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力造价偏高的主要原因是建设水平过高、管理复杂与决策阶段控制力不够、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本文针对以上几点,提出相关管理措施。
关键词:建设标准;项目法人;限额设计
最近几年,电力建设发展迅速,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国民生活质量,但电力工程造价的偏高,输变电工程项目建设投资规模增加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电力建设的良性发展,浪费了国家的人力财力物力。因此,控制电力造价,是电力项目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对影响电力工程造价的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就有关对策进行了探讨。
1导致造价偏高的主要原因
1.1项目的建设水平和技术过高
装备项目的建设水平主要指建设规模、建筑标准、技术装备、配套工程等方面的标准。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投资估算的重要依据。建设标准是否合理,对控制工程造价有很大影响。电力工程一味地追求高建设水平,高技术标准,不考虑当地实际情况,是造价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1.2管理复杂
工程造价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都有直接關系。现阶段,有的建设项目管理混乱,责权利不够清晰,管理单位过多,形成多头管理,主要表现在批钱与给钱不是一个单位,用钱与还钱不是一个单位。而工程造价的高低与这些单位利益挂钩的程度不同,因此这些与造价相关的单位对造价高低要求也就大不相同。这对造价的控制很不利。目前基本建设中没有一个有权威的部门来管理基础投资,在实际工程中是谁都管,但到关键时又谁都管不了,所以工程造价管理长期以来处于实报实销状况。
1 .3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控制力不够
项目的决策依据是工程初期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可行性研究不仅要分析项目目是否可行,更重要的是对方案进行对比论证。所谓对比论证,即是在几套方案中,反复对比,选择出的工程不仅要求方案技术合理,施工可行,在投资方面也应尽可能偏低。选择性价比偏高的工程,使项目的投资在项目论证初期就使造价得到有力的控制,也即投资估算得到控制。但是由于时间精力等主客观原因,导致在方案比较论证方面工作细度不够,备选方案少。直接的结果是使工程投制估算未得到有效控制,而投资估算对工程投资起直接控制作用。估算未得到控制,必然导致后期造价偏高。
1.4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4.1工作任务重、工作粗糙
由于社会用电量的大幅度增加,电力重建任务重,电力工程的建设在加快进行,各级电力勘测设计单位承担的设计任务也日益增多。在遇到设计任务重、时间紧的时候则造成了项目设计成果粗糙、设计深度不够、概预算缺项和漏项的情况,使工程造价得不到有效控制。
1 .4.2设计与勘测脱节
勘测与设计脱节现象的存在也造成了一些项目的投资浪费或投资增加,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工程勘测人员与设计人员配合不紧密造成的。
基于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对策:
(1)确定合理项目的建设标准。建设标准应根据投资者实际情况与技术有一定先进性来制订。标准订得过高,只能无谓地增加造价,浪费投资。标准订得过低,达不到先进适用、高效运行、安全可靠的技术标准,不利于技术进步。现阶段大多数建设项目应采用中等适用、适当超前、安全可靠、运行经济的标准,既要考虑现时投入,又要考虑长远效益。技术装备的选择和工艺设计应充分应用技术经济原理和价值工程理论,分析其投入产出,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2)推行项目法人制。加强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治理。控制电力工程造价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必然碰到的问题。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的前提下,造价治理从初步设计审查,施工图和施工中的重大设计修改,直至调概,凡属大中型工程。统一由中心主管部门或其授权单位进行控制。目前的调概方法不得不将合理的物价上涨与不合理的超标建设、浪费,甚至违法乱纪等问题混在一起处理。漏洞很多,实质上是实报实销。要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和避免集权过多产生的官僚主义,必须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由责、权、利统一的项目法人从工程前期到后期进行全过程治理。在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治理过程中,应选拔高素质的项目经理,并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项目治理班子,这是控制工程造价的要害。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后,还必须建立一整套的约束机制,包括政策控制,董事长、总经理资格控制,决算审计,纪律监察及造价控制。
(3)电力工程决策阶段造价管理的改进对策。可研阶段,深入现场,调查研究,搜集工程的有关资料,对工程进行多方案分析比较,提出最优方案。最优方案不仅在技术上要先进、可行,而且在经济上要合理。一般来说,先进的技术方案劳动生产率高、产品质量好,但是所需的投资较大,因此。要认真进行经济分析。根据我国国情和企业的经济实力,确定先进适用、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工艺技术方案。在电力建设项目中,设备投资约占总投资的40%-50%,在设备设计与选型过程中应尽采用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生产的设备,尽量立足国内。
决策阶段电力工程造价控制的目的是按照决策的内容使电力工程造价全面地、准确地反映建设项目所需的投资,为建设项目正确投资提供可靠的技术经济指标。加强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管理,严格报批程序,做好投资估算工作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项目投资估算,要经有咨询资质的单位进行评估,负责评估的单位要认真分析项目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并刘项目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价。投资估算是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的。一项好的可行性研究应通过多方案的投资估算及技术经济评价比较,向投资方推荐出最佳的方案。其研究结论,应使投资方明确,从经济角度看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建设;使主管部门明确,从国家角度看该项目是否值得支持和批准。该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此项目是否有效益,重点则是技术经济评价。这就要求技经人员所搜索掌握的数据必须真实可靠,由此得出的结论才能成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4)推行限额设计。推行限额设计有利于强化设计人员对工程全过程的造价意识,有利于经济管理人员及时进行造价计算,为设计人员提供信息,使勘测设计小组内部形成有机整体,克服设计深度不够及勘测设计相互脱节的现象,改变设计过程不算账、设计完成见分晓的现象,使投资达到动态控制的目的。同时,推行限额设计还可以促使设计和造价人员进行项目全寿命费用的分析,使他们不仅要考虑项目一次性投资,还要考虑施工阶段和运行后的经济费用。比如:在输变电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对于主变容量选择、主接线方案的确定和线路选线定位以及在雷区的防雷,冰区的避冰、抗冰、防冰、融冰等对运行成本影响较大设计方案的优化时,就有利干设计人员进行全面分析、仔细考虑,认真权衡,最大限度降低工程成本,在投资限额内控制好工程造价。
当然,影响电力工程投资的因素还很多,控制对策也不少,以上只是笔者认为主要的几部分。
参考文献:
[1] 孙宾,朱淑风.设计优化——降低工程造价的重要途径[J]l电力技术经济,2000,12(6):43—45.
[2] 电力工程造价与定额管理总站.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15—41.
关键词:建设标准;项目法人;限额设计
最近几年,电力建设发展迅速,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国民生活质量,但电力工程造价的偏高,输变电工程项目建设投资规模增加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电力建设的良性发展,浪费了国家的人力财力物力。因此,控制电力造价,是电力项目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对影响电力工程造价的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就有关对策进行了探讨。
1导致造价偏高的主要原因
1.1项目的建设水平和技术过高
装备项目的建设水平主要指建设规模、建筑标准、技术装备、配套工程等方面的标准。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投资估算的重要依据。建设标准是否合理,对控制工程造价有很大影响。电力工程一味地追求高建设水平,高技术标准,不考虑当地实际情况,是造价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1.2管理复杂
工程造价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都有直接關系。现阶段,有的建设项目管理混乱,责权利不够清晰,管理单位过多,形成多头管理,主要表现在批钱与给钱不是一个单位,用钱与还钱不是一个单位。而工程造价的高低与这些单位利益挂钩的程度不同,因此这些与造价相关的单位对造价高低要求也就大不相同。这对造价的控制很不利。目前基本建设中没有一个有权威的部门来管理基础投资,在实际工程中是谁都管,但到关键时又谁都管不了,所以工程造价管理长期以来处于实报实销状况。
1 .3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控制力不够
项目的决策依据是工程初期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可行性研究不仅要分析项目目是否可行,更重要的是对方案进行对比论证。所谓对比论证,即是在几套方案中,反复对比,选择出的工程不仅要求方案技术合理,施工可行,在投资方面也应尽可能偏低。选择性价比偏高的工程,使项目的投资在项目论证初期就使造价得到有力的控制,也即投资估算得到控制。但是由于时间精力等主客观原因,导致在方案比较论证方面工作细度不够,备选方案少。直接的结果是使工程投制估算未得到有效控制,而投资估算对工程投资起直接控制作用。估算未得到控制,必然导致后期造价偏高。
1.4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4.1工作任务重、工作粗糙
由于社会用电量的大幅度增加,电力重建任务重,电力工程的建设在加快进行,各级电力勘测设计单位承担的设计任务也日益增多。在遇到设计任务重、时间紧的时候则造成了项目设计成果粗糙、设计深度不够、概预算缺项和漏项的情况,使工程造价得不到有效控制。
1 .4.2设计与勘测脱节
勘测与设计脱节现象的存在也造成了一些项目的投资浪费或投资增加,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工程勘测人员与设计人员配合不紧密造成的。
基于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对策:
(1)确定合理项目的建设标准。建设标准应根据投资者实际情况与技术有一定先进性来制订。标准订得过高,只能无谓地增加造价,浪费投资。标准订得过低,达不到先进适用、高效运行、安全可靠的技术标准,不利于技术进步。现阶段大多数建设项目应采用中等适用、适当超前、安全可靠、运行经济的标准,既要考虑现时投入,又要考虑长远效益。技术装备的选择和工艺设计应充分应用技术经济原理和价值工程理论,分析其投入产出,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2)推行项目法人制。加强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治理。控制电力工程造价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必然碰到的问题。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的前提下,造价治理从初步设计审查,施工图和施工中的重大设计修改,直至调概,凡属大中型工程。统一由中心主管部门或其授权单位进行控制。目前的调概方法不得不将合理的物价上涨与不合理的超标建设、浪费,甚至违法乱纪等问题混在一起处理。漏洞很多,实质上是实报实销。要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和避免集权过多产生的官僚主义,必须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由责、权、利统一的项目法人从工程前期到后期进行全过程治理。在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治理过程中,应选拔高素质的项目经理,并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项目治理班子,这是控制工程造价的要害。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后,还必须建立一整套的约束机制,包括政策控制,董事长、总经理资格控制,决算审计,纪律监察及造价控制。
(3)电力工程决策阶段造价管理的改进对策。可研阶段,深入现场,调查研究,搜集工程的有关资料,对工程进行多方案分析比较,提出最优方案。最优方案不仅在技术上要先进、可行,而且在经济上要合理。一般来说,先进的技术方案劳动生产率高、产品质量好,但是所需的投资较大,因此。要认真进行经济分析。根据我国国情和企业的经济实力,确定先进适用、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工艺技术方案。在电力建设项目中,设备投资约占总投资的40%-50%,在设备设计与选型过程中应尽采用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生产的设备,尽量立足国内。
决策阶段电力工程造价控制的目的是按照决策的内容使电力工程造价全面地、准确地反映建设项目所需的投资,为建设项目正确投资提供可靠的技术经济指标。加强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管理,严格报批程序,做好投资估算工作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项目投资估算,要经有咨询资质的单位进行评估,负责评估的单位要认真分析项目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并刘项目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价。投资估算是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的。一项好的可行性研究应通过多方案的投资估算及技术经济评价比较,向投资方推荐出最佳的方案。其研究结论,应使投资方明确,从经济角度看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建设;使主管部门明确,从国家角度看该项目是否值得支持和批准。该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此项目是否有效益,重点则是技术经济评价。这就要求技经人员所搜索掌握的数据必须真实可靠,由此得出的结论才能成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4)推行限额设计。推行限额设计有利于强化设计人员对工程全过程的造价意识,有利于经济管理人员及时进行造价计算,为设计人员提供信息,使勘测设计小组内部形成有机整体,克服设计深度不够及勘测设计相互脱节的现象,改变设计过程不算账、设计完成见分晓的现象,使投资达到动态控制的目的。同时,推行限额设计还可以促使设计和造价人员进行项目全寿命费用的分析,使他们不仅要考虑项目一次性投资,还要考虑施工阶段和运行后的经济费用。比如:在输变电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对于主变容量选择、主接线方案的确定和线路选线定位以及在雷区的防雷,冰区的避冰、抗冰、防冰、融冰等对运行成本影响较大设计方案的优化时,就有利干设计人员进行全面分析、仔细考虑,认真权衡,最大限度降低工程成本,在投资限额内控制好工程造价。
当然,影响电力工程投资的因素还很多,控制对策也不少,以上只是笔者认为主要的几部分。
参考文献:
[1] 孙宾,朱淑风.设计优化——降低工程造价的重要途径[J]l电力技术经济,2000,12(6):43—45.
[2] 电力工程造价与定额管理总站.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