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玩具 大智慧

来源 :希望月报·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oduode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普兰店市幼儿园地处县级市,又是城乡之交,区域经济不够先进,幼儿园托保费较低,办园经费不是很充足。本着既要节约经费,又要高标准办园的原则,我们提出了“一分支出,两分收益,三分收成”的办园思想,大力提倡“实干巧干,勤俭办园”。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们就开始了幼儿园自制教玩具的研究。从“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做做玩玩”“小巧手活动”到自制教玩具的培训、展评等系列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自制教玩具的研究、运用,走出了一条与《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相适应的、具有本园特色的幼教发展之路。
  一、广泛参与集思广益
  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教师们先从自身做起,遍寻家中所有“可用之材”,小到针头线脑、瓶瓶罐罐,大到木板纸箱、布匹棉絮,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和废旧材料都成了制作教玩具的好材料。教师们还利用家长宣传栏、家长会、宣传小报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发动,使全园幼儿家长充分了解到自制教玩具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主动、热心地帮助搜集各类材料,全园上下形成了“人人关心自制玩具,人人参与开发制作”的喜人局面。
  二、勇于创新 彰显特色
  为使创制出的教玩具充分发挥作用,并不断开发和创制更多、更有价值的教玩具,我们本着“创新、实践、总结、推广”的原则,将创制出的新玩具尽快运用于实践中,在实践的基础上反复推敲,不断改进,再通过自制教玩具研讨会、展评等形式,及时推广自制教玩具中的典型经验和优秀成果,大家取长补短,举一反三,推陈出新。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我园创制的教玩具逐步形成了独有的风格和特色。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耐玩实用易于推广
  教师们起初制作的一些玩具取材难、制作工序繁琐、花费时间过多、好看却不耐玩,常常被束之高阁,失去了玩具应有的作用。为此,我们提出了“就地取材,制作简便,操作方便,耐玩实用,易于推广,适合教学需要”的要求。教师们各展才艺,制作了许多实用玩具。所用的材料达十余类,主要有布类、瓶罐类、纸板类、木制类、竹草类、贝壳类、线绳类、纽扣类等,这些材料随处可见,收集方便,既便于仿制,又可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创新,一经推广,便成为喜闻乐见的自制玩具材料。
  (二)安全无毒易于清洗
  幼儿年龄小,缺少生活经验,因此,幼儿的玩具应绝对安全、无毒,不易破碎,无尖锐棱角,便于清洗消毒。我们在玩具的制作与应用过程中严格筛选,层层把关。搜集选用安全无毒、易于清洗的原材料,如布绒、塑料、木板等,清洗起来都很方便。制作时,要求尖棱边角要打光、磨圆或包边,铁丝、电线等端部要弯折、包裹,各部分连接要牢固,底座要稳固,玩具整体要结实,以防在玩的过程中发生断裂等意外而伤害孩子;在使用时,明确要求各类玩具要依据不同玩具材料的消毒要求,定期、严格消毒,并加强检查、监督。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确保了玩具的安全卫生。
  (三)种类齐全功能多样
  我们自制的教玩具,从体积上划分,有大型、中型、小型玩具;从应用场所划分,有室内玩具、室外玩具;按照活动区域可分为科学区玩具、 益智区玩具、 语言区玩具、表演游戏区玩具、体能训练区玩具、储物用玩具等,每一样玩具都是针对教学的需要和幼儿游戏的需要而制作。
  我们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以玩启智,玩中练能,追求玩具的多功能性。为此,我们的每种自制玩具都可以通过拆分组合、编结粘贴等不同的方法进行变通,大都达到了一个玩具多种玩法、发展多种能力的目的,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也进一步激活了发散思维和创造热情。 如:张伟老师制作的蔬菜水果篮,其实就是用多根棉条编结成辫子,再互相扎结、组合而成,幼儿可练习编辫子、系彩带,塑造不同造型的篮子,并将其应用于角色、表演等游戏之中。纪永军、老师制作的多功能降落伞,不仅可以做为室外投掷玩具,其在室内的益智作用彰显得更为突出:幼儿根据卡片的要求和提示,以系纽扣的方式完成加减法、拼读、几何图形的认知和练习,在拆分与组合的过程中,既训练了孩子的抽象思维、发散性思维,又训练了孩子小肌肉群的灵活性,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如今,我园教师视自制教玩具的过程为提高自身素质、走进孩子心灵世界、节约经费勤俭办园、深化创造教育研究、推进幼儿园素质教育、发挥家园整体功能、提高区域幼儿教育质量的过程。通过推广运用,进一步增强了教师、家长指导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家园合作,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玩具,大智慧,自制玩教具充溢着老师们对幼儿的拳拳爱心,映射出他们对事业的进取与追求。 相信,自制玩教具之树的枝繁叶茂,一定会让每一个幼儿在它的绿荫下轻松学习、快乐成长!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要求学生提出问题或自己向学生提问,这种做法有时不尽合理,作者认为有时学生理解问题本身或提出问题是十分困难的,教师的问题并非人人皆可理解把握,形成“问题意识”也并非易事,而在课堂上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突显问题,是提高学生与问题相关的能力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问题意识;问题情境;“思维接口”的转换程式。    在学生的思维中首先呈现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问题总不能一下子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上,学生严重缺乏甚至基本丧失自主,这些课尽管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思路的安排等方面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但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上,学生严重丧失自主。执教者组织课堂教学时大多自觉或不自觉地侵占了学生的活动时间和自主式、创造性阅读的权利。有的教师以讲为主,课堂上急着将事先按教参要求准备好的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匆匆忙忙地塞给学生,以求得教学任务的完成。长期以往,将不利于培养科技时代社会
冷风在冬末的空气中垂死挣扎。我和妈妈要乘公共汽车去办事。这样冷的天气,我简直一分钟也不愿在公共汽车站多待。
对自己的认识不足,有时会导致悲剧的发生,只有走出梦里的人生,才不会迷失自己。
又是初一(X)班的体育课。体育委员集队报告人数:“初一(X)班应到58人,实到43人,报告完毕。”  愕然,又一次愕然。“班长,去班级把人都给我找来!”,气急败坏的我冲着班长喊。班长一溜小跑去教室了,我刚松了口气,班长就回来了,后面没有跟着一个人……我气冲冲的来到初一办公室:  镜头一:办公室走廊上,张亮、赵军等几位男生正在背诵英语单词和句型。只见他们一会儿摇头晃脑,一会儿又无可奈何,不时地挥舞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