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失语症”到“巴列塔”——多重视阈下中国古代文论的人文意蕴及其传承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buwanlebuxing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失语症”与“巴列塔”是对当下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两个阶段的形象概括,并由此生发了中国古代文论在现代转型中所面临的严峻学理困境。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生存空间进行梳理,在文化焦虑的压抑下秉承中国古代文论的人文意蕴旨归,促使中国古代文论的精深理路成为一种“在场”的、“在路上的”言说是我们当前的紧迫重任。中国古代文论有必要在自身的论阈中彰显“人文”的矛盾张力,以“合和”范式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呈现给我们一个真实的“人文”世界。
其他文献
基层社会组织应该在社会建设里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在“大政府,小社会”背景下,基层社会组织始终游离于社会建设主体的边缘。党的十七大提出发挥基层社会组织在乡村社会建设中的
《列女演义》署名为“东海犹龙子演义”,并且序文后钤有一方“龙子犹印”的印鉴,因此学者或直接认定此书就是冯梦龙的作品,或承认此书大部分是冯梦龙所作,即认为现存此书是后人在
词汇能力是言语产生的核心组成部分,词汇学习和记忆质量会从词汇能力反映出来。本实验使用高低频词汇表,从语音、词性、词法、语义和相关词等词汇子系统,研究学生在进行视觉
20世纪30年代初,鲁迅参与了“文艺大众化”讨论、对“民族主义文学运动”的斗争和对“自由人”、“第三种人”的批判。在这一过程中,他展现了超越当时左翼文艺界的价值指向。同
教育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对一国教育主权的弱化和侵蚀,同时也对教育主权提出了分层的必要。我们应当坚持教育主权的发展观,在合理分层的前提下,对教育主权进行科学的让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