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弥漫性脉管瘤一例与文献复习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gao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转运蛋白(TSPO)在小鼠脑出血模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建立小鼠脑出血模型。应用28分法评价不同出血量的两组小鼠(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5 μl和25 μl)在脑出血后1 d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假手术组、出血量15 μl组和出血量25 μl组的TSPO表达水平。以Western blot方法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出血量25 μl组小鼠造模后12
目的探讨儿童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5年4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5例儿童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保守治疗18例;钻孔引流治疗8例,其中3例因术后血肿部分残留行尿激酶治疗;开颅手术9例。结果18例保守治疗的患儿均于发病后1个月左右复查CT显示血肿吸收;钻孔引流的8例患儿,术后血肿量残留<5 ml;开颅
期刊
目的探讨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AT/RT)的治疗体会,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0月至2015年3月经病理和免疫组化诊断为AT/RT的12例婴幼儿的治疗经过,并进行相关分析和文献复习。结果12例患儿中,手术全切除10例,2例大部分切除。术后并发症:硬膜下积液2例,继发性癫痫2例,缄默1例,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术后所有患儿均未
目的总结大脑中动脉(MCA)早期皮质分支动脉(ECB)动脉瘤的特点,探讨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采用血管内治疗的135例(146个)MCA动脉瘤患者的血管造影资料,筛选出ECB动脉瘤。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脑血管造影结果、治疗过程及随访结果。结果筛选出32例患者共33个(22.6%)ECB动脉瘤(包括1例双侧早期分支动脉
目的评估运动诱发电位(MEP)联合体感诱发电位(SEP)术中监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优越性、可靠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4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中常规实施SEP和MEP监测,并分析术中SEP和MEP波幅和潜伏期的变化,分别比较SEP、MEP与MEP+SEP联合监测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的差别,评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浙江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NICU收治的3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患者医院感染的因素。结果3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有214例(57.5%),以呼吸道、泌尿系统多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单
期刊
目的探讨儿童颅骨缺损修补的临床治疗手段及新材料的使用。方法回顾性研究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10月采用清华大学材料系自行研制的仿生骨(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骨)材料,经术前个性化计算机3D打印成型后,分别对11例不同部位颅骨缺损的患儿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术后按时回院复查。结果11例患儿手术均圆满成功,术后恢复良好;随访时间均满1年,植入的仿生骨材料固定良好,测量CT值显示其材料密
胆管支气管瘘(BBF)是一种异常的病理性胆汁引流通道,临床上比较少见。其病理变化复杂,诊治较为困难,病死率高。目前,临床上对于肝囊型包虫并发胆管支气管瘘的确诊更是一大难题,磁共振胆道造影(MRCP)和经皮肝穿胆道造影(PTC)对其诊断率相对较高。治疗上一般以手术为主。手术治疗因切口的不同分为三种:经腹部、胸部和胸腹联合。目前我们常用的手术途径为单纯腹部切口。这种手术方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能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