重要的是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作业管理能力,从而实现减量提质的目标,实现作业在育人、拓能以及教育公平层面的目的.从认清作业的本质入手,探究了作业设计的生本理念,加强作业设计的反思研究,用活、创新作业设计方法等策略来提升教师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能力,以期为一线教师作业管理能力的有效提升形成借鉴,助力“双减”工作的平稳落地.
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决策者如何更好地为组织做决策,其逻辑内核与教育决策或教育政策制定有共通之处,尝试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一个教育决策分析框架,并将其应用于区域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改革实践.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中小学校和参训教师作为区域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改革最为基本、也最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只有合理解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切,将责任、权力和利益要素进行合理配置,才能制定出有效推进区域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改革的行动策略.
固有教育观念的不断创新,传统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都需要大学教师具备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需求相匹配的专业能力与专业素养.在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下,结合教师职业成长驱动因素,基于D.C.Berliner“教师教学专长发展五阶段理论”,以吉林农业大学教师培养实践探索为例,探究高校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特征与激励策略,构建“以打造可持续发展职业成长机制、满足不同成长阶段教师需求、搭建数字化资源平台、鼓励开展教研教改与专业研究”四位一体的教师职业成长激励机制,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师培养体系,促进教师职业生涯发展.
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是教师对某一学科领域中的某些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深入探讨,取得了新的成果,并把这些研究的方法及成果系统地整理出来所写的文章,是衡量一位教师学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结合科研实践,从题目有“新”意,框架有“新”术,案例有“新”境三个方面阐述论文写作的三个“新”思路,力求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切实的方法参照和实践指导.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须遵循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路径.以新商科教育为例,高职院校应准确把握“三全育人”内涵体系及实践要求,在教育系统论视域下实施大思政教育,从构建服务产业高端的高水平专业群,搭建“思想领航·技术引领”的专业课程体系,搭建“素养嵌入·项目贯通”实践育人体系,打造一体化“匠心财经”文化育人品牌,打造“铸魂强师”教育工匠团队,创新基于学生职业能力画像的教育评价模式等方面重塑商科人才培养新生态,加快培养有家国情怀和城市印记的复合型创新型商科技术技能人才.
对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职前实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生涯的起始,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学前实习教师专业发展存在专业课程设置孤岛化、专业理论应用流于形式、理论学习在实践场域中无效、实习评价机制无法实现“以评促学”等问题,据此提出加强课程协同、突出实践场域、注重表现性评价的对策建议.
构建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是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的迫切需要和有效途径.针对利益相关者需求反映的人才培养过程难、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到教学环节难、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有效路径建立难等问题,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综合改革项目和省一流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项目,在借鉴和吸收欧盟教育认证相关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改革实际,探索形成了“驱动—结果”要素互动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