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堂精彩、流畅的英语课少不了事先的精心筹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备课。提起备课,很多教师认为无外乎是通读教材,找出重、难点。再编排一些配套练习,仅此而已。而用心观察一下,就会发现采用这种传统备课方式进行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听课不积极,接受知识不主动,学习效果不理想。而这正是我们目前所推行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一、合理运用教材,大胆实施改革
1 充分钻研教材内容。要想真正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教师必须对教材有通透的了解。
2 适当补充相关信息。教师应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广泛查寻相关资料来丰富教材内容,帮助学生扩大视野,使英语学习走出课堂。进入学生的生活。
3 合理进行教材加工。教材只是教学的内容提示。不必视为金科玉律。由于地区、学校、班级乃至学生个体之间英语学习水平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一套统一的教材是不可能适应于所有学生的。
二、充分了解学生,发挥主体优势
教师在备课时,应全面考虑学生的整体因素,努力寻找切合学生实际、满足学生需求、激发学生兴趣的最佳教法。只有如此,才能最大可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优势。我认为,如下几点是特别应当给予注意的。
1 知识基础。不同的学生,知识基础是大相径庭的。教师应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教学的出发点应立足于发挥不同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自身优势。使教学为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提供充足的条件。
2 技能质量。“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提倡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进行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
3 心理特点。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师在教学中追求的最佳境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对学生特有心理的分析,把教法体现出来。初中学生的心理处于发展阶段,他们既渴望成功又害怕失败。因此,教师要努力给学生营造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在教学过程中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情绪去感化学生。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质。
三、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灵活运用教学策略
由于社会的持续发展,必然导致个体学习的终身性。因此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才是最重要的。这就是叶圣陶先生所强调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意义所在。因此。教师备课就应首先考虑到采取何种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真正主动、自主地学习。充分发挥其主体优势。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应坚持如下几条原则:
1 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教。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技能。对于他们能通过自学掌握的知识。教师就应该放开手脚,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在教师科学的、必要的指导下让他们去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并逐渐形成自学能力。为了检验学生的自学结果。教师可安排一些灵活多样的检测手段或给出一些任务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完成。使他们在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获得成就感。不断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
2 凡能留做课堂实践活动的时间,教师不占。语言学习的本质是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素质的过程。而这个内化过程必须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实现。
3 凡是学生自己能作出结论的,教师不做。对于教学中一些权威的说法,如时态、句法等,教师往往习惯直接给出概念的定义,学生的任务只须记住就可以了。
四、注重课后教案评析,不断充实完善自我
备课,是课前的准备工作。但一个教案的好坏其主要评价依据应来自于教学实践。授课过程是否顺利,授课结果是否有效,哪些设置达到了预期效果。哪些安排因忽略了某些细节而不尽人意,都是教师在课后应总结、思考的问题。只有客观评析教案,认真修改整理。自己的教学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随着中国加入WTO。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英语技能的需求在我国越来越社会化。要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英语教师任重而道远。
一、合理运用教材,大胆实施改革
1 充分钻研教材内容。要想真正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教师必须对教材有通透的了解。
2 适当补充相关信息。教师应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广泛查寻相关资料来丰富教材内容,帮助学生扩大视野,使英语学习走出课堂。进入学生的生活。
3 合理进行教材加工。教材只是教学的内容提示。不必视为金科玉律。由于地区、学校、班级乃至学生个体之间英语学习水平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一套统一的教材是不可能适应于所有学生的。
二、充分了解学生,发挥主体优势
教师在备课时,应全面考虑学生的整体因素,努力寻找切合学生实际、满足学生需求、激发学生兴趣的最佳教法。只有如此,才能最大可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优势。我认为,如下几点是特别应当给予注意的。
1 知识基础。不同的学生,知识基础是大相径庭的。教师应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教学的出发点应立足于发挥不同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自身优势。使教学为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提供充足的条件。
2 技能质量。“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提倡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进行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
3 心理特点。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师在教学中追求的最佳境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对学生特有心理的分析,把教法体现出来。初中学生的心理处于发展阶段,他们既渴望成功又害怕失败。因此,教师要努力给学生营造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在教学过程中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情绪去感化学生。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质。
三、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灵活运用教学策略
由于社会的持续发展,必然导致个体学习的终身性。因此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才是最重要的。这就是叶圣陶先生所强调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意义所在。因此。教师备课就应首先考虑到采取何种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真正主动、自主地学习。充分发挥其主体优势。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应坚持如下几条原则:
1 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教。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技能。对于他们能通过自学掌握的知识。教师就应该放开手脚,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在教师科学的、必要的指导下让他们去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并逐渐形成自学能力。为了检验学生的自学结果。教师可安排一些灵活多样的检测手段或给出一些任务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完成。使他们在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获得成就感。不断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
2 凡能留做课堂实践活动的时间,教师不占。语言学习的本质是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素质的过程。而这个内化过程必须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实现。
3 凡是学生自己能作出结论的,教师不做。对于教学中一些权威的说法,如时态、句法等,教师往往习惯直接给出概念的定义,学生的任务只须记住就可以了。
四、注重课后教案评析,不断充实完善自我
备课,是课前的准备工作。但一个教案的好坏其主要评价依据应来自于教学实践。授课过程是否顺利,授课结果是否有效,哪些设置达到了预期效果。哪些安排因忽略了某些细节而不尽人意,都是教师在课后应总结、思考的问题。只有客观评析教案,认真修改整理。自己的教学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随着中国加入WTO。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英语技能的需求在我国越来越社会化。要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英语教师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