旴江医派志略(续五·先秦-汉晋)

来源 :江西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0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旴江医学流派,萌芽于先秦,分布于江西境内旴江(抚河)流域的16个县市.通过对旴江医学史的新近考证,证实从西汉迄民国旴江流域有医药家2016人、医籍711种,旴江流域孕育旴江医学流派、杏林文化、建昌药帮、樟树药帮.旴江流域是道教的诞生地,亦是儒释道的兴盛地,道教的兴起促进了旴江医学流派的形成和发展,儒释道的兴盛促进了旴江医药的繁盛.旴江医学流派有八个地域医学鲜明特点:道教传道施医是旴江医派的起源特点,医道医药兼通相传是旴江医派的传承特点,道家医学风格是旴江医派的学术特点,杏林春暖为医精诚是旴江医派的医学文化特点,气候湿暖形成旴江流域药用资源繁茂和药业繁盛药材道地特点,三面环山温热难散易发热病是旴江流域的发病学特点,寒温统一辨治热病是旴江医派的诊疗学特点,辨证论治是旴江医派的临证思维特点.纵观旴江医学流派发展史,旴江医派因方士修真炼丹而萌芽于先秦、因黄老修行施药而起源于秦代、因高道创教传医而兴起于汉晋、因高僧创教传医而弘扬于南北朝隋唐五代、因崇儒尚医而发展于宋元、因政治中心南移而兴盛于明清、因战乱诸因而停滞于民国、因政府重视而繁荣于当代.旴江流域,名医代出,著作宏富,学说纷呈,流传域外,远播寰宇,在中国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创新、走向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他文献
湿病是中医临床中的一类常见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过食肥甘,恣饮酒浆,久坐少动等因素导致内伤湿病呈明显上升趋势,尤以脾胃病最为常见,湿阻中焦,脾胃升降悖逆,气机不畅,影
无刷双馈电机(Brushless Doubly-Fed Machine,BDFM)取消了电刷和滑环,具有运行可靠、变频器容量小、系统成本低、转速和功率因数调节灵活等优点,它既可用于交流变频调速系统,也可用于变速恒频发电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BDFM的谐波大,损耗和发热严重,目前尚缺少对其温度场计算的研究。本文依托重庆大学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项目,针对笼型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