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性遗传》的“原生态”教学尝试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原生态教学是一种低碳、多样、整体、和谐的教学形式。作为教师,应根据教学“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进行“原生态”教学,以展现课堂教学的原生态神韵,凸现课堂教师的有效性。
  [关键词] 伴性遗传 原生态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20 0106
  “原生态”教学是立足于学生立场、知识、经验、习性、身心发展规律,构建由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环境组成的教学“生态系统”,是一种低碳、多样、整体、和谐的教学形式。“原生态”教学倡导课堂返璞归真,自然、真实、朴素、常态,具有“原生态”神韵,凸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以人教版《伴性遗传》一课为例进行了“原生态”教学尝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概述伴性遗传现象和遗传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会调查人类遗传病并绘制遗传图谱,分析伴性遗传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客观、科学的态度去认识世界、对待人生和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和遗传特点。
  三、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调查色盲遗传史家系成员的患病情况,并绘制成遗传系谱图。
  2.教师准备:查阅学生入学体检表,对班级学生红绿色盲情况进行调查;对学生上交的遗传系谱图进行分析、筛选,选取合适的遗传系谱图制作课件;剪接包拯“不科学”断案的视频片段(剪接于《少年包青天Ⅱ》第23集),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探究人类性染色体的遗传规律
  [教师活动1]呈现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如图1、2所示。
  设问:(1)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组成有何区别?
  (2)男性的Y染色体遗传属于单性遗传,其特点是:男性的Y染色体遗传于_______(男、女)性,也只传给_______(男、女)性。
  (3)男性的X染色体遗传属于交叉遗传,其特点是:男性的X染色体遗传于_______(男、女)性,也只传给_______(男、女)性。
  [活动目的] 探究人类性染色体的遗传规律,为学习伴性遗传的特点打下基础。
  (二)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根本原因
  [教师活动2]呈现Y染色体决定男性的示意图(如图3)。
  设问:Y染色体决定男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活动目的] 体验基因是控制性状的根本原因,温习“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知识点,并为伴性遗传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学会书写伴X染色体遗传的基因型
  [教师活动3]呈现红绿色盲的相关资料:研究发现,红绿色盲(Colorblin Dness)是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Y染色体由于过于短小而没有这种基因。相关个体的染色体组成及基因如图4所示。
  设问:你能否写出各个不同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活动目的] 知道伴X染色体遗传基因型的写法及与常染色体基因型写法的区别。
  (四)探究色盲(伴X隐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教师活动4]呈现相关调查结果:调查发现,我班有一个男生色盲。男生的色盲发病率是5.88%,女生的色盲发病率是0。全国随机调查结果是:男性色盲发病率是7%,女性色盲的发病率是0.5%。
  设问:(1)为什么我班调查数据与全国调查数据相差较大?
  (2)调查数据表明色盲遗传,发病率更高的是男性还是女性?
  (3)从色盲男性(XbY)和色盲女性(XbXb)的基因型差异的角度分析其发病率差异的原因。
  [活动目的] 体验男性、女性中色盲发病率不同的特点和原因,注意遗传病发病率调查的注意点(调查样本要足够大、随时调查)。
  [教师活动5]呈现相关调查结果:我班这位色盲同学为了搞清楚色盲的遗传方式、遗传规律等内容。绘制了他所处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如图5),请同学们一起根据图谱来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设问:(1)在Ⅲ9与Ⅲ10这一家庭中为什么儿子都色盲?你能否推知Ⅱ3是否色盲?
  (2)我班该色盲同学(Ⅲ14)的致病基因是由谁通过Ⅱ7传给他的?与X染色体的遗传规律有何关系?
  (3)该同学(Ⅲ14)的父母现符合生二胎的政策,他很想知道他父母再生一个孩子患色盲的风险率是多大?请你帮他推算一下。
  (4)举出其他伴X隐性遗传的实例。
  [活动目的] 让学生在实例分析中去发现色盲的遗传特点,并学会计算伴性遗传病的遗传概率。
  [教师活动6]播放包拯“不科学”断案的短片。(断案过程中,包拯错误地根据樊哑子的父亲——樊老头患色盲,从而推断樊哑子也患色盲)
  设问:包拯断案的依据是什么?这处依据科学吗?
  [活动目的]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五)探究正常色觉(伴X显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教师活动7]设问:正常色觉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控制(伴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那么:
  (1)正常色觉占比,是男性高还是女性高?
  (2)该同学家系中Ⅱ5正常,那么Ⅰ2和Ⅲ13色觉正常吗?
  (3)代代都有遗传下来的色觉正常个体吗?
  (4)举出其他伴X显性遗传的实例。
  [活动目的] 让学生在实例分析中去发现正常色觉(伴X显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六)分析外耳道多毛症(伴Y遗传)的遗传特点
  [教师活动8]呈现分析外耳道多毛症的相关信息: 外耳道多毛症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没有相对应的基因。图6是外耳道多毛症家系的遗传系谱图。
  设问:外耳道多毛症的遗传与性别有何关系?
  [活动目的] 分析、了解伴Y遗传的遗传特点。
  (七)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9]设问:根据所学内容总结伴性遗传的概念和特点。
  [活动目的] 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
  上述活动设置后,均让学生先独立完成问题,后讨论交流并展示成果,最后教师再对学生的展示成果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活动积极,教学效果良好。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很好地体现出“原生态”教学的神韵。
  (一)温故知新,促进同化
  在《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节中,学生学习了雌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了解了雌雄果蝇染色体组成的区别,并将果蝇的白眼基因定位于X染色体上。在此基础上学习人类染色体组成及X、Y染色体决定人类性别的原因,更有利于学生将新知识点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促进知识的同化。
  (二)做中学习,体验过程
  学生在课前色盲遗传的调查中,体验了整个调查的过程,学会了调查的方法,培养了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课堂中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学生理解了色盲的遗传特点,培养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尊重科学的态度。
  (三)学以致用,培养能力
  通过推测遗传系谱图中已故个体的性状,预测二胎政策下再生小孩的患病风险;分析包拯“不科学”断案的理由,让学生感知生物知识的真实感和重要性,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自主合作,勇于展示
  整个课堂以自主合作形式展开学习,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获得学习成果,很好地保持了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思维。学生通过学习成果的展示,从而暴露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教师及时点评、总结提升,实现了“原生态”课堂的构建。
  (责任编辑 黄春香)
其他文献
[摘 要]求二元变量最值或范围的题型几乎每年都出现在高考数学试卷里,而我们的考生在这一题型中失分是非常多的.从理论和实际两个角度阐述和分析高中阶段出现的二元变量的处理方法,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关键词]二元变量 最值 分析一、本质分析所谓二元变量,就是多了一个字母,其他和高中教材给的一元函数定义完全相同,所以如何突破“两个字母”也就成为我们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大多题目都给定了两个变量满足的条件,
文章论述了合同法建立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意义,分析了债权人代位权的适用,并就债权人代位权利行使的效力展开探讨.
将花椒叶多酚提取物添加于白鲢成鱼中,研究加工过程中成鱼脂肪酸组成变化,分析花椒叶提取物对脂肪氧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花椒叶多酚提取物处理组的白鲢成鱼在加工过程中总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