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使命

来源 :求学·高分作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tianmei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站在秋与冬的交界线上,闭着眼,朔风夹杂着冬天的嘶吼席卷而来。整片天地,又要经历一次撕心裂肺的疼。
  枯死的枝条,嶙峋的树干,完全没有了昔日的光华。深浅不一的灰色纹路布满了树干,像细细的恐怖的疤痕,爬在大地的身体上,肆意扩张。秋日里落下的带着黄斑的叶子层层叠叠,黑色的蚀边似乎会无尽地放大,像饱经风霜的老人的皮肤,斑斑点点,沟壑纵横,让人不忍再多看一眼,似乎目光再多停留那么一秒,干涩的眼睛也要被凛冽的寒风刮出泪来。那么,来一场雪吧。厚厚的盐霜撒在大地的伤口上,要把那疼痛像针一样,深深地扎到骨头里去。
  没有雪,没有零下几十度的寒冷,还有常青的乔木在寒风中傲立。南方温和的冬天,犹如一把藏在笑容里的刀子,猝不及防地刺出来。一切都习惯了舒适温暖的天气,当遇上突如其来的寒潮时,只能措手不及地被打得一败涂地。乔木原来高昂着的头,现在再也直不起来了。地里冬种的蔬菜,收缩着身躯等待死亡。挂了雪的山上,白茫茫的像飞舞的挽联。空气里充满了郁结与忧愁的味道,深陷其中,无法自救。
  冬天,意味着疼痛吧。我像所有不满于现状而异想天开的少年一样,思考着冬天的使命。是春的前奏曲吗,或是秋的终结版,或是夏的对立面?
  曾读过一个美丽的故事,关于一个男孩子想在冬天里保留夏天。他将一棵连根挖出来的小白桦栽到木箱里,放在最暖、最亮的房间里靠在窗户的地方,希望能在冬天里也可以看见夏天。一整个秋天过去了,小白桦依旧生机勃勃。鲜绿色的叶子迎着风舒展。而当初寒降临,一夜之间,白桦树叶已黄到了顶尖,落叶纷纷。过了一天,小白桦整个凋零了。当小男孩向担任林务员的父亲提起他的尝试时,父亲笑了,说:“这是规律,是大自然的规律。如果树不把身上的叶子在冬天抖掉,那他们也会死于其他的许多原因,死于雪的重压,死于冬季严寒,死于干旱,死于入秋时树叶里积满的对于树木有害的盐分。”
  那么,有一种疼痛,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如同那棵小白桦,为了活下去,为了更好地活下去,它必须义无反顾地接受冬天。
  这便是冬天的使命。既不是春的前奏曲,亦不是秋的终结版,也不是夏的对立面。它没有春的盎然,秋的灿烂,夏的炽烈,它只有深入骨髓的疼痛。可这还不够吗?当疼痛褪去世间万物华美的外衣,暴露出一个个原始的、本真的,甚至是丑陋的自我,便明白,冬天的使命是迥异于其他的季节的。那是灵魂的另一面在流着泪歌唱,是立在刀尖上的刺血的舞蹈,那深深地烙在痛苦上的浅浅的微笑。
  
其他文献
1981年,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在病危之际,口述了两封信,一封给中共中央,请求在他去世后被追认为中共党员,并郑重表示这将是他“一生的最大荣耀”;一封给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亲爱的同志们,为了繁荣长篇小说的创作,我将我的稿费二十五万元捐献给作协,作为设立一个长篇小说文艺奖金的基金,以奖励每年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我自知病将不起,我衷心的祝愿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昌盛。”  这段话里最打动我的是两个词:
期刊
世界上再没有一种语言,比沉默更能直抵人的内心。  暮色时分,残阳如血。独立站在空荡寂寥的楼顶,时不时有飞鸟急急掠过天际,清风随着夕阳的余晖有节律地拂动,撩拨起人的遐思。此时此景,唯有沉默。我不敢出声,声带的共振会掩盖住微风吹拂的声响,掩盖住飞鸟扑扇翅膀的声响,更破坏了这幅凄美悄怆的画面。渐渐地,我融入了画里,成为当中一个漆黑消瘦的背影。  我只是芸芸众生中微乎其微的一员,有限的知识水平语言表达无法
期刊
【魅力评荐】唯美忧伤的标题,诗意的结构,古典别致的选材,精彩深情的笔调,成就了这篇佳作。作者以《江城子》这首千古绝唱入题,用第一人称的写作视角来描写苏轼与王弗这段故事,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吾爱王弗,我是
期刊
【魅力评荐】作者善于用诗化的语言议论抒怀,并注意锻造别致的句子以美化自己的说理,像“他把它当作生活中的‘抢匪’,他把她认为是情场上的‘巫婆’,她让他去演了一个替死鬼‘路人’,它把它们浅变成了‘血液’”等,笔墨挥洒之处,神采飞扬,表现出作者丰富的语文功底和成熟的写作能力。    我呈授于祠堂半壶三两的谷酒,当作百花湿季里面敲魂消梦的春醇。那些鬼鼓神器预知天算地命的声音,卡农人马嘶歌绝唱的回响,和朦云
期刊
【魅力评荐】指导老师万安:读完全文,有一种凄清、悲凉的感觉从心底涌出来,奶奶的离开,让一个局外人的心中都隐隐作痛!文章语言朴实、质朴,但字里行间渗透着真挚的情感,让人为之一颤!文章以第一人称来写,写出奶奶的仁爱和黑猫的忠诚,细节生动,真挚感人。文章语言优美,穿插着许多细节描写,刻画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与性格特点。    空房子原是住了人的,那人是我奶奶。  奶奶离开这房子时,我不知情。我回来时,那里
期刊
吴高扬,江苏省扬州中学高级教师,扬州市语文学科中青年教学骨干,在各级刊物发表《和则万物生——〈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底蕴的解读》《如何开发和利用学生本身所蕴涵的课程资源》等多篇论文,编写有《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专题讲习》《学会学习——给高中生的建议》等多部论著。  不少同学对考场作文的“结构技巧”是颇为青睐的,甚至有着一种“技术崇拜”的倾向。他们认为结构上的新颖、独特是考场制胜之法宝。诚然,精巧的结构的确
期刊
三、后继有人  零二年夏,华北大旱。僵持了一夏的雨,终于在八月倾瀑而下。连续两天的雨润泽了土地,浇灌了庄稼,涨满了丰沛河。眼见着过了警戒水线,只能打开沿途的水站,往各个水渠里抽水排洪。  孟楼村水站水抽了一天一夜。  第二天,刘义仁一大早起来,竟看见水渠两边的坝上由南向北走来一群少年。而且,已经有几个少年站到了水站的两边,冲着水渠里吆五喝六。刘义仁好奇,上前探个究竟。原来,水站抽水,从丰沛河里抽上
期刊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日。在伟大革命家、先行者孙中山的领导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在中国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有人说,这个世界不该是“前人负责革命、后人负责纪念革命”那么简单。那么,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做起,在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之际,向孙中山、邹容、廖仲恺、秋瑾、林觉民等等这些为争取革命胜利而英勇奋斗、流血牺牲的志士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期刊
基于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60分钟左右的写作时限,高中生写的议论文大多讲的是一些尽人皆知的“公理”“常理”“大道理”,往往是千人一面,众口一腔,缺少新颖性的冲击力。怎么办呢?要想用什么“速成法”让思想还比较稚嫩的高中生立马“立论独到,语出惊人”起来,那实属“拔苗助长”;而学习杂文的手法,找一个比较巧妙、抢眼的“由头”来让临场议论文顿生“看头”,倒是一个“可望(阅卷者的阅卷心理)亦可即(写作者的写作能力
期刊
作者简介:贾平凹,1952 年生,陕西省丹凤县人,著名作家。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被誉为“鬼才”。代表作有《秦腔》、《高兴》、《心迹》、《爱的踪迹》等,曾获多次文学大奖。    现在的时代竟是一个宜于产生散文的时代呢。散文是昀易于表现情绪的,而现在的情绪却比任何时代都来得充分:振奋的有之,消沉的有之,健康的有之,颓废的有之,激动,冷漠,欢呼,反对……矛盾是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