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这疙瘩

来源 :新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ww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那里有满山遍野的,绿豆高粱……”
  哈哈,听过这首歌吧?说的就是我们东北。在我们东北,有一个器官叫“波棱盖儿”,有一个虫子叫“洋辣子”,一种液体叫“哈喇子”,有一个人叫“败家玩意”,有一个地方叫“那嘎达”,有一个大脑叫“脑瓜银子”,有许多个人体关节叫“大脖梗子”“跨骨轴子”“肩膀头子”,还有一个地方叫旮旯。
  旮旯的确只是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无处不在,比如耗子洞了,山腰子了,树林了,外太空了……
  旮旯也不是孤单的“一个人”,它还有一个伙伴叫胡同,除了阳光大道之外,其余的都是属于这两个人的。
  在我们班级,被罚的同学都蹲旮旯。还有一种凉快的地方叫旮旯,只要一句“哪凉快哪待着去“,这片地就归旮旯所有了。
  要是把旮旯和它的伙伴“胡同”组合在一起,那就天衣无缝了。在西方,有一种小巷被我们称为旮旯胡同;有一些废弃的道路也被我们称为旮旯胡同;两栋楼中间的一条缝儿还被我们称为旮旯胡同……总之,旮旯无处不在,胡同借着旮旯的光儿,也无处不在。
  我是一个东北人,拥有一口东北方言,啥时候到我们这个旮旯里溜达溜达?
  这篇介绍家乡的美文,独特之处显而易见——充满浓郁的东北口音,这一特色通过方言被展露得淋漓尽致。方言那么多,也那么有趣,小作者苏浩轩着重选取了“旮旯”这一“无处不在的地方”。作者笔下的“旮旯”如此常見,又如此富有特色。虽说通篇文章没有出现“爱家乡”之类的字眼,可是却可以感受到字里行间的那一份骄傲和自豪。小星星们,看到这篇习作,你是不是也想将自己家乡的方言好好研究一番呢?(东 东)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条件,尤其是必须把素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去.教学工作是学校
最近几年,国内经济形势发生剧烈动荡。2007年,我国经济在实现高速增长的同时,显现出"农产品调控失衡、资源价格扭曲、经济结构粗放、外向度过高"等问题。2008年提出了"防过热、
诞生于20世纪后期的数码印刷设备最初亮相是在快印店或设计中心.产品多为个性化小批量印品以及对时效性要求较高的标书、文件等.大部分印品质量和档次一般。当时很难想像数码印
形体训练做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服装表演专业的教学中枢,在表演专业教学上有着极具重要的地位.结合形体专业的自身规律和特点所体现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