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五百年前,公元1508年,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被贬谪到贵州龙场,他叫王守仁。从庙堂之高跌落江湖之远,王守仁蜗居阳明洞一隅,在冷寂中顿悟,思知行合一、致良知穷本、通心学之大成——后世史称阳明先生!数百年来,王(心)学开枝散叶遍天下,均以贵州为渊薮、以龙冈为始发。
五百年后,公元2008年,在王阳明的哲学故乡,一场牵动着全省84个有线网络命运的网络整合悄然开始。八个月内,被称为有线网络“散、乱、差、小”典型代表的贵州,顺利走过了公司挂牌、整合运营的第一阶段,并即将完成资产审计、评估与重组的第二阶段。与此同时,统一主体、统一步调的全省数字化推进不断提速!
整合难,在贵州这样一个西部欠发达省份更是难上加难。面对网络整合这个大命题,贵州广电人的“知”与“行”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其“知行合一”之路是否具有普适意义?希望本期的封面报道能带给您有价值的思考——
89个股东和一个市场运营主体
涵盖省内84个有线网络的89个股东,组成了贵州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11月20日,贵州省各地(州、市)有线网络的一把手聚在贵阳,参加由贵州省广电局召集的、全省各地(州、市)广电局长和网络公司负责人参加的工作座谈会。作为网络整合“党政推动”的主导部门,省广电局前后已经召集了多次会议。不过,自今年3月27日省网公司挂牌以来,与会各地网络公司负责人的身份发生了本质变化——由原先的独立法人,变成省公司一级法人治理结构下的分公司老总,同时还是省公司股东会的一员。
“我在会议上向大家报告了全省网络整合第二阶段的工作重点,即各地网络资产审计评估和行政事业编制人员转制等重要工作,”贵州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文岚告诉记者。“
11月15日各地按计划完成资产申报表提交,专业中介机构也已出具专项审计报告,下一步依据审计结果,按照整合方案的规定,界定整合五年过渡期内的‘存量’与‘增量’、确定股权比例,明年初形成最终的文件上报给省财政厅,完成资产备案和股权划拨,预计明年3月份完成股权确认,最终完成全省有线网络的资产重组。”贵州省网计财部主任翟海虹告诉记者。
“所谓存量,即以各级有线电视网络机构2006年模拟电视收入(以财务年度报表为准)作为存量,全部留给当地,用于当地网络的维护、营运和偿还原网络建设、运营(模拟电视部分)所形成的债务,其中一部分还会留给当地广播电视台作为宣传经费补充,”刘文岚解释道,“所谓增量,即省广电网络公司成立后,投资各级有线电视网、推进数字化所产生的基本收视维护费增量收入,为更好地平衡利益关系、推进网络整合,这部分增量按5%留给各地股东单位。”
“存量和增量是有时间限制的,”刘文岚告诉记者,“按照省网络整合方案,过渡期为5年。从2008年省网公司重组挂牌开始,5年之后,就没有所谓的‘存量’和‘增量’,开始施行同股同权、按股分红,成为一个规范运营的股份制企业。”
工作会议开得很顺利。但如果没有网络整合,恐怕就没那么顺畅——屁股决定脑袋,89个想法的确很难捏合到一起。而股东们的“成份”又十分复杂:既包括9个地级网络和75个县级网络,还有省网络中心、省电视台、省广播电台、省卫星电视收视管理中心和贵州电信实业公司。
事实上,从今年3月27日~11月18日,八个月不到的时间,整个贵州有线捏合得相当不错!
除3个偏远县城外,所有地(州、市)和县(市、区)的广电网络机构都已纳入省公司的统一运营管理。在最具代表性的财务体系上,“财务收支两条线,均已通过省公司开设的收款专户、拨款专户和基建专户往来,”刘文岚说,“不过在‘存量’和‘增量’审计确定之前,省公司根据开支需要基本上将各分公司的收入分期分批如数返还。”
与全国其他省区不同的是,贵州省有线网络整合有点像一个“倒装句”——“先整合运营、再资产重组”。
这样的推进节奏,显然与完全市场意义上的企业治理有距离,但却符合实事求是的精神,因为时间不等人、市场不等人、数字化不等人、广电网络潜在的竞争对手更不会原地踏步!
“谁都知道整合的难点在利益障碍,”刘文岚坦言,“但我们是在存量的纠缠不清中相互扯皮,还是要拧成一股绳向现代信息网络运营商转型?只有在转型与改革中取得增量突破,才可能找到发展中解决问题的办法!”
8个月中,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广电局的全力支持下,贵州全省的整合和整转哪个都没耽搁,“在遵义、贵阳已完成70万户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已铁定超额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50万户整转任务,新增用户预计达65万户,”刘文岚告诉记者,“并且,统一融资主体之后,省网获银行授信贷款7亿多元,今年预计数字化投入超过3亿。9月26日,顺利举行物价听证会;10月29日,全省收视维护费标准正式出台,为各地分公司整转吃下定心丸。”
当省网整合确实能带来新价值时,原本很容易“相忘于江湖”的89个股东,自然会越来越“相濡以沫”……
知行自我:从差距开始
从地(州、市)网到省网,在市场外力的逼迫下,贵州各级有线人有了越来越紧迫的危机感。
遥望当年,安顺市广电局长杨帆颇为感慨。
“贵州在全国是个穷省,但就在安顺这个穷地方,我们在10年前致力于全市有线网的整合,”杨帆告诉记者,“通过和平赎买的方式,收购了原安顺市部分地区的有线用户,并完成市一县的光缆联网。”
“当时我的想法,就是要打造安顺的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业务很快就发展到1300多户,党政4套班子用的都是有线宽带,那时电信还在推拨号上网,”通信兵出身的杨帆追忆道,“但越往后发展,越发现经济总量和广电分散体制的制约实在太可怕了,根本没法上规模。以宽带业务为例,当电信全面发力,很快就把我们的市场挤占殆尽。”
一份由贵州省网总经理刘文岚执笔的整合汇报材料中,曾列举出如下一串数据——
★2007年,我省广电网络总收入为4.2亿元;而同年省电信公司和省移动通信公司的总收入分别为28亿元和72亿元。ARPU值方面,电信30元/月/户,移动68元/月/产,广电10元/月/户。
★2007年,全省广电网络大小经营主体有近100个,而全省通信运营机构仅为5个(今年已整合为3个);10年来通信运营机构早已进入市场化、产业化发展,而我省近100个广电网络机构大多数仍是事业体制;
★10年来,我省通信运营机构每年的网络技改投资均为10~20亿元,而全省广电网络10年技改投资总计不到10亿元,其中重复建设投资保守测算就达2亿多元……
“不整合,行吗?”刘文岚反问记者,“从三网融合 到文化体制改革,都已经成为国家的大政方针,但广电有线网络如果继续散、乱、差、小,又怎么承担和履行信息化、文化繁荣与发展的责任和义务?”
“10年以来,电信在一轮轮地改革,可是我们自己的产业化步伐实在太慢,且方式陈旧,就是要通过网络整合改革广电体制、通过数字化在新媒体领域有所作为,”杨帆坦承。
知行彼此:从争执开始
八个月的网络整合之前,是一年零两个月的调研期、争论期和思考期。
“没争论?那怎么可能,”刘文岚笑着说,“你知道我们为做整合方案调研了多长时间吗?1年零2个月咧!”
2006年10月,贵州省广电局启动整合调研;2007年初,在当年的省“两会”上,省政协以“主席提案”的方式,正式向省委、省政府提出促进全省广电有线网络整合的动议。“之前省局一直与省政协保持密切沟通,并一起组成省网整合调研组,”刘文岚告诉记者,“省网整合的提案如果以政协‘主席提案’的方式提出,会更引起省委、省政府的重视。”
在笔者看来,贵州省广电通过政协“主席提案”的方式推动整合多少有些“私心”,但作为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角色,有线网络怎么能在数字化时代缺位?——从这个角度讲,这个‘私心’有得好!用得巧!事实上,正是在省政协和省广电局的认真调研下,提出的“主席提案”和调研报告,促进了网络整合“行政推动”的实现。
“主席提案”提交后,贵州省很快就成立了全省网络整合领导工作小组,为期一年的调研工作拉开序幕。
这里还有必要插入一段小故事,即省会贵阳在2006年的网络整合。“当时仅仅一个贵阳市,就有9个互不隶属的有线网络,”刘文岚告诉记者,“而且背景复杂,既有各级有线自建网络,还有电信与有线的合资网络,亦有东部沿海地区民营资本的进入,很难整。”
但是再难也得先把贵阳“整起来”。一则贵阳是省会,全省各地州都盯着呢,如果连省会都还是“九龙治水、各管一方”,那全省整合的决心和力度何从体现?二则贵州省第二大城市遵义已经完成整合,并推进整转,如果贵阳和遵义都能完成地市级整合,则对日后全省整合带来很大便利。
知晓了这段历史,就不难理解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对贵阳市网整合成功发出的感慨,“贵阳的有线网能够整合起来,殊为不易!”
也就是在贵阳市网的整合过程中,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与矛盾一一浮现,都成为接下来的省网整合调研的重点课题。
“体制问题、利益问题和人的问题,是整合方案的三个关键点,也是三个难点,”刘文岚告诉记者,“其实各地整合面临的困难无外乎这三点。”
“轮到自己被整合,各地州有线起初反弹情绪都不小,”杨帆说,“与别的省份差不多,各地州一开始都觉得整合就是把我的饭碗端走了,那怎么行?不单是各地的广电局和有线网,包括各地的党委和政府领导,也没少在全省的会上提意见。”
“很现实的问题,如果整合不能解决好体制、利益和人的问题,是推不下去的,即使通过行政手段强制推进,也会为以后的运营管理埋下隐患,”刘文岚坦承,因此“省广电局局长李新民提出明确要求,整合方案不成熟,就宁可不做。”
“这个决策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前期的调研结果,”刘文岚说,“有的省份在网络整合进程中,回炉吃了几次夹生饭,越搞越被动,我们不希望这样。”
所以,贵州省网提出了“政治性、科学性、规范性和兼顾性”的整合四原则。“其中,兼顾性应该算贵州的一个创新,”刘文岚笑着说,“兼顾性,也贯穿了整个整合方案设计以及推进过程”——
知行整合:从兼顾开始
整转方案最终出台并为各方接受——成功的博弈来自于原则的兼顾,和谐的行动源发于知行的统一。
首先,兼顾体制改革创新的三个原则与矛盾。
在贵州有线整合方案的形成过程中,有关体制争论集中在三个层面:(1)企业性质:做不做符合《公司法》的严格意义上的市场化公司?(2)整合方式:是行政式的“一平二调”,还是股份制运作?(3)公司治理结构:一级法人制还是二级法人制?
上述问题,貌似回答起来并不难,其实大有周折。
“长远的发展,省网公司最终一定要成为符合《公司法》要求、结构健全、治理完善的企业,这样才能实现融资上市、做大做强的愿景,”刘文岚说,“但必须兼顾现实,就像刚才说的,如果先强求把资产评估和重组搞清楚,一下子就陷入无休止的扯皮了。所以,必须先整合运营、再资产重组,并留下恰当的过渡期,既兼顾广电现实,又要兼顾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
“从整合方式上看,一平二调肯定最快,也有省份是这么做的,但同时也彻底打碎了地方网络运营主体和团队的心理预期,”刘文岚认为,“没有对地方未来利益的兼顾考量,大家会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了,自然也无需负责。如是,全省的数字化谁来搞?网络改造怎么做?业务和市场开拓怎么进行?只有坚持用股份化原则来整合,大家才会保留积极性,因为即使过了过渡期,依然可以享受同股同权的分红利润。”
“在公司治理结构上,我们不但考察了其他省份的有线公司,还考察了电信、移动、联通,更考察了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刘文岚说,“结果发现,无论电信系运营商还是大型金融机构,在体制改革之后无一例外选择了一级法人制,确保垂直分级管理。只有这样,省公司和分公司在实际运营中才能保证高效率和低成本运营,否则一大堆大小法人,都有各自的董事会,每年按照《公司法》要求,几十次董事会下来,就没其他时间了,整个企业的执行力和市场开拓又从何谈起?”
其次,对应体制改革,利益机制一定要有兼顾安排。
体制安排的认知统一,必须结合利益机制的兼顾安排,否则“就成了空喊口号,”刘文岚认为,“地方利益兼顾的落脚点,最直接的就是5年过渡期之内的存量不动、增量分成;但过渡期之后,就必须按照股东协议转为利润分红,不再有存量和增量之说——这体现了一种契约精神,也是现代市场经济和法制经济的核心。”
同时,为兼顾省网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要求,全省有线网络收支两条线的现金流,全部通过省网的收款专户、拨款专户和基建专户进行流转。
另外,广电部门特殊的宣传属性,也需要在整合后兼顾各地(州、市)党委宣传部门和地方广电局的管理权限。“这一点其实很好区分,宣传部门和广电局主要是舆论方向的把握、行业指导和对主要干部的管理,涉及企业运营的市场行为,靠公司来自主运营,”刘文岚说。
再次,改革不是赶人走,要兼顾好人员安置和企业健康发展;该支付改革成本的,一定要支付。
人的问题,也是包括广电在内各行业传统体制转轨时的“老大难”。原先隶属于行政或事业编制的老员工,很多人出于对退休后的福利保障顾虑,不愿意转成企业编制,该怎么办? 贵州的《整合方案》规定,“以公务员身份进入股份公司的,可在股份公司正式运营12个月内保留其行政级别和公务员身份,但不得兼薪。满12个月后,可选择回局、台工作或与原身份脱钩留在股份公司。全额、差额拨款事业编制人员参照本条款执行。”“对进入股份公司的原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的人员,‘本着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落实有关待遇。对原未缴纳社会保险的人员,进入股份公司前的社会保险由原单位负责解决。”
“改革不是赶人走,而是留人干;解决人的问题,基本原则还是要兼顾,”刘文岚说,“改革是破旧立新,但在‘破’的同时,必须准备好为这些老员工支付转制成本,这是他们为广电事业奉献多年的应得待遇。但也必须确定时限,不能无限期地拖下去,才能兼顾企业的健康发展。”
最后,发展才是硬道理,亦是真正兼顾各方、各层次利益的关键!
归根到底,“兼顾各方、更层次的利益,最好的方式还是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尤其是对产业化薄弱的广电来说,”刘文岚认为,“10亿元的银行授信额度、全省物价听证会、统一的数字前端建设和网络双向改造、统一的机顶盒招投标,这些整合后的新主体效应和规模效应,是原先各自为政的大小网络机构难以企及的。”
刘文岚预计,未来3年内省网公司年收入将从目前的5亿元攀升至10亿元,而带动整个贵州传媒及信息产业链的总体收入,有望达到25亿元。
“产业链的上游是贵州电视台开办的付费频道,目前有围棋和摄影两个,购物频道正在筹备;中游是网络公司的维护费、收视费、宽带接入、视频点播、远程教育等基本及增值业务,”刘文岚告诉记者,“下游是机顶盒硬件制造与销售,青岛海信已经在贵阳投资设厂,我们会以省内市场需求为培育基点,帮助贵阳海信形成对周边省区乃至全国的市场辐射。”
显然,网络整合是手段,目的是求发展;信息时代,广电网络的发展离不开数字化,数字信息及网络技术的演进,必然导向全程全网的趋势;通过网络整合实现全程全网,反过来又促进网络数字化和相关产业链的不断升级——这就是网络整合与数字化的辩证法。
一年零两个月的调研和方案确定,亦是一个辩证的过程。“没少开会、没少争论,但争论就是在思考,就是在解决问题,”刘文岚笑着说,“等到了整合前的最后一次整合方案表决大会,省委领导还打算拿出更多时间让各地代表充分发言讨论,但会议只花了半天时间就顺利结束了……”
因为在坚持原则、不失灵活的兼顾下,大家已达成知行的统一。
知行业务:从用户开始
整合之后求发展,用户就是上帝。数字化牵动着市场化,市场化牵动着全业务!
“前一段时间主要是忙整转、物价听证,明年的重点是业务,”贵州省网市场营销部主任杨秋宇告诉记者,“你看我这儿,摆满了各分公司报上来的业务规划,基本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主要是贵阳和遵义,已经进入后整转时代,新产品与增值业务开发成为重点;第二类是其他还未完成整转的地区,短期内还将以整转为主,主要收入增量来自于基本收视维护费的上调,”杨秋宇说。
从贵州省网目前的收入比例看,基本月租费收入3个多亿,占90%;卫视落地费收入约3200万元,位列第二;付费频道销售等收入加起来不到1000万;包括电路出租、宽带上网在内的增值业务只有700万左右。
“我们的产品太少、增值业务比重几乎可以忽略,”杨秋宇说,“抓运营、抓收入,扩充产品线、试水增值业务是下一阶段关键。”
最近几个月来,杨秋宇和他的团队一直在做内外调研。“我们去了上海、杭州,调研IPTV及互动电视的发展,同时在省内进行3000个用户样本的业务需求调查,看看大家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增值业务。”
调查结果颇有些意思。
用户最希望用上的互动电视业务,是通过双向机顶盒完成各种代缴费。现在银行排队难、缴费难是全国性的难题,银行因为代扣代缴业务的微薄利润,不肯在这方面投入更多资源。“所以有的商业银行已经主动找到我们,希望能够合作上马这个业务,”杨秋宇说。
排名第二的业务不是VOD,而是游戏,尤以40岁以下的被调查者居多。“不是单纯的单机游戏,而是能联网下棋、打牌,”杨秋宇分析道,“虽然用电脑和互联网一样可以玩,但用户也希望能在‘后仰状态’下轻松一刻,再者贵州的电脑普及率较低,可能也是一个影响因素。”
排名第三的是VOD,用户希望能看到更多高度集成类的主题节目。
排名第四的是电视购物,所占比例就比较小了。
“总体来看,用户对交互数字电视的期待率不错,表示非常期待的占11%、愿意尝试的超过40%,”杨秋宇告诉记者,“当然,用户听到的只是工作人员的口头介绍,没有进行现场体验,最终的接受率必须得经过市场验证。”
互动业务的启动已经在时刻表上,“11月底前,我们已邀请国内不少技术厂家来贵阳交流,开始制定符合贵州用户实际需求的业务规范,”杨秋宇表示。
“必须得快,IPTV的发展真得已经很迅猛了,还有网络视频、手机电视、直播卫星,都是有线网络的强力竞争对手,”杨秋宇认为,“原先还觉得它们比较远,但逼近速度和对用户的分流速度将呈加速增长。”
从市场和用户的角度出发,杨秋宇认为广电必须更改思路,即“技术应该围着需求转,而不是先铺网、建系统、发盒子,再去找可适配的需求。”
比如,对新楼盘和新住户来说,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双向端到端,直接发放双向机顶盒,况且硬件成本下降很快,如果再发单向盒子就丧失了一块新的空白市场。再如,对于很多老城区、老住户来说,双向业务对年长受众群的吸引力不大,这时候也不必着急花钱改造,关键看用户的需求!
令杨秋宇耿耿于怀的,还是宽带接入业务。“我们和中移动曾联合推出了‘e视通’的宽带接入子品牌,开通时一个月内就在贵阳发展了800多户,需求比较旺盛,但由于政策因素,发展用户的势头暂时停了下来,因为广电自己没有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和ISP业务牌照。”
用户需求的收集、分析,还得靠数字化手段,这也正是数字电视发展的题中之义。“目前我们已在全省建立起二级分布式架构的业务支撑系统(BOSS),”贵州省网客户服务部主任蒋燕红告诉记者,“各地(州、市)分公司的平台可以独立运营,每日数据实时汇总到省公司的一级平台上。”
之所以没有模仿电信搞全省一级架构,而选择二级分布式,“是因为各地的情况差别较大、技术能力不等,在率先启动整合运营之后,这样的架构可以保证数据安全、灵活支持各地的业务套餐和促销方案订制,”蒋燕红说,“但未来的发展趋势肯定与电信一样,也要从分布走向集中。”
呼叫中心,是直接面对最终用户的窗口。“整转期间CallCenter主要忙着接听用户咨询电话,整转高峰期过去之后,我们在贵阳专门抽调了4个话务员,尝试付费节目的主动营销,”蒋燕红介绍说,“成本很低,但已经有了实际的销售绩效,这也是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不过囿于贵州整体经济总量的制约,我们和发达地区还没法比,还是要因地制宜。”
五百年后,公元2008年,在王阳明的哲学故乡,一场牵动着全省84个有线网络命运的网络整合悄然开始。八个月内,被称为有线网络“散、乱、差、小”典型代表的贵州,顺利走过了公司挂牌、整合运营的第一阶段,并即将完成资产审计、评估与重组的第二阶段。与此同时,统一主体、统一步调的全省数字化推进不断提速!
整合难,在贵州这样一个西部欠发达省份更是难上加难。面对网络整合这个大命题,贵州广电人的“知”与“行”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其“知行合一”之路是否具有普适意义?希望本期的封面报道能带给您有价值的思考——
89个股东和一个市场运营主体
涵盖省内84个有线网络的89个股东,组成了贵州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11月20日,贵州省各地(州、市)有线网络的一把手聚在贵阳,参加由贵州省广电局召集的、全省各地(州、市)广电局长和网络公司负责人参加的工作座谈会。作为网络整合“党政推动”的主导部门,省广电局前后已经召集了多次会议。不过,自今年3月27日省网公司挂牌以来,与会各地网络公司负责人的身份发生了本质变化——由原先的独立法人,变成省公司一级法人治理结构下的分公司老总,同时还是省公司股东会的一员。
“我在会议上向大家报告了全省网络整合第二阶段的工作重点,即各地网络资产审计评估和行政事业编制人员转制等重要工作,”贵州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文岚告诉记者。“
11月15日各地按计划完成资产申报表提交,专业中介机构也已出具专项审计报告,下一步依据审计结果,按照整合方案的规定,界定整合五年过渡期内的‘存量’与‘增量’、确定股权比例,明年初形成最终的文件上报给省财政厅,完成资产备案和股权划拨,预计明年3月份完成股权确认,最终完成全省有线网络的资产重组。”贵州省网计财部主任翟海虹告诉记者。
“所谓存量,即以各级有线电视网络机构2006年模拟电视收入(以财务年度报表为准)作为存量,全部留给当地,用于当地网络的维护、营运和偿还原网络建设、运营(模拟电视部分)所形成的债务,其中一部分还会留给当地广播电视台作为宣传经费补充,”刘文岚解释道,“所谓增量,即省广电网络公司成立后,投资各级有线电视网、推进数字化所产生的基本收视维护费增量收入,为更好地平衡利益关系、推进网络整合,这部分增量按5%留给各地股东单位。”
“存量和增量是有时间限制的,”刘文岚告诉记者,“按照省网络整合方案,过渡期为5年。从2008年省网公司重组挂牌开始,5年之后,就没有所谓的‘存量’和‘增量’,开始施行同股同权、按股分红,成为一个规范运营的股份制企业。”
工作会议开得很顺利。但如果没有网络整合,恐怕就没那么顺畅——屁股决定脑袋,89个想法的确很难捏合到一起。而股东们的“成份”又十分复杂:既包括9个地级网络和75个县级网络,还有省网络中心、省电视台、省广播电台、省卫星电视收视管理中心和贵州电信实业公司。
事实上,从今年3月27日~11月18日,八个月不到的时间,整个贵州有线捏合得相当不错!
除3个偏远县城外,所有地(州、市)和县(市、区)的广电网络机构都已纳入省公司的统一运营管理。在最具代表性的财务体系上,“财务收支两条线,均已通过省公司开设的收款专户、拨款专户和基建专户往来,”刘文岚说,“不过在‘存量’和‘增量’审计确定之前,省公司根据开支需要基本上将各分公司的收入分期分批如数返还。”
与全国其他省区不同的是,贵州省有线网络整合有点像一个“倒装句”——“先整合运营、再资产重组”。
这样的推进节奏,显然与完全市场意义上的企业治理有距离,但却符合实事求是的精神,因为时间不等人、市场不等人、数字化不等人、广电网络潜在的竞争对手更不会原地踏步!
“谁都知道整合的难点在利益障碍,”刘文岚坦言,“但我们是在存量的纠缠不清中相互扯皮,还是要拧成一股绳向现代信息网络运营商转型?只有在转型与改革中取得增量突破,才可能找到发展中解决问题的办法!”
8个月中,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广电局的全力支持下,贵州全省的整合和整转哪个都没耽搁,“在遵义、贵阳已完成70万户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已铁定超额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50万户整转任务,新增用户预计达65万户,”刘文岚告诉记者,“并且,统一融资主体之后,省网获银行授信贷款7亿多元,今年预计数字化投入超过3亿。9月26日,顺利举行物价听证会;10月29日,全省收视维护费标准正式出台,为各地分公司整转吃下定心丸。”
当省网整合确实能带来新价值时,原本很容易“相忘于江湖”的89个股东,自然会越来越“相濡以沫”……
知行自我:从差距开始
从地(州、市)网到省网,在市场外力的逼迫下,贵州各级有线人有了越来越紧迫的危机感。
遥望当年,安顺市广电局长杨帆颇为感慨。
“贵州在全国是个穷省,但就在安顺这个穷地方,我们在10年前致力于全市有线网的整合,”杨帆告诉记者,“通过和平赎买的方式,收购了原安顺市部分地区的有线用户,并完成市一县的光缆联网。”
“当时我的想法,就是要打造安顺的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业务很快就发展到1300多户,党政4套班子用的都是有线宽带,那时电信还在推拨号上网,”通信兵出身的杨帆追忆道,“但越往后发展,越发现经济总量和广电分散体制的制约实在太可怕了,根本没法上规模。以宽带业务为例,当电信全面发力,很快就把我们的市场挤占殆尽。”
一份由贵州省网总经理刘文岚执笔的整合汇报材料中,曾列举出如下一串数据——
★2007年,我省广电网络总收入为4.2亿元;而同年省电信公司和省移动通信公司的总收入分别为28亿元和72亿元。ARPU值方面,电信30元/月/户,移动68元/月/产,广电10元/月/户。
★2007年,全省广电网络大小经营主体有近100个,而全省通信运营机构仅为5个(今年已整合为3个);10年来通信运营机构早已进入市场化、产业化发展,而我省近100个广电网络机构大多数仍是事业体制;
★10年来,我省通信运营机构每年的网络技改投资均为10~20亿元,而全省广电网络10年技改投资总计不到10亿元,其中重复建设投资保守测算就达2亿多元……
“不整合,行吗?”刘文岚反问记者,“从三网融合 到文化体制改革,都已经成为国家的大政方针,但广电有线网络如果继续散、乱、差、小,又怎么承担和履行信息化、文化繁荣与发展的责任和义务?”
“10年以来,电信在一轮轮地改革,可是我们自己的产业化步伐实在太慢,且方式陈旧,就是要通过网络整合改革广电体制、通过数字化在新媒体领域有所作为,”杨帆坦承。
知行彼此:从争执开始
八个月的网络整合之前,是一年零两个月的调研期、争论期和思考期。
“没争论?那怎么可能,”刘文岚笑着说,“你知道我们为做整合方案调研了多长时间吗?1年零2个月咧!”
2006年10月,贵州省广电局启动整合调研;2007年初,在当年的省“两会”上,省政协以“主席提案”的方式,正式向省委、省政府提出促进全省广电有线网络整合的动议。“之前省局一直与省政协保持密切沟通,并一起组成省网整合调研组,”刘文岚告诉记者,“省网整合的提案如果以政协‘主席提案’的方式提出,会更引起省委、省政府的重视。”
在笔者看来,贵州省广电通过政协“主席提案”的方式推动整合多少有些“私心”,但作为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角色,有线网络怎么能在数字化时代缺位?——从这个角度讲,这个‘私心’有得好!用得巧!事实上,正是在省政协和省广电局的认真调研下,提出的“主席提案”和调研报告,促进了网络整合“行政推动”的实现。
“主席提案”提交后,贵州省很快就成立了全省网络整合领导工作小组,为期一年的调研工作拉开序幕。
这里还有必要插入一段小故事,即省会贵阳在2006年的网络整合。“当时仅仅一个贵阳市,就有9个互不隶属的有线网络,”刘文岚告诉记者,“而且背景复杂,既有各级有线自建网络,还有电信与有线的合资网络,亦有东部沿海地区民营资本的进入,很难整。”
但是再难也得先把贵阳“整起来”。一则贵阳是省会,全省各地州都盯着呢,如果连省会都还是“九龙治水、各管一方”,那全省整合的决心和力度何从体现?二则贵州省第二大城市遵义已经完成整合,并推进整转,如果贵阳和遵义都能完成地市级整合,则对日后全省整合带来很大便利。
知晓了这段历史,就不难理解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对贵阳市网整合成功发出的感慨,“贵阳的有线网能够整合起来,殊为不易!”
也就是在贵阳市网的整合过程中,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与矛盾一一浮现,都成为接下来的省网整合调研的重点课题。
“体制问题、利益问题和人的问题,是整合方案的三个关键点,也是三个难点,”刘文岚告诉记者,“其实各地整合面临的困难无外乎这三点。”
“轮到自己被整合,各地州有线起初反弹情绪都不小,”杨帆说,“与别的省份差不多,各地州一开始都觉得整合就是把我的饭碗端走了,那怎么行?不单是各地的广电局和有线网,包括各地的党委和政府领导,也没少在全省的会上提意见。”
“很现实的问题,如果整合不能解决好体制、利益和人的问题,是推不下去的,即使通过行政手段强制推进,也会为以后的运营管理埋下隐患,”刘文岚坦承,因此“省广电局局长李新民提出明确要求,整合方案不成熟,就宁可不做。”
“这个决策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前期的调研结果,”刘文岚说,“有的省份在网络整合进程中,回炉吃了几次夹生饭,越搞越被动,我们不希望这样。”
所以,贵州省网提出了“政治性、科学性、规范性和兼顾性”的整合四原则。“其中,兼顾性应该算贵州的一个创新,”刘文岚笑着说,“兼顾性,也贯穿了整个整合方案设计以及推进过程”——
知行整合:从兼顾开始
整转方案最终出台并为各方接受——成功的博弈来自于原则的兼顾,和谐的行动源发于知行的统一。
首先,兼顾体制改革创新的三个原则与矛盾。
在贵州有线整合方案的形成过程中,有关体制争论集中在三个层面:(1)企业性质:做不做符合《公司法》的严格意义上的市场化公司?(2)整合方式:是行政式的“一平二调”,还是股份制运作?(3)公司治理结构:一级法人制还是二级法人制?
上述问题,貌似回答起来并不难,其实大有周折。
“长远的发展,省网公司最终一定要成为符合《公司法》要求、结构健全、治理完善的企业,这样才能实现融资上市、做大做强的愿景,”刘文岚说,“但必须兼顾现实,就像刚才说的,如果先强求把资产评估和重组搞清楚,一下子就陷入无休止的扯皮了。所以,必须先整合运营、再资产重组,并留下恰当的过渡期,既兼顾广电现实,又要兼顾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
“从整合方式上看,一平二调肯定最快,也有省份是这么做的,但同时也彻底打碎了地方网络运营主体和团队的心理预期,”刘文岚认为,“没有对地方未来利益的兼顾考量,大家会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了,自然也无需负责。如是,全省的数字化谁来搞?网络改造怎么做?业务和市场开拓怎么进行?只有坚持用股份化原则来整合,大家才会保留积极性,因为即使过了过渡期,依然可以享受同股同权的分红利润。”
“在公司治理结构上,我们不但考察了其他省份的有线公司,还考察了电信、移动、联通,更考察了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刘文岚说,“结果发现,无论电信系运营商还是大型金融机构,在体制改革之后无一例外选择了一级法人制,确保垂直分级管理。只有这样,省公司和分公司在实际运营中才能保证高效率和低成本运营,否则一大堆大小法人,都有各自的董事会,每年按照《公司法》要求,几十次董事会下来,就没其他时间了,整个企业的执行力和市场开拓又从何谈起?”
其次,对应体制改革,利益机制一定要有兼顾安排。
体制安排的认知统一,必须结合利益机制的兼顾安排,否则“就成了空喊口号,”刘文岚认为,“地方利益兼顾的落脚点,最直接的就是5年过渡期之内的存量不动、增量分成;但过渡期之后,就必须按照股东协议转为利润分红,不再有存量和增量之说——这体现了一种契约精神,也是现代市场经济和法制经济的核心。”
同时,为兼顾省网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要求,全省有线网络收支两条线的现金流,全部通过省网的收款专户、拨款专户和基建专户进行流转。
另外,广电部门特殊的宣传属性,也需要在整合后兼顾各地(州、市)党委宣传部门和地方广电局的管理权限。“这一点其实很好区分,宣传部门和广电局主要是舆论方向的把握、行业指导和对主要干部的管理,涉及企业运营的市场行为,靠公司来自主运营,”刘文岚说。
再次,改革不是赶人走,要兼顾好人员安置和企业健康发展;该支付改革成本的,一定要支付。
人的问题,也是包括广电在内各行业传统体制转轨时的“老大难”。原先隶属于行政或事业编制的老员工,很多人出于对退休后的福利保障顾虑,不愿意转成企业编制,该怎么办? 贵州的《整合方案》规定,“以公务员身份进入股份公司的,可在股份公司正式运营12个月内保留其行政级别和公务员身份,但不得兼薪。满12个月后,可选择回局、台工作或与原身份脱钩留在股份公司。全额、差额拨款事业编制人员参照本条款执行。”“对进入股份公司的原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的人员,‘本着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落实有关待遇。对原未缴纳社会保险的人员,进入股份公司前的社会保险由原单位负责解决。”
“改革不是赶人走,而是留人干;解决人的问题,基本原则还是要兼顾,”刘文岚说,“改革是破旧立新,但在‘破’的同时,必须准备好为这些老员工支付转制成本,这是他们为广电事业奉献多年的应得待遇。但也必须确定时限,不能无限期地拖下去,才能兼顾企业的健康发展。”
最后,发展才是硬道理,亦是真正兼顾各方、各层次利益的关键!
归根到底,“兼顾各方、更层次的利益,最好的方式还是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尤其是对产业化薄弱的广电来说,”刘文岚认为,“10亿元的银行授信额度、全省物价听证会、统一的数字前端建设和网络双向改造、统一的机顶盒招投标,这些整合后的新主体效应和规模效应,是原先各自为政的大小网络机构难以企及的。”
刘文岚预计,未来3年内省网公司年收入将从目前的5亿元攀升至10亿元,而带动整个贵州传媒及信息产业链的总体收入,有望达到25亿元。
“产业链的上游是贵州电视台开办的付费频道,目前有围棋和摄影两个,购物频道正在筹备;中游是网络公司的维护费、收视费、宽带接入、视频点播、远程教育等基本及增值业务,”刘文岚告诉记者,“下游是机顶盒硬件制造与销售,青岛海信已经在贵阳投资设厂,我们会以省内市场需求为培育基点,帮助贵阳海信形成对周边省区乃至全国的市场辐射。”
显然,网络整合是手段,目的是求发展;信息时代,广电网络的发展离不开数字化,数字信息及网络技术的演进,必然导向全程全网的趋势;通过网络整合实现全程全网,反过来又促进网络数字化和相关产业链的不断升级——这就是网络整合与数字化的辩证法。
一年零两个月的调研和方案确定,亦是一个辩证的过程。“没少开会、没少争论,但争论就是在思考,就是在解决问题,”刘文岚笑着说,“等到了整合前的最后一次整合方案表决大会,省委领导还打算拿出更多时间让各地代表充分发言讨论,但会议只花了半天时间就顺利结束了……”
因为在坚持原则、不失灵活的兼顾下,大家已达成知行的统一。
知行业务:从用户开始
整合之后求发展,用户就是上帝。数字化牵动着市场化,市场化牵动着全业务!
“前一段时间主要是忙整转、物价听证,明年的重点是业务,”贵州省网市场营销部主任杨秋宇告诉记者,“你看我这儿,摆满了各分公司报上来的业务规划,基本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主要是贵阳和遵义,已经进入后整转时代,新产品与增值业务开发成为重点;第二类是其他还未完成整转的地区,短期内还将以整转为主,主要收入增量来自于基本收视维护费的上调,”杨秋宇说。
从贵州省网目前的收入比例看,基本月租费收入3个多亿,占90%;卫视落地费收入约3200万元,位列第二;付费频道销售等收入加起来不到1000万;包括电路出租、宽带上网在内的增值业务只有700万左右。
“我们的产品太少、增值业务比重几乎可以忽略,”杨秋宇说,“抓运营、抓收入,扩充产品线、试水增值业务是下一阶段关键。”
最近几个月来,杨秋宇和他的团队一直在做内外调研。“我们去了上海、杭州,调研IPTV及互动电视的发展,同时在省内进行3000个用户样本的业务需求调查,看看大家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增值业务。”
调查结果颇有些意思。
用户最希望用上的互动电视业务,是通过双向机顶盒完成各种代缴费。现在银行排队难、缴费难是全国性的难题,银行因为代扣代缴业务的微薄利润,不肯在这方面投入更多资源。“所以有的商业银行已经主动找到我们,希望能够合作上马这个业务,”杨秋宇说。
排名第二的业务不是VOD,而是游戏,尤以40岁以下的被调查者居多。“不是单纯的单机游戏,而是能联网下棋、打牌,”杨秋宇分析道,“虽然用电脑和互联网一样可以玩,但用户也希望能在‘后仰状态’下轻松一刻,再者贵州的电脑普及率较低,可能也是一个影响因素。”
排名第三的是VOD,用户希望能看到更多高度集成类的主题节目。
排名第四的是电视购物,所占比例就比较小了。
“总体来看,用户对交互数字电视的期待率不错,表示非常期待的占11%、愿意尝试的超过40%,”杨秋宇告诉记者,“当然,用户听到的只是工作人员的口头介绍,没有进行现场体验,最终的接受率必须得经过市场验证。”
互动业务的启动已经在时刻表上,“11月底前,我们已邀请国内不少技术厂家来贵阳交流,开始制定符合贵州用户实际需求的业务规范,”杨秋宇表示。
“必须得快,IPTV的发展真得已经很迅猛了,还有网络视频、手机电视、直播卫星,都是有线网络的强力竞争对手,”杨秋宇认为,“原先还觉得它们比较远,但逼近速度和对用户的分流速度将呈加速增长。”
从市场和用户的角度出发,杨秋宇认为广电必须更改思路,即“技术应该围着需求转,而不是先铺网、建系统、发盒子,再去找可适配的需求。”
比如,对新楼盘和新住户来说,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双向端到端,直接发放双向机顶盒,况且硬件成本下降很快,如果再发单向盒子就丧失了一块新的空白市场。再如,对于很多老城区、老住户来说,双向业务对年长受众群的吸引力不大,这时候也不必着急花钱改造,关键看用户的需求!
令杨秋宇耿耿于怀的,还是宽带接入业务。“我们和中移动曾联合推出了‘e视通’的宽带接入子品牌,开通时一个月内就在贵阳发展了800多户,需求比较旺盛,但由于政策因素,发展用户的势头暂时停了下来,因为广电自己没有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和ISP业务牌照。”
用户需求的收集、分析,还得靠数字化手段,这也正是数字电视发展的题中之义。“目前我们已在全省建立起二级分布式架构的业务支撑系统(BOSS),”贵州省网客户服务部主任蒋燕红告诉记者,“各地(州、市)分公司的平台可以独立运营,每日数据实时汇总到省公司的一级平台上。”
之所以没有模仿电信搞全省一级架构,而选择二级分布式,“是因为各地的情况差别较大、技术能力不等,在率先启动整合运营之后,这样的架构可以保证数据安全、灵活支持各地的业务套餐和促销方案订制,”蒋燕红说,“但未来的发展趋势肯定与电信一样,也要从分布走向集中。”
呼叫中心,是直接面对最终用户的窗口。“整转期间CallCenter主要忙着接听用户咨询电话,整转高峰期过去之后,我们在贵阳专门抽调了4个话务员,尝试付费节目的主动营销,”蒋燕红介绍说,“成本很低,但已经有了实际的销售绩效,这也是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不过囿于贵州整体经济总量的制约,我们和发达地区还没法比,还是要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