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肌型重症肌无力案

来源 :中国针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88_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63岁.就诊日期:2019年2月11日.主诉:言语欠清伴吞咽困难2周.现病史:2周前受凉后出现言语吐字欠清晰,咀嚼费力,吞咽困难,偶有饮水呛咳,无头晕及视物旋转,无头痛及视物成双,无肢体活动障碍及感觉异常,于当地医院急诊查颅脑CT 示未见明显异常,颅脑 MRI 示:双侧大脑半球少量缺血灶.以“脑梗死急性期”收入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斑、改善脑循环等药物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为求进一步系统诊疗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就诊.刻下症:言语吐字欠清晰,晨起清楚,下午欠清,说话及朗读时逐渐加重,停顿或休息后可改善,咀嚼费力,开始进食时不明显,随咀嚼过程逐渐加重,吞咽固体食物困难,偶有饮水呛咳,午后逐渐出现周身乏力感,无肢体活动不利、眼睑下垂、头晕及视物旋转、头痛及视物成双,无感觉异常,无胸闷憋气,进食半流食,睡眠尚可,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沉无力.既往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无毒物及毒品接触史.近期无外出旅游及疫区接触史.查体:神清,高级皮层功能未见异常,构音障碍,说话及朗读时逐渐加重,停顿或休息后可改善.四肢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四肢肌力5级,双侧病理征(-),深浅感觉及共济试验未见异常,脑膜刺激征(-),洼田饮水试验 2 级,上睑疲劳试验(+).辅助检查:新斯的明试验(+).
其他文献
主观性耳鸣是指在外界无相应声源或电刺激情况下,患者自觉耳内或者颅内有异常声音的症状,大多伴有听力减退、睡眠障碍[1].长时间耳鸣会导致烦躁、焦虑,甚至抑郁,并且这种精神
颈动脉斑块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通过药物干预颈动脉斑块,并在干预前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斑块变化,可间接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变化情况。对颈动脉斑块患者选取天突穴、人迎穴、扶突穴,采用中药稳斑贴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可使颈动脉斑块稳定。但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可引起部分患者出现以下不良反应:如皮肤瘙痒、皮肤过敏、皮肤发红、稳斑贴脱落、颈部憋气感及患者依从性差等情况。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本研究经过不断试验摸索,总结出了一套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来保证穴位贴敷质量、减少不良反应,
目的:基于活性氧(ROS)/硫氧还蛋白结合蛋白(TXNIP)通路探讨紫草素对布鲁氏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五组,即对照组、模型组、紫草素组(50 mg/kg)、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ROS抑制剂NAC 20 mg/kg)以及紫草素+NAC组(紫草素50 mg/kg+ROS抑制剂NAC 20 mg/kg)。除对照组外,其余组腹腔注射布鲁氏菌液构建小鼠感染模型。相应药物处理后,测定五组小鼠肝脾指数,检测腹腔积液及脾脏中载菌量,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γ干扰素(IFN-γ)
对近现代关于穴性的研究进行回顾,在中医理论及近现代科技的影响下,穴性分为共性、个性及双向调节性,主要受到腧穴配伍、干预措施以及机体状态等的影响.穴性研究应围绕穴性的
目的:探讨胡黄连苷Ⅱ通过丝裂原活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itogen 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ME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ERK)通路抑制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及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人食管癌细胞Eca109分为正常培养组(常规培养)、胡黄连苷Ⅱ组(20μmol/L胡黄连苷Ⅱ)、激活剂组(20μmol/L MEK/ERK信号通路激活剂)以及胡黄连苷Ⅱ+激活剂组(20
目的探讨心内科非惩罚性护理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效果。方法我院于2018年12月底起构建并全面实施非惩罚性护理安全文化,强化“四层”管理体系与职能,选取2018年1—12月医院原有的不良事件上报情况与2019年1—12月实施非惩罚性护理安全文化后获得的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分析,评价实施前后心内科护理人员不良事件上报态度;统计比较实施前后年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非惩罚性护理安全文化后心内科护士不良事件的上报意愿显著提高,2019年护士上报态度总分由2018年的(63.97±5.87)分,下降为(62.23±5.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加减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的疗效及对血清Toll样受体(TLR)/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开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120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方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临床证候积分,骨密度(BMD),TLR、NF-κB mRNA表达水平,炎症因子[白细胞
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进展及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加之人们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眩晕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反复眩晕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西医药物治疗眩晕复发率较高,且具有一定的副作用,成为临床治疗的难点。临床上使用针灸治疗眩晕疗效显著,且不良作用少,具有明显的优势。脐针疗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易学理论的指导下,利用八卦、五行生克制化与人体脏腑之间的对应关系在脐部的神阙穴进行施针,来达到平衡阴阳、祛除疾病的目的,对眩晕有较好疗效。本文采用脐针疗法治疗肾虚型眩晕1例
目的分析干扰素(IFN)脉冲与全程疗法治疗干预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经治低水平乙肝表面抗原(HBsAg)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门诊治疗的40例低水平HBs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20例,参照组应用核苷类似物治疗,试验组在核苷类似物给药基础上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a(2b)(IFNa-2b)脉冲治疗,对比两组肝纤维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sAg转阴率、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应答率。结果试验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双嘧达莫对非典型川崎病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北京市海淀医院就诊的非典型川崎病患儿64例,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2例。两组患儿入院时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双嘧达莫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相关症状、体征(发热、黏膜充血、颈淋巴结肿大和手足肿胀)消失时间,检测两组患儿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并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