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斯图代尼察修道院兴建于1190年,是塞尔维亚历史上最重要的修道院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起初,这座修道院规模并不大,后来随着人们的不断修缮和扩建,教堂数量不断增加,顶峰时甚至达到14座。遗憾的是,这14座教堂现今大多不存,或毁于战火,或败给岁月,最终只留下3座。



距离斯图代尼察修道院60公里处,还有一座日查修道院,建造年份仅晚于斯图代尼察修道院十几年。走进日查修道院,在门廊上方,两排湿壁画描绘着众多天使和圣人,整齐地注视着每一个来客,如此高级别的“迎宾大道”在塞尔维亚绝无仅有。另外,这里还经历了尼曼雅王朝另一大事件——斯特凡·尼曼雅二世加冕。1219年,塞尔维亚东正教会正式获得了独立地位,第一任大牧首便由尼曼雅王朝的开创者,斯特凡·尼曼雅一世的三子——圣萨瓦担任,并在日查修道院为他的二哥,斯特凡·尼曼雅二世举行加冕仪式和涂油礼。 原则上,塞尔维亚的国王可以在任何一座教堂加冕。但是人们认为,如果国王没有在日查修道院接受涂油礼的话,就不能被民众承认是真正的国王,由此可见日查修道院的地位是多么崇高。

传承:莫拉瓦建筑流派塞尔维亚修道院走向巅峰
盛极而衰几乎是每个王朝的必经之路。
1355年,正当尼曼雅王朝达到极盛,时任统治者斯特凡·杜尚却突然暴毙,王朝命运也自此多舛。继承尼曼雅王朝的,是一位塞尔维亚贵族,后世称之为拉扎尔大公。但拉扎尔大公没能挽救王朝衰落的局势,自己也在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中不幸罹难,王朝的重担辗转落到了其遗孀米莉察大公妃的身上;数年之后,米莉察大公妃之子斯特凡·拉扎列维奇长大成人,继承了王位。这一段统治时期,被称为拉扎列维奇王朝。
拉扎列维奇王朝的几位统治者均十分注重宗教发展,塞尔维亚目前保留得比较好的历史建筑大多数兴建于这一时期。尤其是数量庞大的修道院群,创造了塞尔维亚独特的莫拉瓦建筑风格。现在通常认为,第一个成熟的莫拉瓦流派的成品,是拉扎尔大公主持兴建的拉瓦尼察修道院,他也最终安葬在了这里。
拉瓦尼察修道院兴建于1375年,其中央教堂的九角圆顶塔楼,以及周边的四个八角圆顶塔楼,是莫拉瓦风格的一大重要标志。教堂里随处可见的通花石窗,花卉图案和几何图案等特征,也被广泛应用在其他塞尔维亚宗教建筑中。除了建筑外观,拉瓦尼察修道院内部还有精美的圣幛和内饰,珍贵的拉扎尔大公石棺,至今仍然吸引不少塞尔维亚人专程前去朝拜。


在整个拉扎列维奇王朝时期,塞尔維亚所兴建的修道院数量众多,但所有的修道院,不仅是修道和祈祷的场所,还是塞尔维亚的学术和文化中心。在中世纪,很多顶尖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人才都是修道院的修士,他们在这里进修和研发科技,留下了诸多的重要手稿和文献。
坚守:奥斯曼帝国的铁蹄之下塞尔维亚人不屈的精神
随着历史的发展,日益强盛的奥斯曼帝国四处侵略,塞尔维亚自然无法避免。修道院作为塞尔维亚文化和宗教的代表,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首要攻击目标。于是,为了保护宗教信仰,也为保护学术人才以及大量的贵重珍宝,塞尔维亚的修道院建造了完整的防御体系。
在这段时期兴建的所有修道院中,马纳西亚修道院是一个里程碑,也被认为是塞尔维亚修道院的巅峰之作和最后绝唱。1406年,在面临奥斯曼帝国不断入侵的严峻形势下,斯特凡·拉扎列维奇主持修建了这座宏伟壮丽的修道院,它将“宗教建筑 防御工事”的模式发挥到极致,在这座修道院的外围,矗立着11座巨大的塔楼与高大的城墙,如同一座森严的堡垒,将教堂等主体建筑庇护其中。
然而,这些看似完美的防御工事,并不能阻止奥斯曼帝国疯狂扩张的野心。1459年,奥斯曼军队再次袭来,风雨飘摇的塞尔维亚无力抵抗,所剩不多的领土被不断蚕食,最终全面沦陷。侵略者的铁骑如同浪潮一样涌入修道院中……如今,塞尔维亚保留下来的200余座修道院,几乎全部都遭到过奥斯曼军队的破坏。整座国家内被毁坏的建筑,被凿掉的湿壁画,被洗劫一空的圣幛比比皆是。
王国的灭亡,并没有影响信奉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的坚韧与虔诚,奥斯曼帝国统治期间,在塞尔维亚大力推行伊斯兰化,但收效甚微。


奥斯曼帝国统治塞尔维亚的400年间,塞尔维亚人仍然艰难地维系着东正教的信仰以及中世纪的修道院,不断秘密转移珍贵的圣物、手稿,甚至是修道院内供奉的圣人遗骸,以求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信仰和文化。
最重要的是,物质的东西可以毁掉,但是信仰的精神不灭,塞尔维亚至今仍是以东正教为主体信仰的国家。而200多座如同珍宝一般散落塞尔维亚各地的中世纪修道院,不仅仅是塞尔维亚历史的瑰宝,更是塞尔维亚人坚韧不屈精神的寄托与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