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作业的评改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wu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作业是获取、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但在目前的教学活动中,不重视评改方式改革,作业评改效能低下。笔者尝试采用多元化的作业评改方式,以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评改的效能。
  一、丰富批改符号,明确作业错因
  日常教学中数学作业的批改,教师一般以“√”和“×”来评判学生作业的正误,这种单一的批改符号反馈信息量小。很多学生看到“×”却找不到错误的根源,订正以后还是错。为此,在作业评改中,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丰富数学批改符号,尽可能地让批改符号包含最大限度的信息,以利学生明确错因,及时订正。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符号过多容易混淆,我便在“√”和“×”的基础上引进学生喜闻乐见的简笔画或卡通贴纸来评改,如书写工整、格式正确的画一个“笑脸”;方法独到的画一个“大拇指”;作业粗心、书写不整洁的画个“哭脸”,使学生羞愧的同时能够乐意修改错误。随着年级的提高就可以在约定俗成的前提下逐步增加符号,如用“☆”来肯定学生在某一道题的解法上的新颖独到,用“△”来表示学生在解题思路上是正确的但在书面表达或者计算上还存在一点小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哪些步骤理解错了,就在那步上画“○”,把错误之处圈起来,以减少学生寻找错误原因的时间;哪一步没解答完整就用“……”来提示,促使学生去好好想想,还有哪些答案;哪一步没读懂就用“”加醒目的“?”指出,提示学生重新思考、分析,而不是用一个大“×”全盘否定。
  运用这些符号评改数学作业,指出其中的错误、给予适当的启发,既简洁又实用,不仅能让学生主动改正错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学习能潜,還能克服学生思维定势,开拓思路,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
  二、引入数学评语,注入作业情感
  美国心理学家佩奇曾通过实验发现,教师评改作业有无评语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兴趣的影响有显著差异。为激发学生的作业热情、提高数学作业批改的效能,我有意识地引入数学评语,并注入个人情感。当然作业中的评语应简洁而富有激励性,委婉而不伤自尊心。数学评语可从纠正错误、提示方法、评价优点、激发潜能等方面入手书写。
  对待作业本的错题,我习惯于利用“认真审题,想清意思,再解题”、“请验算,再找出错误”、“运算顺序对吗”等数学评语,来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解答过程进行回顾和检查,找出错误的原因及正确解答的途径。评语让学生感受到好似与老师在互相交流,避免了一个简单的“×”带来的心理负担。如在解答应用题“某商品促销时降价20%,促销过后涨了20%,这时商品价格是原价的百分之几”时,学生因为没有理解到题目中两个“20%”的标准量不一致而导致错误,通过评语“谁的20%”可提示学生要注意找出此类题目中相对应的“单位1”的量。特别是学生在解应用题及利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时候,因为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不明确而产生的错误,这个时候倘若能够运用诸如“先找准数量关系式”、“用逆推方法试试看”、“第二步该干什么”、“简算的依据是什么”等寥寥几字的数学批语,就能给学生以思考方法上的提示。
  数学作业批改中恰当地使用评语,从学生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作业。改变了单一的百分制或等级制量分方法的呆板与片面,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形成,更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三、转变评改主体,增加作业频率
  传统的作业评改主体仅限于教师,学生做、教师改,学生忙、教师更忙,其实,在平日的作业评改中有些则完全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评改,通过师生共改、学生自改、生生互改,将教师作业评改那种单调乏味的辛勤劳作变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反思、自我发展的愉快过程,在相互沟通中增进了解,形成积极、友好、平等、民主的评价关系,既适时减轻了教师负担,又增加了学生二次作业机会,因为参与评价无疑是一次隐性的作业过程,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作业的评改效能。
  作业评价主体的改变,不只是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精神,而且是在评价他人与自己的过程中多次反复地操练着题目,极大地提高了作业评改的效能。
  四、注重分析整理,完善作业环节
  在作业评改过程中,部分教师喜欢通过对较为集中的错误进行讲解、组织订正、再次批改等方法作为作业评改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有许多教师只批不改或只改不评而把通过批改让学生知道正误作为作业流程的最后一关。这样,就使得作业及其评改的效益大打折扣。为更好地巩固作业评改效果,必须在评改后注重分析整理,通过建立教师与学生作业档案、在班级墙报设立作业专栏等方法完善作业评改环节。
  比如,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把学生作业中易犯的典型错误的原因分析、学生作业中的巧妙解法、从众多资料中筛选编制而成的某一作业专题资料等认真做好分类登记,以便建立全面的“作业档案”。从作业档案中充分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一般性错误,总结学生的认知特点、作业规律,以促进教师的教学调整及经验积累。再如,指导学生建立个人作业的“错题档案”,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本子把作业、测验中的错误题目与解法记录下来,并分析出错误原因,运用正确的解法订正。每星期或每单元结束时都要把错题整理一遍上交,教师对每个学生的错题本作出不同的评价,及时表扬鼓励整理清楚、改正仔细的学生。
  数学作业评改中丰富批改符号、使用情感评语、转变评价主体、注重分析整理,不仅能从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作业,而且能帮助学生发展潜能、树立信心、激发热情,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作业评改的功效。多元化的作业评改方式如鲜花和小草点缀着学生们那繁忙而单调的学习生活,似涓涓细流滋润着学生们那干涸而焦裂的心田。让小学数学作业评改效能最大化,我将为之努力不懈、探索不止!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秋千”在古代诗词中,代表一种快乐的生活或者美好的时光。比如,苏轼《蝶恋花》中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冯延巳《菩萨蛮》中有“花影卧秋千,更长人不瞑”。这里,词人说花儿都飞过秋千而去。花儿随风而去,实则暗示了女主人公青春如花儿一样逝去。可以说,最后一句,以景结情,从最深度上表现了
期刊
【摘 要】 小学生作文是学生学习作文的启蒙阶段,对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小学教育处于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做好该阶段的教学工作不仅对于学生,对于整个教育行业的发展也是有帮助的。作文是语文学科的一部分,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小学作文的教学研究成了整体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就小学作文教学来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一句饱含对历史深沉的审视,对现实冷静的洞察,对未来辩证的思索的至理名言。民族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潜能的开发,基础在教育,关键在教育。所以有人说,创新就是教育的终极存在的价值所在,就是教育的真谛所在。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做为一名数学教师,
【摘 要】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要完成这项教学任务并非易事,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个“读写”结合的强化训练方针,促使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阅读”是一门学问,学生阅读也要讲究方法。不但要让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广泛阅读,而且要有重点地选取文章细心地阅读。当然“多读”还是个准备阶段,关键还在于“多练”上。通过随机小练笔,针对性练笔,每周一作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关键
【摘 要】 小学语言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在听说读写的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是侧重写的训练,而忽视了读这方面的训练。语文课的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通过熟读文章和背诵,学生就可以将书面上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才能有效地提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数学是开启科学知识的一把钥匙,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逻辑性思维,提高学生智力的关键。可见数学是多么的重要,但我调查后的结果令人沉思,好多学生都不喜欢数学,怕学数学,但不得不学数学,造成讨厌数学,甚至有好多学生考学后发誓不再学数学,甚至有好多人不喜欢做数学老师,这是为什么呢?怎么做才能使学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培养阅读能力 是高中英语教学目的之一,阅读的过程是对语言的认知过程,阅读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可以训练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欣赏英语文学作品的美,通过自然渗透,陶冶学生良好的情操。  一、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  阅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