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霍克尼艺术观念中的“移动焦点”

来源 :美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eed5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卫·霍克尼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中国传统绘画对他的艺术变革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1983年,霍克尼读到乔治·罗利的《中国画原理》一书,该书中提到“移动焦点碌则令霍克尼大受启发.在此基础上,霍克尼形成了以”移动焦点“为核心的艺术观念.本文重点阐释霍克尼”移动焦点\"观念的内涵,以及他面对纷繁复杂的当代艺术观念和作品,如何给出的自己独特的应对方案.
其他文献
对先秦两汉画家来说,“手”是一个难题.到顾恺之宣称“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时,手的描绘才不再成为问题.考察先秦至魏晋绘画实物,可以发现中国画家对手的再现能力有一个逐步提升的进程,最终在公元4世纪达到高峰.这一进程不能完全从中国内部获得解释,佛教艺术的传入可能也起到部分作用.
公共艺术是城市阶段性发展的标志,是一种当代文化的社会形态.场所又与我们日常的城市生活、居住空间,记忆中的人、物、事之间密切关联.换言之,公共艺术的场所精神不仅是艺术家个人创作的体现,亦是公众意识的表露,更是时间与空间的缔造.因此,本文从“场所精神”的角度出发,以武汉“大禹神话园”为例,探讨公共艺术创作的路径.在此过程中,厘清艺术与场所,与公众的关系,旨在诠释如何用公共艺术讲好场所故事并彰显场所精神.
真实世界本身的实存性,是通过符号与人的感知打交道实现的,因而必然是符号化、媒介化的.鲍德里亚称这些媒介生成物为超真实(hyperreality).视觉图像是一种有弹性的变形,突破像似的都是一种“超真实”,任何一种再现的结果都是对时间、空间的切割.今天,现实本身就是超真实的,电子图像融合了视觉与听觉,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以及真实与虚假的二元对立,进而让人感知错乱.媒介制造了超真实.如今现实就是超现实主义的.当生活转化为图像与景观,它自身就成为了审美.而这种超真实的符号世界在新媒体艺术里有着最为明显的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