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纷呈的黔北农村图景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861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贵州遵义,人们常常联想起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浙大西迁、西南三儒等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名人和享誉世界的玉液琼浆——国酒茅台;如今,又一张鲜活的面孔——“四在农家”在改革开放大潮中闪亮登场,犹如一枝瑰丽的奇葩绽放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一项重大决策。遵义适应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农民群众的新期盼,从2001年开始,组织开展“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创建活动,深受农民群众欢迎。贵州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这一经验,及时在全省大力推广,有力促进了农村环境面貌的改善。
  2005年,我与新华社的一位年轻记者在遵义农村调研时,目睹各地正在蓬勃兴起的“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以引导农民增收致富为前提,以一家一户得实惠为根本,以改善农民群众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为切人点,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具体化为“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使各级干部带领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有抓手,使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有奔头。
  伟大的时代孕育出响亮的新词“富学乐美”。它的产生,激发了作家的写作热情和创作灵感,同时,也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创作素材。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组织编选的《迈向新农村——遵义四在农家诗歌散文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这部书的编选坚持以“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遴选指南,用“三贴近”作为定稿尺码,摒弃假大空和无病呻吟之作,不分年龄和地域,只要是讴歌黔北新农村,赞颂中国共产党领导遵义各族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作品,都纳入选稿范围。由于选编工作严格地界定为“60位作家庆祝新中国60华诞”,因此,难免会有遗珠之憾。
  60位作者中,遵义作者占了大多数,这在情理之中。“向阳花木易为春”。新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象就展现在作者面前,感人的事迹就发生在作者身边……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催使他们拿起手中的笔来,描绘诗情画意般的黔北,抒发热爱家乡的炽热感情。而域外的作者于遵义的青山绿水留连忘返,憧憬富在农家火红的生活,真情实感同样洋溢在作品之中。
  这部选集的作者,既有名家又有新人,可谓是老中青三代共同用自己的真切体验编织的一幅层次明晰、雅俗共赏、多彩纷呈的黔北农村壮丽图景。整部作品取材广泛,不拘一格。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有写人叙事、直抒胸臆的。诗歌作品意象叠出、联想丰富;散文作品质朴自然、形神兼备。作者中有名扬文坛的老诗人、老作家,也有处于中坚力量的诗人、作家,值得欣慰的是一批农民作家和80后新生力量开始崭露头角,给本书增添了青春的活力。诚然,60位诗人、作家,由于各自风格各异,表现手法也各有千秋,但有一点相同,那就是黔北的山坡、村庄、道路、农舍、田园、春晖使者、农家书屋,农民的思想、观念、情感和乐观向上的内心世界,都在各位诗人、作家的笔下,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如果说遵义“四在农家”是为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新农村的崛起提供广阔的舞台,那么,《迈向新农村——遵义四在农家诗歌散文选》则是为遵义儿女在历史舞台上展翅搏击注入理想的力量!
其他文献
常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然而再好的演员,再真实的剧本也无法诠释出真正的人生,似乎它只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谁又能把心剖开来呢?小时候的我最喜欢看夜幕中的万家灯火。当太阳隐去了它的光芒,大地陷入到黑夜的怀抱,千家万户的灯光就会从千万个窗口映射出来,明暗层叠、炫目缤纷,像极了天上的繁星点点,又不同于星光的遥远寒冷,因为它离我们是那样近得让人感到温暖,年幼的我常望着远处的灯光发呆,想象着它在为谁照亮,那里
展览:调节器——第二届今日文献展时间:2010年9月19日-2010年10月26日地点:今日美术馆1号馆;2号馆(主展馆)美国诗人弗洛斯特为自己的墓志铭写下了一句:“我与世界发生过一场