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动能夯实县域高质量发展根基

来源 :当代县域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ie830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越走越宽广,将更好发展自身、造福世界。”
  8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给“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外籍青年代表回信中说。是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已显示出灿烂前景。8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905亿元。与此相对应的是,今年上半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長23.5%,其中,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05%、69.8%、48.1%,增速喜人,势头强劲。
  在新冠肺炎疫情仍未止歇的情况下,取得如此成就令人惊叹,尤其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蓄积起更加澎湃的新动能,为高质量发展拓展出更广阔的空间。
  此间,县域经济的亮点同样令人振奋。8月4日,由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1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发布,2020年,百强县中GDP突破千亿级别的“千亿县”达到38个,较上年增加5个,县域双循环末端“压舱石”的地位和作用凸显。
  尤其是西部强省四川的县域经济表现抢眼,2020年新增西昌市、简阳市2个百强县。为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四川发文重点培育13个县(市、区)冲击全国百强县、百强区,彭州市、江油市、金堂县、仁寿县等产业集聚区和产业优势县(市)正蓄势聚力,培育新动能,夯实发展根基。
  县域强,基石固。产业是发展之魂、民生之基;县域强的根本落在产业强。2020年“百强县”65席为东部县域,其产业强是主因。因而,谋增长的关键是要着力推进新产业、新经济、新业态的成长。东部县域紧扣节能环保、信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力促产业转型升级;中西部县域积极创建更加优惠、优良的产业发展环境和条件,更大力度地推进“放管服”改革,营造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招大引强,融入区域产业链,培育并推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郡县治,天下安。推进县城更新行动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做优做美特色城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通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通过“快递进村”引导数字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下乡入村,让乡村更便利,生活更舒心。
  新动能正推动着县域经济加速发展,新格局下,县域的现代化新道路已越走越宽广。
其他文献
水资源税改革在我国十个省市区试点改革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目前,在全面推广过程中存在着征税环节设计不合理、税收征管不完善、水资源税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根据试点改革实践经验和国内水资源税征收案例,从税收征收环节设计优化、税收征管体系的优化、加强水资源基础设施的投入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作为企业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业务和财务的有机融合能有效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企业数据共享,进而实现企业资源配置最优,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越来越成熟的信息技术和支持性的宏观政策为业财融合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但是企业财务人员能力不足以及部门“领地意识”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挑战。通过分析业财融合的定义、必要性和可能遇到的机遇与挑战,这篇文章给出企业如何实现业财融合的建议。
《中外历史纲要》已施教有年,每课、每单元既有与以往教材相似或相同的表述,也有诸多历史的新解和新说。作为一线教师,对于熟悉的内容、公开教学常选的课文如何创新教学,对于呈现的新解和新说又该如何向学生传递新意,是新教材背景下应该熟谙的问题,本文即以《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的教学设计为例,以求在探索中践行与落实新课程的素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