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机器人辅助下脊柱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性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骨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lcimer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与C形臂X线透视辅助下脊柱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采用外科治疗的36例脊柱疾患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36例患者中18例采用骨科机器人辅助下的椎弓根螺钉置入(观察组),男12例,女6例;年龄16~61 (38.44±3.60)岁;青少年脊柱侧弯1例,脊柱结核1例,腰椎滑脱7例,胸椎骨折4例,腰椎骨折5例.另外18例采用C形臂X线辅助下的椎弓根螺钉置入(对照组),男10例,女8例;年龄18~58(43.22±2.53)岁;青少年脊柱侧弯1例,腰椎滑脱6例,胸椎骨折6例,腰椎骨折5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透视次数、置钉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术后行CT扫描,采用Gertzbein-Robbins标准评价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并计算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术中透视次数为(6.89±0.20)次,与对照组的(14.00±0.18)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枚螺钉置入时间为(2.56±0.12) min,与对照组的(4.22±0.17)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出现1例切口感染,经积极换药后痊愈,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螺钉松动、断裂等严重并发症,两组间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共置入螺钉107枚,其中A类101枚,B类4枚,C类2枚,D类0枚,E类0枚,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率=[(A类+B类螺钉数目)/组内所有置入螺钉数目]×100%=98.1%(105/107);对照组共置入螺钉104枚,其中A类90枚,B类4枚,C类5枚,D类5枚,E类0枚,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率=[(A类+B类螺钉数目)/组内所有置入螺钉数目] ×100%=90.3%(94/1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机器人辅助下置入椎弓根螺钉术中透视次数少,置钉时间短,准确率更高,可使手术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在骨科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Renaissance机器人导航系统在胸腰椎骨折微创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对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采用后路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置钉方式的不同分为机器人组及徒手组,机器人组采用机器人导航辅助置钉,徒手组采用传统徒手置钉法置钉.机器人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3~69(45.05±11.81)岁;T11骨折1例,T12骨折2例,L1骨折10例,L2骨折6例,L3骨折1例.徒手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26~65(43.40±11.
目的:应用前庭诱发肌源电位评价颈性眩晕与前庭功能的关系,分析颈性眩晕与前庭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讨论颈性眩晕发病的相关因素,指导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以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门诊以颈性眩晕为主诉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定为患病组,同时选择医院内60例无颈椎及前庭相关疾病者设定为非患病组,其中患病组年龄12~70(46.40±10.91)岁,男25例,女50例;非患病组年龄22~60(43.78±7.75)岁,男19例,女41例.对两组受试者行前庭诱发肌源电位(ves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术后放置引流管的临床意义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接受PELD手术治疗的15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放置引流管,分为放置引流管组与未放置引流管组,分别于术前、出院时、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观察患者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