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初衷成就牛仔裤之父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f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29年,牛仔裤的发明者李维·施特劳斯出生于德国,長大后当了一个职员。在他21岁那年,一则“美国西部发现了大片金矿”的消息使他前往加利福尼亚州,加入了汹涌的淘金队伍。
  到了那里之后,施特劳斯失望地发现,淘金者多如牛毛,即便努力工作也挣不了几个钱。难道就这样灰溜溜地失败而归吗?他有些不甘。经过一段时间的仔细观察,施特劳斯在众多淘金者身上看到了一线希望:这么多的淘金者都待在一个地方,居住在帐篷里,再加上离市中心很远,买东西十分不便,于是他决定开一家日用品百货店。很快,施特劳斯的成本就赚回来了,还获得了盈利。
  有一天,他又外出采购了许多日用品和一大批搭帐篷用的帆布。那些日用品很快被人们抢购一空,帆布却没人理会。就在他不知该怎么处理积压的帆布时,正好听见一个在他店里买东西的淘金者抱怨: “棉布衣服太不耐穿,没几天就被磨破了。如果能用厚帆布做成裤子,肯定又结实又耐磨!”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施特劳斯把他带到裁缝店,用帆布为他免费做了一条裤子。那个淘金者穿上帆布工装裤很是兴奋,逢人就讲结实的“李维氏裤子”,引得淘金者们纷纷前来询问。施特劳斯当机立断,把剩余的帐篷布全部加工成了工装裤,很快被淘金者们抢购一空。
  这次成功以后,施特劳斯萌发了专为矿工生产“李维氏工装裤”的念头。他毅然放弃小百货店,用微薄的资金开办了“李维·施特劳斯公司”,以淘金者为对象,开始大批量生产和销售这种既结实又耐磨的工装裤。没想到,销售量很可观。经观察,施特劳斯认为,帆布虽结实耐磨,但不柔软,穿在身上很不舒服;工装裤也比较单调且肥胖不得体。施特劳斯决定改进工装裤的面料和样式。
  他得知法国人发明的一种蓝白相间的斜纹粗棉布在欧洲很受欢迎,就毫不犹豫地从法国进口这种布料作为工装裤的专用面料,并决定对这些工装裤做一次样式上的改观。结果,由新式面料,生产出来的裤子不但结实耐磨、柔软贴身,而且样式也比之前美观,再次受到淘金者的欢迎。
  施特劳斯还紧密结合淘金者的劳动特点,不断对工装裤进行改进。淘金者在劳动过程中,经常把认为含有金子的矿石样品放进裤袋,以致用线缝制的裤袋经常因磨损严重而断线裂开。有一次,一位裁缝发现一个淘金者的裤袋被矿石撑破,就把结实的铆钉钉在裤袋上方两角上,不仅牢固,还能起到修饰作用。为保证裤袋不会从中间断线,那位裁缝还对裤袋四周进行皮革镶边,对裤袋进一步加固,效果十分明显。施特劳斯很重视那位裁缝的做工,请裁缝把所有工装裤加上铆钉。
  不久,施特劳斯又和那位裁缝达成合作协议,把钉有铆钉的李维氏靛蓝工装裤申请了专利。当淘金者进城休假时,他们身上的工装裤引起了市民的注意,开始受到普通大众的喜爱。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西部电影广受欢迎。李维公司乘机请饰演牛仔的电影明星穿上了工装裤。于是,李维氏工装裤的名称逐渐成为“牛仔裤”。在强大的宣传攻势下,牛仔裤很快从美国的西部流行到南部,最后走向了世界,而施特劳斯也被称为“牛仔裤之父”。
其他文献
回首人生,吴冠中曾在文章里写道:我一生只看重三个人,鲁迅、凡·高和妻子。鲁迅给我方向给我精神,凡·高给我性格给我独特,妻子则成全我一生的梦想,平凡,善良,美。吴冠中的成功,也确实离不开他背后的妻子朱碧琴。  一   1942年,国内处于全力抗日阶段,世事动乱。彼时,吴冠中23岁,从国立艺专毕业,几经辗转,前往重庆大学建筑系任教。朱碧琴在这所大学附小任教。姻缘巧合,千里相会,吴冠中一位同学怡怡是她老
[关键词]教学建议,研究的过程,教学设计    教学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主动,探究方法是否有效,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因素,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着眼点。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认识历史和社会的能力,应该是教学的核心内容。    一、透过“奥秘”看本质    与三个必修模块和其他选修模块不同,岳麓版《探索历史的奥秘》具有比较鲜明的个性特征。
[关键词]唐代,公主,婚姻  [中图分类号]K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08)21—0070—03    俗话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但在唐代的中后期,情况并不尽然,大唐皇帝为挑选品学兼优的好女婿不惜动员大臣们到处物色,甚至下诏“海选”,可是有些士人并不愿意娶公主。略举几例:  唐宪宗时,翰林学士独孤郁为宰相权德舆女婿,颇为宪宗羡慕,感慨权德舆得佳婿,想到自己
“香港华人近得一病,时时身上发肿,不日即毙。其病初起于粤省,近始蔓延而至,每日病者约三十人,死者十七八人。”这条简短却触目惊心的报道,由晚清传媒巨头《申报》于1894年5月5日刊登出来。  当时香港处于英国统治之下,人口共计25万,其中华人超过24万,欧洲人、印度人和日本人加起来还不到1万。这些华人中,平均每天有30人患病,又有十七八人死亡——传染速度如此之快、患者如此之多、死亡比例如此之高,肯定
一  1933年,结束一场无望的单相思后,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就读的费孝通一头扎进书海,决心要为整个人类社会服务。读完了老师吴文藻书架上的所有书籍,秋季开学后,他考入了清华研究院,跟随俄籍教授学习体质人类学。人类学是冷门,学生只有他一人,“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关注是骷髅”,除老师之外,他在清华很少与人来往,社交圈子依旧停留在相去不远的未名湖畔。  作为著名的教会大学,燕京举办的聚会为青年学子们搭建了
陆游是个悲壮而复杂的人,一生都在“求而不得”中度过:他爱唐琬,却不敢违抗母命,将她休了;他有报国热情,却做了一辈子冷官;他无数次在梦里冲锋陷阵,可在宋孝宗眼里不过是个诗人。  初春的沈园湿润又迷蒙,像刚哭过的美人脸,来访的陆游恰巧愁肠百结。  在前些日子的殿试上,他被秦桧“显黜”了。只怪他省试成绩太好,名次盖过秦桧的孙子,还差点连累了主考官。朝中没人站出来为他说话,同科学子的宽慰也是隔靴搔痒,父母
宋朝的司马光是朝廷大臣,很多人刚进朝廷的时候总是先去拜访他。  他跟对方聊天时常问一个使人很难堪的问题:“你家里有没有钱?你的开支够不够?”“你有没有欠人家的钱?”诸如此类。被问的人出来以后都很奇怪,说司马光这么了不起的大臣,怎么问我有没有钱这种小问题啊?后来大家又打听,才知道原因。  司马光的标准是:你这个人有没有钱,能不能维持生活,能不能不为五斗米折腰。你有这个本领,有这个钱以后,他才认为你有
2010年夏末,我和同桌坐在教室里填报志愿,她清一色填报北方的大学。她说她想要在西北风的琴音中,览雪飘荒原,听腰鼓震天,享受凝重而又张狂的北国风光,而后问我是否愿意一同前往?我笑笑说,我离不开这里了,我早已习惯了这里的一草一木。  于是,当同桌飞往山东大学的时候,我坐上汽车,从北回归线上的小城来到了两百多公里以外的云南师范大学。  水自悠悠云自舒  选择到昆明求学的人,大多受了“四季如春”这四个字
[关键词]学生主体,学科特征,价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7)13-0011-02  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学历史教育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共识:能够在课堂上讲出有思想性课程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创设主体化教学,这个主体化教学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教学立意。《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的设计者明确提出该课的教学立意是“从自由主义到国家干预”。并围绕这个
“90后”的优秀生活  王 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