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间质性肾炎34例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zheyy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急性间质性肾炎(AIN)的病因、临床特点、肾脏病理改变、治疗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肾活检确诊为AIN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肾脏病理结果、治疗措施及转归.结果 ①确诊为AIN患者共34例,其中药物相关性急性间质性肾炎(DAIN) 27例,占79.4%,抗生素导致的AIN占DAIN的70.4%,最常见的抗生素依次为β-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磺胺类.②临床表现有急性肾功能衰竭(ARF)( 100%)、发热(64.7%)、蛋白尿(55.9%)、少尿或无尿(52.9%)、镜下血尿(41.2%)、白细胞尿(38.2%)、皮疹(32.4%)、尿糖(26.5%)及关节痛(14.7%).③病理显示肾小管损伤轻重不等,肾小球及肾血管无明显病变.④18例(52.9%)口服强的松治疗,7例(20.6%)应用甲强龙冲击,7例(20.6%)行血液透析治疗,2例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6周后,除2例患者未脱离透析,其他患者均明显好转.入院时患者平均血清尿素氮(BUN)为(19.9±7.3) mmol/L,肌酐(Scr)为(532±237) μmol/L,尿酸(UA)为(415±141) μmol/L;治疗6周后,肾功能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降低,平均BUN为(7.4±2.7)mmol/L,Scr为(133±85) μmol/L,UA为(309±94)μmol/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疗效显著.结论 AIN的常见致病因素为药物.临床表现呈多样性,无特异性,发热为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临床及病理改变决定治疗措施,激素及血液透析是治疗AIN的有效方法,及时把握时机,并选取恰当的治疗方法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热毒宁治疗手足口病(HFMD)的疗效.方法 将656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热毒宁注射液和利巴韦林针静脉滴注1次/d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单用利巴韦林针,1次/d和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5d,分别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70.73%;治愈时间:治疗组(3.6±0.7)d,对照组(6.7±0.8)d.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治愈时间都明显优
目的 探讨经口咽前路减压松解复位和后路融合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所有病例进行经口咽前路减压松解复位和后路固定融合术,按JOA 17分法颈脊髓损害功能评定标准进行手术前后颈髓功能评定.结果 13例患者获得7~40个月随访,平均随访20.4个月.观察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变化.按JOA 17分法评定标准进行手术前后的颈髓功能评定,结果显示,术后改善率为42.9%~100%,
深静脉血栓是骨折患者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因其可以引起致死性肺栓塞而倍受关注.彩色多普勒超声无创、方便、可重复检查,是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及疗效监测首选的检查方法.本文就我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56例骨折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彩色多普勒诊断及治疗的监测情况总结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酒精性心源性猝死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22例酒精性心源性猝死患者,进行年龄、性别、诱发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 酒精性心源性猝死,40~50岁为高发年龄,男性∶女性=10∶1; 45.45%为冠心病患者.结论 过量饮酒为心源性猝死诱发因素之一,戒酒可减少酒精性心源性猝死发生。
目的 研究引起肺气肿大鼠膈肌细胞凋亡的机制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移植对抗膈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肺气肿组、肺气肿+ MSCs移植组.检测各组大鼠膈肌重量,膈肌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膈肌细胞凋亡指数(AI),测定膈肌Bcl -2、Bax蛋白表达.结果 肺气肿组与肺气肿+ MSCs移植组大鼠膈肌重量、SOD活力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0例退行性腰椎间盘病变患者采取后路椎间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术后予1~2年随访,并比较术前、术后及随访时脊柱形态、功能恢复情况(JOA评分).结果 术后与术前患者脊柱后凸、侧凸角度和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
目的 研究α-硫辛酸对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30例65岁以上择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α-硫辛酸组(L组),每组15例.L组于体外循环前静脉注入α-硫辛酸50 mg/kg,C组静脉注入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6、12、48 h测定血清S100β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于术前及术后1周进行认知功能测定.结果 两组患
目的 探讨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搜集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门诊298例患者服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莫西沙星、洛美沙星,依诺沙星)所导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神经、变态反应、消化、关节软骨等,其中神经、变态反应、消化症状较多也更加突出.结论 合理选用喹诺酮
目的 观察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拓扑替康,TPT)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杀伤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Annexin V 染色、梯状DNA电泳与细胞形态学观察等方法分析TPT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凋亡作用,分析靶细胞杀伤、凋亡作用与Caspase的关系.结果 TPT对靶细胞株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而且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同时,靶细胞出现凋亡表现.Caspase酶特异性抑制剂
目的 探讨同时性食管及食管胃交界区重复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9月间8例同时性食管及食管胃交界区重复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同时性食管及食管胃交界区重复癌患者中,4例行经左胸食管及近端胃部分切除,胃食管吻合术;2例行腹胸联合切口食管部分切除,全胃切除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1例行食管大部切除,近端胃切除,结肠食管-残胃间置术;1例行剖腹探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