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7日,网友“一根”发微博称眉县某开发商涉嫌资金诈骗。5月8日,眉县县委针对该微博下发《县委办舆情信息批办单》,县委办批示:“及时发布回复消息,引导舆论导向,同时积极做好删帖工作。”这份尚处于办理之中的批办单,近日被网友晒在了网上。
眉县外宣办宣称要坚持按照“民生帖必办、问题帖必复、恶意帖必删”的原则,积极、稳妥、及时回应网民诉求。而在其眼里,网友“一根”所发的那条微博并非“恶意帖”,不应属于“积极删帖”的应对措施。显然,县委办的批示存在互相矛盾的地方,既要求对网友的微博内容予以回复,又要求积极删帖,真是令人无所适从。
单从网友“一根”所发微博的内容看,并没有啥出格的地方,仅仅是在反映某开发商涉嫌资金诈骗,呼吁预定该楼盘的人及时关注工程进展罢了。而且,眉县相关部门亦承认该开发商许以高额利息进行非法集资,正在调查之中。由此可见,网友微博所指出的问题,起码并非无中生有。
既然如此,眉县政府部门只需积极回应网友问题,及时公布案件处理情况,让民众能够尽快了解真相,即可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情绪,而大可不用采取删帖措施。可见,眉县县委办的做法不太妥当,反而会诱发民众误解,以为删帖是为了遮掩真相,由此引发各种猜测,导致产生更大的麻烦或恐慌。
从地方政府部门的实际操作来看,仍然没有把好网络舆情的脉络,往往忽视民意诉求的根源,对于民众反映的民生问题缺乏积极解决措施,反而对一些所谓的“负面信息”过度敏感,为了维护地方政府形象而积极展开删帖、控制舆论的手段。眉县县委办对网友微博的批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对原本没大问题的帖子过度阐释,采取不恰当的删帖措施,效果反而不好。
地方政府部门需要转变思维模式,应对网络舆论需有正确措施,不能总是依赖于删帖,而是积极回应民众关心的问题,解决民众所提出的合理诉求。对于那些所谓的“负面信息”,也不能一删了之,而是积极公开相关信息,告知民众真相,尊重民众理性抉择的权利,从而将“负面信息”的社会影响降到最低点。如果涉及到谣言、恶意攻击等网络信息,则应走司法途径,采取法律手段制裁,以告诫肆意逾越网络界限的人。
眉县外宣办宣称要坚持按照“民生帖必办、问题帖必复、恶意帖必删”的原则,积极、稳妥、及时回应网民诉求。而在其眼里,网友“一根”所发的那条微博并非“恶意帖”,不应属于“积极删帖”的应对措施。显然,县委办的批示存在互相矛盾的地方,既要求对网友的微博内容予以回复,又要求积极删帖,真是令人无所适从。
单从网友“一根”所发微博的内容看,并没有啥出格的地方,仅仅是在反映某开发商涉嫌资金诈骗,呼吁预定该楼盘的人及时关注工程进展罢了。而且,眉县相关部门亦承认该开发商许以高额利息进行非法集资,正在调查之中。由此可见,网友微博所指出的问题,起码并非无中生有。
既然如此,眉县政府部门只需积极回应网友问题,及时公布案件处理情况,让民众能够尽快了解真相,即可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情绪,而大可不用采取删帖措施。可见,眉县县委办的做法不太妥当,反而会诱发民众误解,以为删帖是为了遮掩真相,由此引发各种猜测,导致产生更大的麻烦或恐慌。
从地方政府部门的实际操作来看,仍然没有把好网络舆情的脉络,往往忽视民意诉求的根源,对于民众反映的民生问题缺乏积极解决措施,反而对一些所谓的“负面信息”过度敏感,为了维护地方政府形象而积极展开删帖、控制舆论的手段。眉县县委办对网友微博的批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对原本没大问题的帖子过度阐释,采取不恰当的删帖措施,效果反而不好。
地方政府部门需要转变思维模式,应对网络舆论需有正确措施,不能总是依赖于删帖,而是积极回应民众关心的问题,解决民众所提出的合理诉求。对于那些所谓的“负面信息”,也不能一删了之,而是积极公开相关信息,告知民众真相,尊重民众理性抉择的权利,从而将“负面信息”的社会影响降到最低点。如果涉及到谣言、恶意攻击等网络信息,则应走司法途径,采取法律手段制裁,以告诫肆意逾越网络界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