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中阶段学校督导评估体系的思考

来源 :人民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hoku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阶段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2020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91.2%,表明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已从“数量时代”进入“质量时代”.督导部门要以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为契机,以高质量的教育督导助推高中阶段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其他文献
认真研读了 2021年《人民教育》第24期《做优做强学校教育全面提高落实“双减”工作水平》后,受益匪浅且感同身受.落实“双减”,并将“双减”与教学工作相融合,能快速有效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rn优化作业设计,提升作业管理水平.作业管理既要“压总量、控时间”,又要注重“调结构、提质量”.提高作业设计能力,切实改进、创新作业内容和形式,减少机械重复练习,精心选择与学生基础相适应、重在迁移运用的内容,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教师要加强作业批改、反馈,对学有困难的学生重点帮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
期刊
“双减”政策背后的核心主张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双减”政策强调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与素质教育提升,为改善乡村师资配置和提升体音美教师地位带来契机.未来应借力“双减”政策要求,科学推进教师轮岗并从教师招聘入口优化供求关系,以促进城乡师资均衡配置;切实推进“五育”并举,推动各学科师资均衡发展.
黄河是中国人民的母亲河,诞生于黄河沿岸流域的黄河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具典型性、最具影响力的优秀传统文化.新媒介时代下黄河文化受到互联网二次元文化、饭圈文化、耽美文化的冲击,但通过打造一批黄河特色文化名片,借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联动传播,必然可以使人们深刻认识到黄河文化的内涵和本质,与黄河文化建立真正的情感共鸣和身份认同.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发布以来,“双减”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但是仍存在诸多挑战.深入推进“双减”,可以基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视角,深入理解“双减”的战略定位,明确其目标定位、关键任务与推进动力,从客观审视校外培训机构的价值、加强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推动教育治理现代化等方向加强探索.
“双减”是回归教育初心,推动按规律办教育,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重大举措.切实做到减量不减质,需要在学习方式和教学结构上作出实质性改变,真正将授受和操练的被动课堂转变为主动学习和教-学共生的过程,以确保教学有效.本文基于学习科学研究的新发现,探讨“双减”背景下学习方式变革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期刊
自然教育是新时代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诉求.国家公园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教育功能,是自然科普教育的“宝库”、自然体验教育的“圣地”、自然价值教育的“殿堂”.其设立能够唤醒民众意识,促进自然教育开展;提供教育资源,充实自然教育体系;创新教育实践,提高自然教育质量,是推进自然教育的重要抓手.要释放国家公园的自然教育功能,推进自然教育的顺利开展,需要通过完善发展规划体系,提高自然教育效率;健全产品服务体系,构建自然教育共同体;建立组织保障体系,形成自然教育制度屏障等路径来实现.
2021年以来,教育部加快了推进中考省级统一命题的步伐,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都在采取措施,筹划落实这一政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不少省份多年来采用中考市级统一命题的做法,现在为什么要实行省级命题?rn实行中考省级统一命题的政策,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最早提出的.文件明确要求:“稳步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省级统一命题.”
期刊
德昂族没有文字,德昂族祖先在一次次战乱中迁徙,把自己的所见所想转化成生活用品等保存下来,这些都是德昂族人民的智慧和文化结晶.方法:本文主要阐述了在现代茶室空间日益完善的市场下,以茶器设计为媒介,对德昂族竹编艺术元素进行提取,形成新的符合当代的大众符号.目的:探讨德昂族竹编茶具品牌化的创新思路和创新方法.结论:形成德昂族茶具品牌线路,对德昂族传统工艺文化传承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本刊讯(记者 张琴)近日,苏州稻香村还将天猫平台的“稻香村食品旗舰店”改版升级,网页以全新的手绘风设计,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校园人物元素,整体搭配元气满满.还有精准丰富的内容展示,图文并茂的形式,为消费者提供更有品质与设计感的产品选择,以及更具年轻潮酷且趣味好玩的互动体验,吸引了众多吃糕群众前来打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更好地落实中央部署,我们对国内外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提出学、行、信融合的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模式.该教育模式经过近十年探索,形成了理论上可阐释、逻辑上可贯通、实践上可操作的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方式,经实验学校实践试验,有效解决了教与学、学与行、行与信之间脱节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