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和习惯养成探微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yc198610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目前普遍存在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较差的现象,作者通过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实践和探索所得出,学校体育要为学生打好终身体育基础和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前提。
  【关键词】体育教学 体育意识 体育习惯 教师 学生
  体育意识是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按照个人对体育的认识,采取个人认为正确有效的方式以决定行为的心理活动。体育习惯是学生在不断重复的练习中而形成的固定化的行为方式,它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成长。
  一、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1、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就应有意识的把思想教育有机的渗透到学校体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去,在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的同时,提高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的体育兴趣。
  2、排除各种消极因素的干扰,提高师生的体育积极性
  学校体育的消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出于条件限制,将就着教与学。对于很多学校而言,由于体育器材、场地设施、师资力量上的“贫泛”,导致许多的教学内容不能开展。学生也就只能学到零碎的、间断的、毫无系统可言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受到极大的制约。(2)学校的认识不足,管理不善。由于学校体育得不到就有的重视,加之管理不善,而挫伤了师生的积极性。教师觉得教多教少、教好教坏一个样,于是就能教多少就教多少,教成什么样就教成什么样;而学生则认为,学与不学、学好学坏也没什么区别,也就想学什么就学什么,能学多少就学多少。要想排除这些干扰,首先必须提高认识,加强责任感。
  3、加大意识教养的力度
  3.1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体育教学既要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术的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过程,又要通过体育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和思想性,不断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
  3.2充分发挥体育竞赛的激励作用
  体育竞赛是促成学生体育情感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竞赛的参与不同于一般的参与,它是全身心投入的一种参与,是技术、战术与身体素质的较量,也是意志的较量。而且这种较量是出于参与者自觉自愿的。因此也就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但这里所讲的竞赛,不单是指运动会等一类的竞赛,还必须包括体育知识竞赛等以健身为主要目的一切非正式比赛。这种竞赛不仅参与面、受益面广,而且时间、场地器材也不受条件限制。
  3.3充分发挥体育宣传的导向作用
  要有效培养学体育意识,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相互配合,充分发挥体育宣传的导向作用。第一,端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认识,正确区分健身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关系,深刻理解学校体育对培养人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第二,要引导学生直接参加体育锻炼,因为学校体育的根本在于实践。
  4、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培养学生高尚的体育情操
  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的途径,校园体育文化具有丰富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树立和提高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意识以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
  组织校园体育活动,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开展体育锻炼、体育表演、体育比赛、体育专题讲座、体育演讲比赛、图片资料展示等活动,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及体育意识;组织好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利用丰富多采的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锻炼意识和积极性;上好体育课,充分利用体育课时间加强体育文化的宣传,学习体育文化知识、介绍锻炼身体的方法及内容;举行体育竞赛、演讲赛、图片资料展览等来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增强校园文化氛围。
  4.2培养学生观赏体育比赛的能力
  观赏体育比赛,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热爱体育活动,欣赏体育的重要手段,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欣赏体育比赛,要做到:(1)让学生了解基本规则,学习技术、战术知识,变“看热闹”为“看门道”。(2)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3)组织好学生参加观摩比赛,在观看比赛前,对所观看项目的规则、技术、战术特点等作适当的介绍,使学生在观看时熟悉比赛的内容,激发学生观看的兴趣。观摩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及时进行总结。(4)组织专题讲座。
  二、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
  1、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促使體育习惯养成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只有兴趣,才能使人有坚持的自觉性。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或身体素质练习时,不妨一改传统的教育模式,而采取教师先提出练习要求,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设想各种动作,达到要求,完成任务。另外,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挥其优势,激发其主动性。在学生受到挫折时。在及时给予关心、帮助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促使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的养成
  学校体育不只是直接为增强学生体质服务,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锻炼的方法,培养自觉锻炼的习惯和自学自练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严格训练学生。同时在教学中,要注重联想。通过联想,可使学生触类旁通,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活化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刘清黎.体育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3.
  [2]体育心理学教材编写组.体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正>语文学科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上应让学生掌握易懂、有用的文体知识,这是形成学生语文能力至关重要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马氏通备劈挂拳的产生时间,地点,传承的主要人物,主要的思想进行挖掘和探究。旨在使的人们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马氏通备劈挂拳,为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的武术文化作出贡献。  【关键词】劈挂拳;马氏通备劈挂拳  1.劈挂拳发展的源流  劈挂拳,古称披挂拳。多数人认为披挂拳在明代已广泛流行于民间,这里在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有“抛架子抢
目的评价重庆市某劳教所劳教青少年艾滋病知识及心理健康状况干预效果。方法 2008年采取艾滋病知识集中宣讲、互动教育、健康知识宣讲、个人及群体心理辅导等方法进行9个月的
考察纵横弯曲下直梁的强迫振动的运动方程,利用动响应分析中主振型的正交性,将微分方程解耦合,把多自由度系统转化为单自由度系统的模态响应问题,再将各个模态的响应叠加得到
为探究水泥用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在相同水胶比下,设计采用基准水泥用量为250 kg/m~3,以50 kg/m~3递增的5组不同水泥用量,对混凝土强度、变形性能、抗冻性及抗化学侵蚀
【摘要】 在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思维,做到与时俱进,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和教育,采取适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在做好体育基础教学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中,笔者在通过大量的实践调查和文献研究之后,提出了一些优化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略,希望能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初中体育;学生发展;综合能力;教学模式  一、激发学生
采用辉光放电质谱法(GD-MS)同时测定了高纯钽样品中76种元素,比较了两种不同构造放电池的影响。大多数元素的常规分析检测限在1~5 ng.g-1,主要金属杂质含量与采用ICP-MS法定
【摘要】情境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师生互动,相互交融,让学生以生活化的视角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发挥,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本人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手段、创造活跃的教学氛围、把握教学重难点、加强自主探究、培养合作意识、给予奖赏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小学 数学 情境教学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