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体育成绩计入中考总分后,不少体育教师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出现了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现象。这有违于体育中考的目的,有悖于新课改的实施。
关键词: 体育中考 初中体育教学 问题
体育中考已在全国施行多年,不仅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进程,而且提高了学校体育的地位,以及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它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不仅提高了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作责任感,改变了部分学生和家长对体育的偏见,而且促进了学生自觉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发展身体素质,培养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其积极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一、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在升学考试形势下,提高考试科目的成绩是必然的。因此,在学校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初级中学的体育教学中出现了一切教学围绕考试项目进行,考什么、教什么、练什么的现象。
1.片面追求体育中考的满分率
实施体育中考不仅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进程,而且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一项措施,学校因此重视体育教学,体育教学时间也得到了充分保证,同时激发了广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调动了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但是在面对升学率,以及用学生体育中考成绩来评价时,有些教师却将体育中考蜕变为体育教学的“指挥棒”,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练什么,压制学生死练、硬练,一味追求体育中考满分率,有些教师甚至把课外活动课和两操时间用作集训来提高学生成绩,这样充其量只是使学生暂时升学不拖后腿而已,有悖于体育中考的宗旨,也有悖于新课程下体育教学的理念。我们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设计好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课堂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2.体育课堂演变成集训课
当前,有些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与体育中考的相互联系认识不够,认为只要学生在体育中考“三项”中取得好成绩,就算完成了初中体育教学任务。因此,初中年级学生体育课就针对“三项”要求上课,有些教师甚至把体育课改上集训课。其结果,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受到一定的影响,学生的体育中考成绩并不一定很理想,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
3.忽视学生学习兴趣与个性发展
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体育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是针对“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场课”的现状提出来的。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兴趣,强迫学生重复机械练习“三项”内容,学生是不可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更谈不上主动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失去了体育锻炼兴趣,身体素质必然下降。
4.忽视学生终身体育教育
中考体育原本是激励学生积极锻炼身体,树立现代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的一种手段。但一些体育教师错误理解了体育中考的目的,通过临阵磨抢来提高学生的体育中考成绩。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靠平时的积累、长期的锻炼才能达到。因此,我们在体育课的教学中,要重视教给学生体育锻炼方法,让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体育锻炼方法用到课外,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氛围,产生极大的兴趣。学校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关键,是潜移默化的,它不仅要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体质基础,而且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只有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才能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特别是对学生培养自觉锻炼意识,要灌输终身锻炼理念,从根本上增进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把终身体育引入课堂,从而真正达到体育中考的目的。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使学校、社会都理解“体育加试”本身不是目的,更不是以此作为选择和淘汰学生的手段。它是一种育人考试,它的根本目的是从制度上解决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把“到操场上、到阳光下,到大自然中去陶冶身心”活动落到实处,促使学校、家庭共同重视学生体质和健康问题,促进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
2.加强体育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与业务培训。要求体育教师以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为指导,从实际出发,从学校体育所要培养学生的规模、层次考试,站在提高学校体育整体效益的高度。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先以落实大纲为主线,同时兼顾中考项目,有计划地把中考项目和大纲要求的教材内容结合起来搞好教学工作,使学生通过体育和其他锻炼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从而实现终身体育的教育目的。
3.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出发,针对出现的问题,因地制宜,完善考试办法。在考试项目的设置上应考虑减少学生个体发展差异所造成的差距,建立考试题库,同时在文化考试中,可在某门课程上设置一定比例的体育基础知识,以促进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的真正提高。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毛振明.体育教学内容改革与新体育运动项目.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 体育中考 初中体育教学 问题
体育中考已在全国施行多年,不仅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进程,而且提高了学校体育的地位,以及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它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不仅提高了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作责任感,改变了部分学生和家长对体育的偏见,而且促进了学生自觉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发展身体素质,培养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其积极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一、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在升学考试形势下,提高考试科目的成绩是必然的。因此,在学校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初级中学的体育教学中出现了一切教学围绕考试项目进行,考什么、教什么、练什么的现象。
1.片面追求体育中考的满分率
实施体育中考不仅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进程,而且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一项措施,学校因此重视体育教学,体育教学时间也得到了充分保证,同时激发了广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调动了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但是在面对升学率,以及用学生体育中考成绩来评价时,有些教师却将体育中考蜕变为体育教学的“指挥棒”,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练什么,压制学生死练、硬练,一味追求体育中考满分率,有些教师甚至把课外活动课和两操时间用作集训来提高学生成绩,这样充其量只是使学生暂时升学不拖后腿而已,有悖于体育中考的宗旨,也有悖于新课程下体育教学的理念。我们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设计好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课堂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2.体育课堂演变成集训课
当前,有些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与体育中考的相互联系认识不够,认为只要学生在体育中考“三项”中取得好成绩,就算完成了初中体育教学任务。因此,初中年级学生体育课就针对“三项”要求上课,有些教师甚至把体育课改上集训课。其结果,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受到一定的影响,学生的体育中考成绩并不一定很理想,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
3.忽视学生学习兴趣与个性发展
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体育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是针对“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场课”的现状提出来的。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兴趣,强迫学生重复机械练习“三项”内容,学生是不可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更谈不上主动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失去了体育锻炼兴趣,身体素质必然下降。
4.忽视学生终身体育教育
中考体育原本是激励学生积极锻炼身体,树立现代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的一种手段。但一些体育教师错误理解了体育中考的目的,通过临阵磨抢来提高学生的体育中考成绩。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靠平时的积累、长期的锻炼才能达到。因此,我们在体育课的教学中,要重视教给学生体育锻炼方法,让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体育锻炼方法用到课外,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氛围,产生极大的兴趣。学校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关键,是潜移默化的,它不仅要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体质基础,而且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只有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才能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特别是对学生培养自觉锻炼意识,要灌输终身锻炼理念,从根本上增进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把终身体育引入课堂,从而真正达到体育中考的目的。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使学校、社会都理解“体育加试”本身不是目的,更不是以此作为选择和淘汰学生的手段。它是一种育人考试,它的根本目的是从制度上解决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把“到操场上、到阳光下,到大自然中去陶冶身心”活动落到实处,促使学校、家庭共同重视学生体质和健康问题,促进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
2.加强体育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与业务培训。要求体育教师以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为指导,从实际出发,从学校体育所要培养学生的规模、层次考试,站在提高学校体育整体效益的高度。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先以落实大纲为主线,同时兼顾中考项目,有计划地把中考项目和大纲要求的教材内容结合起来搞好教学工作,使学生通过体育和其他锻炼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从而实现终身体育的教育目的。
3.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出发,针对出现的问题,因地制宜,完善考试办法。在考试项目的设置上应考虑减少学生个体发展差异所造成的差距,建立考试题库,同时在文化考试中,可在某门课程上设置一定比例的体育基础知识,以促进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的真正提高。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毛振明.体育教学内容改革与新体育运动项目.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