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外经济关系理论和中国发展的实践证明,我国对外开放需要实现阶段性推进。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对内及对外经济关系的新阶段的开始。任何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切入点,对外开放战略的调整同样需要找到合适的突破口。
一、开放战略理论概述
对外开放战略是于上世纪80年代,我国在1978年以前实行闭关自守战略对国民经济发展造成巨大损失的背景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以后,提出的对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思路进行改革的战略,是我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总体思路是: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广泛参与国际分工,促进中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发展。具体而言,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包括扩大对外开放的地理区域,丰富对外开放的形式,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以及实行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综合战略等丰富的内涵。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自推行28年来取得了重大实践成果,集中表现在利用外资,扩大外贸及解决就业压力三个方面。截止到2006年,我国吸收外资已连续14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我国对外贸易也实现了历史性飞越,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大出口和进口国,对外战略具体实施的主体是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这极大缓解了我国因经济结构调整而形成的就业压力。
二、我国制造业在开放战略中的角色分析
制造业是将获取的物质资源作为劳动对象通过加工、制作、装配等环节以形成新部件、新产品的工业部门,主要包括冶金业、机械工业、食品工业、纺织工业和电子工业等。根据赫科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简称H—O理论),一国的优势要素决定了该国的优势产业。我国劳动力廉价而丰富,因此,具有劳动密集特征的制造业迅速崛起。但是国际分工理论已为我们预见了开放战略调整的必要性,目前学术界已达成共识,开放战略需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的调整,但是对于开放战略调整的突破口,却仍未定论,本文认为制造业升级为开放战略调整的最佳切入点。原因在于:第一,外贸战略调整需要制造业升级。目前,我国外贸增长方式需要改变,这就需要制造业企业加强创新自主品牌,争取获得或自行研制核心技术,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推动加工制造业升级。第二,外资战略调整需要制造业升级。28年来,外资战略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我国利用外资粗放型特征也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制造业实现由粗放型“数量”主导战略到以追求效益为本的“质量”主导型战略的转变,以有利于制造业发展为原则,安全吸收外资。第三,人才战略调整需要制造业升级。我国目前在继续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这就要求制造业人才战略升级,由人本管理向能本管理转化,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
三、我国制造业升级的政策建议
制造业升级是我国开放战略调整的突破口,本文将从外贸、外资和人才政策三方面提出针对制造业升级的建议。
1.外贸政策建议
我国制造业在外贸领域贡献巨大,却存在着国际分工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差,重加工制造业忽视装备制造业等不足。因此,建议对制造业升级过程中的外贸政策做如下调整:第一,延长产业链,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制造业升级要做到延长产业链,即首先延续扩大本土企业为国际品牌制造商,国际采购商以及全球公共商进行贴牌生产的范围和规模,巩固现有产业链低端地位;第二,鼓励和推动本土大型制造企业在一些核心环节加大研发力度,争取跻身产业链中端;第三,在制造业领域实现改造,组建若干大型专业化零部件供应商,积极参与国际制造业相关技术标准制定,以进入产业链高端为目标。以上措施目的在于提高一般贸易中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有利于激励相关企业的技术研发与获取、加工贸易转型和制造业全面升级。
2.外资政策建议
制造业升级需要外资政策的相应调整,即从粗放型“数量”主导战略向以追求效益为本的“质量”主导战略转变。具体建议如下:第一,引导外资流入方向,方式及区域。通过调整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环保产业等低耗能、低污染行业,注重由货币资本引进向高新技术、高素质人才的引进,鼓励高技术含量、高端制造环节和研发总部落户中国。第二,培育适应竞争的本土企业及控股合资公司,通过开放实现本土企业的发展,促进本土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我国市场成熟。第三,建立健全国家经济安全体系。要根据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情况建立健全动态跟踪和安全评估预警体系,限制外资流向高耗能、不可持续发展产业;要建立健全合理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的长效机制,加强我国对重要产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能力。
3.人才政策建议
制造业以其劳动力密集为特征,目前我国制造业人才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级技工短缺,据调查,在技术工人中,初级工占比例高达60%,中级工比例为35%,高级技工只有15%。此外,我国高级技工,技师还存在传统操作经验丰富,而缺少新的岗位知识问题,因此,建议实施以能本管理为目标的人才战略改革。具体措施为:第一,能本管理制度建议。能本管理要采取绩效考核与激励制度相结合的综合制度体系,严把用人、用工关,必须排除身份界限,家族宗派和人情关系的干扰,力戒在少数人圈内搞人情关系和以主观好恶用人,同时要作到“各尽其能,能尽其用”,根据人才的学历、能力和岗位分配报酬和荣誉,实行德才兼备的领导选拔原则,使领导班子可以尽责尽职,而员工可以凭能力在企业中生存发展。第二,能本管理环境建议。在企业,管理者应营造尊重技术工人,爱惜技术人才的良好氛围,增强其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使其理解企业的绩效考核与激励制度,为其提供畅通的升迁管道,建立严格而长期的高质量培训制度,使人才能结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保质保量完成工作。
一、开放战略理论概述
对外开放战略是于上世纪80年代,我国在1978年以前实行闭关自守战略对国民经济发展造成巨大损失的背景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以后,提出的对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思路进行改革的战略,是我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总体思路是: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广泛参与国际分工,促进中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发展。具体而言,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包括扩大对外开放的地理区域,丰富对外开放的形式,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以及实行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综合战略等丰富的内涵。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自推行28年来取得了重大实践成果,集中表现在利用外资,扩大外贸及解决就业压力三个方面。截止到2006年,我国吸收外资已连续14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我国对外贸易也实现了历史性飞越,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大出口和进口国,对外战略具体实施的主体是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这极大缓解了我国因经济结构调整而形成的就业压力。
二、我国制造业在开放战略中的角色分析
制造业是将获取的物质资源作为劳动对象通过加工、制作、装配等环节以形成新部件、新产品的工业部门,主要包括冶金业、机械工业、食品工业、纺织工业和电子工业等。根据赫科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简称H—O理论),一国的优势要素决定了该国的优势产业。我国劳动力廉价而丰富,因此,具有劳动密集特征的制造业迅速崛起。但是国际分工理论已为我们预见了开放战略调整的必要性,目前学术界已达成共识,开放战略需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的调整,但是对于开放战略调整的突破口,却仍未定论,本文认为制造业升级为开放战略调整的最佳切入点。原因在于:第一,外贸战略调整需要制造业升级。目前,我国外贸增长方式需要改变,这就需要制造业企业加强创新自主品牌,争取获得或自行研制核心技术,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推动加工制造业升级。第二,外资战略调整需要制造业升级。28年来,外资战略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我国利用外资粗放型特征也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制造业实现由粗放型“数量”主导战略到以追求效益为本的“质量”主导型战略的转变,以有利于制造业发展为原则,安全吸收外资。第三,人才战略调整需要制造业升级。我国目前在继续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这就要求制造业人才战略升级,由人本管理向能本管理转化,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
三、我国制造业升级的政策建议
制造业升级是我国开放战略调整的突破口,本文将从外贸、外资和人才政策三方面提出针对制造业升级的建议。
1.外贸政策建议
我国制造业在外贸领域贡献巨大,却存在着国际分工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差,重加工制造业忽视装备制造业等不足。因此,建议对制造业升级过程中的外贸政策做如下调整:第一,延长产业链,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制造业升级要做到延长产业链,即首先延续扩大本土企业为国际品牌制造商,国际采购商以及全球公共商进行贴牌生产的范围和规模,巩固现有产业链低端地位;第二,鼓励和推动本土大型制造企业在一些核心环节加大研发力度,争取跻身产业链中端;第三,在制造业领域实现改造,组建若干大型专业化零部件供应商,积极参与国际制造业相关技术标准制定,以进入产业链高端为目标。以上措施目的在于提高一般贸易中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有利于激励相关企业的技术研发与获取、加工贸易转型和制造业全面升级。
2.外资政策建议
制造业升级需要外资政策的相应调整,即从粗放型“数量”主导战略向以追求效益为本的“质量”主导战略转变。具体建议如下:第一,引导外资流入方向,方式及区域。通过调整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环保产业等低耗能、低污染行业,注重由货币资本引进向高新技术、高素质人才的引进,鼓励高技术含量、高端制造环节和研发总部落户中国。第二,培育适应竞争的本土企业及控股合资公司,通过开放实现本土企业的发展,促进本土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我国市场成熟。第三,建立健全国家经济安全体系。要根据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情况建立健全动态跟踪和安全评估预警体系,限制外资流向高耗能、不可持续发展产业;要建立健全合理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的长效机制,加强我国对重要产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能力。
3.人才政策建议
制造业以其劳动力密集为特征,目前我国制造业人才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级技工短缺,据调查,在技术工人中,初级工占比例高达60%,中级工比例为35%,高级技工只有15%。此外,我国高级技工,技师还存在传统操作经验丰富,而缺少新的岗位知识问题,因此,建议实施以能本管理为目标的人才战略改革。具体措施为:第一,能本管理制度建议。能本管理要采取绩效考核与激励制度相结合的综合制度体系,严把用人、用工关,必须排除身份界限,家族宗派和人情关系的干扰,力戒在少数人圈内搞人情关系和以主观好恶用人,同时要作到“各尽其能,能尽其用”,根据人才的学历、能力和岗位分配报酬和荣誉,实行德才兼备的领导选拔原则,使领导班子可以尽责尽职,而员工可以凭能力在企业中生存发展。第二,能本管理环境建议。在企业,管理者应营造尊重技术工人,爱惜技术人才的良好氛围,增强其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使其理解企业的绩效考核与激励制度,为其提供畅通的升迁管道,建立严格而长期的高质量培训制度,使人才能结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保质保量完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