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环境中学习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fgdf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环境中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强烈的亲近感和认同感;就会学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需的数学;就会更加热爱数学。
  关键词:愉悦和谐;开局;语言艺术;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30
  一直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及师道尊严的影响,学生的课堂权益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许多学生失去学习的欢乐,在一个枯燥的环境中学习,失去了全面发展的条件和环境。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环境中,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而且长智慧,不仅学文化,而且会做人。这需要教师不仅要具有高尚的师德,而且要有精湛的教艺,这就是教师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
  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从而得到全面地发展呢?
  一、愉悦和谐,促进“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知识往往是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收、内化。只注重知识的讲解,忽视感情交流的教学,好似人只用一条腿走路,这样的教学要取得理想效果是很难想象的。
  课堂教学中有疑问、有猜想、有惊讶、有笑声、有争议、有沉思、有联想……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为师生的双边活动披上了浓重的情感色彩,有矛盾的困扰,有无言的沉默,有巧妙的比喻,有解决问题的欢呼和掌声……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实现了认知与情感的统一,这难道不是教学艺术带来的效果吗?
  二、巧设开局,创造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开局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那么如何巧设开局?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
  激发兴趣、求知欲,我从三字入手:“疑、趣、情。”
  1、以疑激欲。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
  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一课时,△= ,当△>0时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有同学就提出(1)△>0是否一定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是否一定是大于0还有没有其他情况,这样一问就激起了全班同学的好奇,同时激发起他们对问题的探求的动力。
  2、以趣激欲。
  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而又高与生活,这是数学新教材最为强调的一点。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使学生看到数学的实用价值,体会数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用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类似的表示方法,导入自然、亲切而又贴近生活。
  例如:在讲上《相似三角形》这节课时先让学生用放大镜看书上的字,比比从放大镜上看到的字和用肉眼看到的字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然的说起“形状相同,大小不同”,这样学生就初步了解相似形的概念。提到日常生活中所见的事例,学生自然感到既亲切又自豪。
  3、以情激欲。
  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的有利措施。
  例如,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为了扫清学生学习障碍,在课的开始,我创设了情境,让学生演示“相离、相切、相交”这三个词的意义。通过直观的演示,学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积极主动开始了对新知识的探求。
  三、以语言艺术,创造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
  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情感”与“认知”有着重要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
  数学老师的致命弱点可能就是语言生硬,发挥好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数学老师可以跨学科学习,博采众家之长,则可丰富教学语言,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抽象严谨的数学思想,创造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数学与语文。
  数学老师可多读一点与本专业无直接关系的文学作品,坚持向语文老师学习,一定能从中学到不少的东西,教学语言绝不致索然寡味。
  讲“数形结合”时,引用数学家华罗庚的词“数与形,本是两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切莫忘,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切莫分离。”“数缺形,少直观;形缺数,难入微。”这样,“数形结合思想”肯定会在学生大脑里留下深刻的烙印。
  2、数学与物理。
  “参照物”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名词,但不是物理学的专利,数学也可引用。如:4比5少百分之几?5比4少百分之几?可以看出,所选参照物不同,计算结果不一样,前一个问题的参照物是5,后一个问题的参照物是4。
  3、数学与英语。
  在教学中,针对有学生认为“因为 ,所以 是整式”,我借用英语语法、时态,指出:代数式形式的判断,不能看化简的结果,应该是看“原形”、“现在时”,而不能看它的“将来时”,学生会意地笑了。数学要严谨务实,也要生动活泼,允许学生笑,要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环境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四、适当的多样化的激励措施,使学生学习的心情更加愉悦。
  新课程倡导对学生的评价不要只看结果,应该是重过程,轻结果的。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激励措施是这样的:
  1、善于发现学生优点,经常表扬。不论谁在学习上有优点,哪怕只是很细微的一点点,我都不吝表扬。比如一个学生成绩进步了,上课时多举手了,或解题的方法新颖,我都会及时进行表扬,这样学生才有更大的信心迎接后面的挑战。
  2、把个人荣誉和集体挂钩,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每个小组在小黑板上都有机会写“正”,哪个小组的成员有进步、解题竞赛第一,他们小组的就会多或一横。一个星期内哪组的“正”最多他们就获得胜利。学生很喜欢这种奖励措施,谁都想让自己的小组的“正”越多。
  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必须创设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中。教师只有爱得真切、爱得直觉、爱得投入、爱得心甘情愿,才能真正使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学习的怀抱,从而达到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1、《数学教学实施指南》;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3、《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年第1~2期《微言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420  在小学阶段,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从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就应该是“自主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营造和乐融融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随着社会上对读书的呼声越来越高,活到老,学到老,已成为知识性社会的标志之一,作为培养年轻一代未来的工作者,我们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同时又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立足课内,注目课外,依托智慧型课外阅读,点燃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课外阅读充满智慧的探险。我们着重注意了以下几点:  (1)培养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41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习英语也是如此。阅读是一个运用语言知识、背景知识、逻辑推断进行推测、纠正的过程,是最重要的语言交流和获取信息的手段之一。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一个人的听、说、写几方面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提高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项主要目标和要求。初中英语阅读理解在中考中占有相当重的比例,不难看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习得语言,并且能够利用这种语言在自己的日常交际活动中进行交际。衡量一个人是否掌握语言工具性的标志之一,就是看学生能否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言,而不是看他对这种工具的理解。语文学科的任务就是让学生能够读得懂、听得懂、能够说、能够写,也就是能够运用这种工具进行交际。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指导学
期刊
摘要:化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可以对化学书本中目标学习内容充分的了解、掌握及运用,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高度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提高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教学工作者要更多的关注学生学生的自律性、积极性,培养学生拥有主动的学习状态。  关键词: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能动性  【中图分类号】G633.8  引言:  《国家课程标准》内容中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